档案——新中国的记忆
西城区2019年国际档案日暨北京市第十一届档案馆日活动
今年6月9日是国际档案理事会确定的第12个国际档案日,我国的主题是“新中国的记忆”。为做好主题宣传,国家档案局启动“新中国的记忆”主题征文活动;北京市档案局邀请档案专家、领军人才和优秀档案工作者开展档案专题讲座、档案业务交流等活动。
市、区档案局(馆)也将在统一开放一批档案的同时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市档案馆新馆将面向社会正式开放,推出“档案见证北京”、“北京市档案馆发展历程”、“古都新生,人民胜利——纪念北平和平解放70周年”等展览;民生档案馆开展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档案征集、档案知识有奖问答等活动。各区档案局、档案馆、市城建档案馆、市属单位档案部门也将紧紧围绕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宣传活动。
区档案馆今年将举办“新中国的记忆——回眸1949西城区档案展”,向公众展示新中国成立70周年间馆藏档案和图片;举办档案文化公益讲座,邀请有关专家讲述北平和平解放的相关内容;同时将开展查档体验、查档咨询以及社区档案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公布1984-1985年馆藏开放档案。
档案就是记忆,国家档案是国家的记忆,更是我们共同的记忆。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区将通过一份份珍贵的档案资料,开启新中国的记忆,回顾那些难以磨灭的历史,为未来发展凝聚精神力量。
西城档案网址:http://www.bjxch.gov.cn/zt/xcdazl/index.html
西城区2019年“国际档案日”暨北京市第十一届“档案馆日”活动一览表
预约电话:83976507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南街68 号西城区档案馆
于无声处见演变
——记婚姻档案背后的故事
北京市西城区档案馆 邓 逸
您见过以前的结婚证吗?笔者有幸接触到我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结婚证档案,并从中发现,即使在同一时期,北京市不同区县颁发的结婚证也各有不同,有着各自的特色。通过研究1958年至2010年我区不同机构颁发的几种版本的结婚证,发现这些结婚证的形式虽然变化了很多次,但其中蕴含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祝福却是不变的。可以说,结婚证的演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进步与民族的振兴。结婚证书中蕴含的内容令人回味无穷。
20世纪初期,男女婚配仍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门当户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颁布废除了包办婚姻,开启了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的时代。那时的结婚证上都印有充满浓郁民族风情的图案,如麦穗、棉花等都是当时结婚证上的“主角”,这反映了当时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这时期的结婚证上的内容不再只与个人相关,还盖有政府的公章和街道办事处主任的签名,有的结婚证上还刻有一句简洁的口号,如“互敬互爱”。
1966年到1976年,这一时期的结婚证样式简单,通常在左半部分印有“最高指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而右半部分则印有证字号、双方姓名、性别、年龄等,文字描述大多是:“自愿结婚,经审查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关于结婚之规定,发给此证。”而落款全部是“北京市西城区XX街道革命委员会”。这一时期,男女结婚要写结婚申请,征得单位批准后,拿单位开出的介绍信才能办理结婚证。
馆藏中这一时期结婚证的形状似奖状,做工也比较粗糙,这一时期的结婚证基本有两种图案类型。两张结婚证的文字部分都相同,文字描述和落款也都一样,只是证书的边框图案略有不同,一张以麦穗为边,一张以金线为边,两者均以较为现代化的工业设备和高楼建筑为背景,凸显了当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背景。
1981年老婚姻法实施终止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婚姻法》开始实施。新婚姻法对结婚年龄、离婚等问题作了修改和补充。80年代中期的结婚证书统一由省市人民政府印制或监制。一般封面为大红色,证书为对开,内页贴有结婚双方的合影照片,需到区人民政府婚姻登记办公室领取。
1994年,民政部在全国统一了结婚证的规格,使用“护照式”结婚登记证,规格比原来缩小了一半,封面印有国徽,并且首次增加了身份证号,更加正式、规范并方便携带。结婚证左侧印有结婚证字号,双方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和身份证号,右侧则印有“申请结婚,经审查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关于结婚的规定,准予登记,发给此证。”并盖有民政部婚姻登记专用章。
2003年10月1日开始,我国实施新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充分体现了婚姻自由。按照新条例的规定,政府和单位都不再“干涉”个人的婚姻问题,每个人对自己的婚姻负责。有工作单位的人,想结婚或是想离婚,都不用再到单位开介绍信了。没有工作单位的人想结婚,也不用到街道开介绍信了。准备结婚的双方,只要带着户口本和身份证去户口所在地的区县民政局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就能顺利领到结婚证,而不必像过去那样要经过单位或街道这一“关口”才能领到结婚证。
到2004年3月1日,结婚证再次“变脸”,封面颜色变为枣红色,用烫金字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结婚证”。结婚证内文字为便于计算机打印,由之前的竖排版改为横排版,证件内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章和当地民政部门结婚登记专用章,证件内页全国统一编号(证件印制号)。新时代的结婚证增加了高科技的含量,使用了更加完善的定向定位和安全防伪水印币纸,水印图案为“双喜”。同时,结婚证中首次使用国籍,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跨国婚姻现象。
与早年间的结婚证相比,如今的结婚证除纪念意义外,法律效力更加凸显,无论是出国,还是办理财产证明等都少不了它,而档案馆保管的原始档案,又为那些找不到结婚证的公民提供了补救保障。
档案无声,但它却是人们珍藏回忆最直观的方式。结婚证作为婚姻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也会越来越重要。
1959年西城政府颁发的结婚证
1965年西城政府颁发的结婚证
1969年西城政府颁发的结婚证
1979年西城政府颁发的结婚证
1988年西城政府颁发的结婚证
1998年西城政府颁发的结婚证
现在全国统一结婚证
《西城追忆》
2019年征稿启事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直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继承和弘扬“五四”爱国主义精神,隆重庆祝祖国70周年华诞,浓墨重彩地描绘新中国70年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迎接伟大的民族复兴,本刊特推出两个纪念专栏,现诚邀各界人士积极为栏目投稿。
一、稿件内容:
1.记述自新文化运动兴起至五四运动爆发前后,曾在西城区域范围内发生的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运动的革命事迹。
2.以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城区取得的辉煌成就为主,记述西城人民的精神面貌和生活变化,以及您参加的西城区组织的国庆活动、古都新风等活动的故事。
二、投稿要求:
稿件要求原创、首发(请勿一稿多投),内容要求真实、准确,作者可以根据稿件需要自配图片,文责自负。所有稿件需通过电子邮件或快递寄至本馆,请务必注明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系方式。
三、征稿时间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至2019年6月30日截止。
投稿邮箱:xczy8806@126.com
稿件邮寄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南街68号西城区档案馆编研科
邮政编码:100054
联系电话:83976501、83976511
联系人:张小丽、庞晨
关于开放1984-1985年到期档案的通告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办法》、《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解密和划分控制使用范围的暂行规定》,西城区档案馆对馆藏1984-1985年档案进行了开放鉴定工作。
此次开放档案48882件,涉及127个全宗的文书档案和专业档案。内容为西城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以及各委办局、区属各局处公司的会议记录、纪要,大事记,工作计划和总结,表彰集体和个人的先进材料、单位日常事务性工作的发文与收文、各类数据统计表、人大政协提案议案、人事任免通知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组织,持有介绍信或者工作证、身份证等合法证明,可以利用已开放的档案。
外国人或者外国组织利用已开放的档案,须经中国有关主管部门介绍以及保存该档案的档案馆同意,依法查阅。
北京市西城区档案馆
2019年5月27日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