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



信息详情
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持续深化街区更新

 

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持续深化街区更新

 

多种形式宣传名城保护

具有西城特色的老城更新模式

西砖胡同改造

     本网讯(记者石伟)1月6日,记者从区两会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区在推进老城街区更新过程中,阶段性成果逐渐显现,2019年17个首批亮相片区基本完成施工,11个街道展示中心对外开放。重点开展了两广大街西城段、砖塔胡同等重点地段综合提升规划研究及城市设计。2020年,我区将坚持老城整体保护,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在保护的同时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街区更新
向纵深精细化迈进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西城分局局长、区名城办副主任倪锋介绍,2019年,我区重点推动中轴线沿线整治,探索历史街区更新发展新模式。中轴线南段传统御道全线贯通。菜市口西片实施的全市首例历史文化街区直管公房申请式退租、恢复性修缮试点,有序推进了老城保护和城市更新,对实现建筑共生、居民共生、文化共生,起到示范作用,并在砖塔胡同复制推广成功经验。2020年,我区将探索具有西城特色的老城更新模式,街区更新向纵深精细化迈进,在设计、实施上下功夫,完善责任规划师制度,注重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改善,加大“共生院”探索力度,留住老街坊和老砖、老瓦、老物件、老风貌、老韵味。


探索文物腾退经济
可持续发展路径


      据了解,2019年我区规范了文物建筑活化利用方向,共计启动52处直管公房文物腾退,累计30处文物全部实现腾退。2020年我区将探索文物腾退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加快文物腾退收尾,做好历代帝王庙等一批文物的修缮。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文物社会化运营模式,研究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及管理的配套法规和政策。
      倪锋表示,下一步,我区将持续发动群众,营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全社会参与氛围。采用多种宣传形式,广泛吸引社会关注,激发公众参与名城保护的积极性。继续拓展四名汇智计划,吸纳更多有志之士加入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大家庭中来。

持续深化街区更新

大栅栏商业街环境改造提升

      本网讯(记者舒聪)1月6日,记者从区两会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区将深入开展以规划设计为先导,以风貌保护为准则,以问题导向为牵引,以品质提升为目标的老城保护和街区更新工作,由点到面,由表及里,循序渐进,不断推进老城保护和街区更新工作向纵深发展。


全区第二个申请式
退租项目已启动


      区住房和城市建设委员会主任刘戍东介绍,去年,我区选定原菜市口西片危改小区土地一级开发遗留项目作为试点,在全市率先启动直管公房平房申请式退租和申请式改善工作。菜西试点是一种全新的老城保护方式探索,也是全市第一个启动的直管公房退租项目。最终提出退租申请为275户(其中公房234户,私房41户),直管公房占比达到60%,私房户占比达到了14%。试点工作的开展,对有序推进老城保护和城市更新,实现片区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示范意义。
      今年,我区将在积极总结菜西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推进后续老城保护更新项目,实施好砖塔胡同、北海公园东片区(西板桥)、铁树斜街等老城保护更新工程。其中,北海公园东片区(西板桥)、铁树斜街两申请式退租试点为新启动项目。
      目前,全区第二个直管公房申请式退租项目砖塔胡同项目已正式启动,共涉及居民239户(其中公房169户,私房49户,单位自管产21户),目前处于签约期,到1月7日签约期结束。截至去年底,申请退租为77户,其中公房74户,同类占比43.8%;私房3户,同类占比6%,申请退租总占比为32.3%。
      刘戍东表示,“菜西”模式形成固定的政策体系,今年启动的西板桥、铁树斜街“申请式退租”,将延续“菜西”模式进行,其中西板桥“申请式退租”项目将在今年上半年启动,铁树斜街“申请式退租”项目待资金和房源到位后启动,两个项目签约均会在今年完成。此外,我区还将做好菜园街、光源里重点棚改项目征收收尾工作,年内力争实现全面开工。


四个老旧小区改造


      去年,我区上报并完成市级审批改造任务项目26个(拟改造楼房104栋,面积约56万平米,涉及户数1.3万户),小区计划改造任务数位列全市第一。开展老旧小区增设电梯工作,已经完成22部加装电梯材料审批审核和推动工作,投入使用12部。全区第一个以“居民自筹、政府补贴”模式实施的和平门小区加装电梯已投入使用。
      今年,我区将重点实施好如意里11、12号,禄长街头条,小马厂南里和德外大街2号院共四个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加快推进电梯增设工作进度,推动实施不少于15部电梯增设任务。同时,在居民参与协商共治的基础上,探索建立老旧小区物业管理长效机制,将小区业委会与物业服务企业纳入社区治理范畴,重点提高小区自治组织的组建率和物业管理覆盖率。

首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计划

福州新馆对公众开放

      本网讯(记者石伟)随着我区文物腾退和修缮工作成果的不断呈现,文物如何利用好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日前,记者从区两会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区发布7处文物活化利用计划,包括体现会馆及名人文化的歙县会馆和晋江会馆,体现商业文化的钱业同业公会、西单饭店旧址、聚顺和栈南货老店旧址,体现戏曲文化的梨园公会,体现北京城市近代发展进程的新市区泰安里。
      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刘冀介绍,本次公开发布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计划,旨在以开放的姿态,广集社会各方智慧和资本开发利用文物资源,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寻求文物项目定位,优选出高品质的方案和机构。围绕文物保护利用使命,立足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把文物资源开发出来,使得文物建筑得到有效保护,文物价值得到充分彰显,切实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据了解,这7处文物建筑分别位于宣外大街、南柳巷、西河沿街、樱桃斜街、煤市街、天桥仁寿路6条繁华街区,其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时代印记明显,每一处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精彩故事,传递着北京独特的历史文化信息。
      据了解,参与本项目的社会机构需以服务社会公众为目的,以彰显文物历史文化价值为导向,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文物价值传承传播最大化;每个项目都要单辟展室,展示该文物的历史文化内涵,并对外开放;每一个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项目都要按要求有针对性地编制独立的项目申请报告,项目策划案要充分阐述和展现文物建筑文化内涵,必须进行成本核算以及风险评估,以确保项目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刘冀介绍,拟参与本次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计划的社会机构可按照如下流程渐次推进:信息获取、前期咨询、项目策划、项目评审、项目确定。详细项目信息将在西城区人民政府和北京产权交易所官方网站同步发布。

文物建筑介绍

歙县会馆


      歙县会馆为明末创建,原为商业会馆。清初,安徽歙县籍进京赴考者较多,遂成为文人试馆。清户部右侍郎王茂荫(1798-1865)在京为官期间一直寓居于此。期间他曾多次上书提出发行纸币等一系列货币改革方案,并被马克思论及于《资本论》第一卷中。


晋江会馆(林海音故居)


      始建于清代,为福建晋江会馆旧址。著名中国台湾籍女作家林海音,自1923年随父抵京至1948年举家返台,其间曾在原宣武区内多处居住,其中位于宣武区南柳巷40号、42号的晋江会馆旧址即为现存可考的林海音在京居住时间较长的一处住所。其自20世纪30年代初至1939年一直居于晋江会馆旧址北房内。其代表作《城南旧事》描写的就是其在城南地区居住时的童年往事。


梨园公会


      梨园公会坐北朝南,南北宽34米,东西长16米。两进传统四合院格局,保存完整,由正房、东西厢房、倒座房、后罩房等建筑组成。正门门簪雕有“梨园永固”字样。梨园公会即戏曲界行业会馆,是在京戏曲界人士的群众组织,是京剧艺术的重要纪念地。


钱业同业公会


      钱业同业公会原名银钱号公会,1928年创立,1933年改为银钱业同业公会,1935年炉房公会并入,改称钱业同业公会。同业集资购得此处房产重建,1941年5月落成完工。1946年并入北平市商会。


西单饭店旧址


      西单饭店旧址,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民国后期这里改为“西单饭店”,建筑较为规整规范,其原貌及格局保持民国商业建筑风格,历史价值及艺术价值较高。


聚顺和栈南货老店旧址


      “聚顺和”创建于清朝末年,由从山西文水来京的任百川创建,在北京先后开设了三家店铺,其中一家便是位于煤市街144号的聚顺和栈。其最初作为货栈使用,后来发展成为店铺,经营果脯和南北风味糕点。


新市区泰安里


      1914年6月,北洋政府在北京成立了“京都市政公所”,宣布开辟香厂新市区,仿照西方国家模式进行城市规划及市政基础设施改造,泰安里即当时新市区建成的代表性建筑之一,是当年北京现代化建设的第一次尝试。泰安里建于1915年至1918年间,是一组仿上海的里弄式住宅,由六幢平面格局和立面造型基本相同的二层楼房组成。

2020年新增书店将不低于5家

特色阅读空间举办的读书会

      本网讯(记者石伟)记者从区两会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0年我区新增书店将不低于5家。2020年我区将以“阅读+”模式为突破口,以数字阅读为延展,打破阅读服务“最后一公里”。建立区、街、社区、民间组织四级网络联动机制,大力引导社会机构、资金参与公共阅读服务设施的建设。大力支持实体书店建设发展,特别是特色、连锁书店的建设,新增书店不低于5家,完成每个街道辖区3-5个特色阅读空间或书香驿站建设。同时,积极推进24小时书店、24小时阅读空间建设、24小时城市书房建设。
      据了解,2020年,我区将不断提升阅读空间、书店等阅读设施服务能力。深入推进我区图书馆总分馆制和全民阅读推广中心建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联结各界名家、作家、专业人士参与全民阅读的各项工作,挖掘区内文化创意类名人的智慧力量与影响力,形成西城特色阅读智库。推进阅读空间社会化运营探索实践,推进我区阅读空间、实体书店等相关领域的鼓励政策落地;完成公共图书馆和特色阅读空间周末开放全覆盖,继续推进公共图书馆延时开放,鼓励社会机构、学校等阅读设施错时开放。加强公共图书馆以及公共阅读空间的数字阅读服务建设,增加自助借阅机、自助售书机、云阅读机等设备的布局,搭建立体化的阅读服务网络;积极发挥阅读+志愿联盟的凝聚、带动作用,建立公共阅读空间志愿服务示范点,探索志愿服务的管理、奖励等机制建设。
      据了解,2020年,我区将以一次阅读发布会,一个大型阅读活动,一个国际性阅读展会为品牌活动支撑,以“新年阅读盛典”、“海棠诗会”、北京儿童阅读周等特色精品阅读活动为亮点,以各级公共图书馆、各个阅读空间举办的各类阅读活动为延展,全年预计举办或参与举办阅读活动不低于4000场次。



回到顶部

政务服务热线:1234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27号 邮编:100032
技术支持邮箱:work@bjxch.gov.cn
官方微信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