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



信息详情
各方夯实责任 快速提升服务 为民提供保障 这些防疫瞬间“捂热”寒冬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西城区各部门从严从紧夯实责任,确保地区居民健康平安。疫情防控中,各级党员干部深入地区,快速提供各类精细化服务。医务工作者忠于值守,竭力提升疫苗接种服务水平。社区工作者加大巡查力度,为居民提供生活保障。非公企业党组织走到防控一线,送去爱心和关怀……抗击疫情的战斗仍在继续,众多西城人用责任与担当践行初心使命,在疫情防控中带来一个又一个感动瞬间。

       20211116_005_43766.jpg

       一组电暖器被送到疫苗接种处

  感动瞬间1

  配专车接送 老人安心接种

  疫苗接种点离家2公里,这让家住月坛街道西便门社区的李兴华一家有点儿犯难。

  “老爷子虽然身子骨硬朗,可毕竟年过九旬,要跨过长安街去接种加强针,我们还真是不放心。”李兴华的儿子说。李兴华心里也打鼓,家里人上班没时间,第三针接种又挺重要,这可怎么办?中午吃完饭出门遛弯,李兴华遇到了西便门社区工作人员耿海泉。没等老人开口,耿海泉主动询问起疫苗接种的事。

  “小耿,我想去,可是西宫接种点离咱们社区有点儿远,家里人不放心。”“您别着急,咱们街道安排了接送老人接种疫苗的专车,我帮您约吧。”耿海泉边说边拨通社区党委书记的电话,替李兴华报了名。当天晚上,名单就报给了月坛街道新冠疫苗接种专班的调度刘冰。第二天早上8点,一辆面包车等在了李兴华家楼下。

  月坛街道面积较大,有26个社区,经过反复权衡,街道将两处接种点都设在了长安街以北。接送老人的专车,主要服务长安街以南几个社区60岁以上的居民。从社区到接种点,步行超过半个小时的路程,坐专车不到15分钟就安全抵达了。

  为让60岁以上的老人安全、快捷接种疫苗,疫苗接种专班细化了每一个细节。李兴华刚下车,一位志愿者就迎上来。这是接种点为老年接种者配备的“一对一”接种服务员。

  一听李老已经年过九旬,志愿者指着台阶旁的坡道说:“这是专门给老年人设置的无障碍坡道,您要是能上台阶我扶着您,要是不方便就用轮椅推您上去。”

  每个步骤都有设计,每个可能产生困难的环节都有人管,街道的贴心服务让李兴华和老人们拍手点赞,“别看这些都是不起眼的小举措,可解决了老年人接种疫苗的大问题。”

  感动瞬间2

  配送电暖器 手暖心更暖

  近期,北京气温骤降。西城区各疫苗接种点采取不同措施,保障居民和工作人员能在温暖环境下接种疫苗。鑫融剧场接种点是白纸坊街道面积最大的疫苗接种点。据了解,该接种点由剧院改造,场内原来没有暖气、空调等设备。11月11日9点半,记者在接种点丝毫没有感受到寒冷。现场为何这么暖和?这要从11月7日说起。回忆起那天的场景,护士王瑜心里至今暖暖的。

  “当时正寻思着有个电暖器就好了,没过一会电暖器就到位了。”医护人员王瑜记得当时外面大雪纷飞,坐在帐篷里,即使全副武装仍然觉得有点冷。这时,白纸坊街道应急小组的队员们顶着风雪,把20组电暖器送过来。经过队员们的调试,小小的帐篷里逐渐温暖起来。

  更暖心的是,由于疫苗接种过程中需要反复手部消毒,医护人员的手经常刚暖过来,就再次变凉,街道应急小组还为医护人员配备了暖手宝。当天,现场布置也进行了微调。此前,接种点内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台子正对大门,一阵寒风吹来,工作人员直打哆嗦。调整后,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台子挪进了剧场内,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再也不担心着凉了。“我们工作时间从早上八点半到下午五点半,街道的帮助太及时了。”王瑜说。

  接种区配备了电暖器,不仅让医护人员有了温暖保障,居民在接种过程中也不怕冷了。“咱们街道太贴心了。”一名接种者看见电暖器后点赞。记者还发现,在留观区两排过道上也摆放了电暖器,接种后坐在留观区依然很暖和。现场的工作人员还不时地提醒居民穿好衣服,注意保暖。

  据了解,11月9日,街道在鑫融剧场接种点开设专场,为3-11岁未成年人进行疫苗接种。在现场,老师和学生都反映比较暖和,“打针的时候没那么害怕,几秒钟就结束了。以为这里比较冷,现在感觉穿多了。”在留观区接种完疫苗的学生说。

  目前,街道疫苗接种工作井然有序,三个接种点的温度都有保障。“医护人员非常辛苦,让医护人员的手暖,更要让他们心里暖。”白纸坊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梓伦说。

  感动瞬间3

  百年老字号 送热乎梨汤

  “入冬了天冷,您喝杯雪梨汤暖暖身子,感谢您的守护。”近日,同和居月坛店的工作人员将熬好的雪梨汤送到三里河一区社区的疫情防控岗,为西宫疫苗接种点的医护人员送去一份温暖。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的持续开展,三里河一区社区各个卡口的保安们日夜值守。再加上最近的大风雨雪天气影响,一线保安非常辛苦。为此,社区为他们提供了热水和暖宝宝等物资,避免防疫一线保安挨冻。

  北京同和居饭店有限公司是区域化党建共建单位,一直积极支持社区工作。看到身边的街坊邻居也都投入到疫情防控的战斗中,同和居月坛党支部就想为大家送一些雪梨汤,表表心意,感谢一线工作人员的付出。

  社区接到消息后,马上和饭店负责人对接,带着社区其它保暖物资,走访各个卡口,看望值守的保安。各小区的安保人员收到这样一份礼物,都十分高兴,表示会继续严格按照要求开展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共同保障辖区居民安全。“治风热、润肺消痰,大家喝了暖身又去火。这也算我们百年老字号为疫情防控尽的一点薄力。”北京同和居饭店有限责任公司月坛店负责人说道。

  这几天一大早,同和居月坛店便燃起大灶,经过四个小时的熬制,将带着清香热气的雪梨汤装瓶,沿着三里河北三巷出发,看到执勤和巡查的人员便送上一杯暖暖的雪梨汤。“今天阴天,执勤辛苦,喝碗梨汤,暖和润肺。”“天冷,您一定多穿些衣服。”店面工作人员一边送雪梨汤一边送上一句句问候和叮嘱。随后,一行人来到西宫疫苗接种点,为在疫苗接种一线的医护人员送去一份温暖。

  据悉,疫情以来,同和居曾为全区多个单位供餐,在严格按照规定为门店消毒,确保就餐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同时,还通过设置便民菜摊、线上销售等形式助力蔬菜供应,解决居民买菜难题。

       20211116_005_45766.jpg

       电暖器等设备保障疫苗接种工作顺利进行

       20211116_005_44766.jpg

       月坛街道设摆渡车助力老年人接种疫苗

       20211116_005_41766.jpg

       老字号工作人员将梨汤送到医护人员手中

       20211116_005_42766.jpg

       为应对极端天气,社工和志愿者送菜上门

  感动瞬间4

  立冬遇初雪 志愿者送菜上门

  立冬当天,北京迎来了今冬的第一场雪。疫情防控常态化,老人出门买菜本就存在困难,雪天路滑更是给他们的出行加大难度。11月7日一早,雪还在下,天气寒冷路面湿滑。为保障辖区高龄独居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陶然亭街道协调辖区太平天和菜市场资源,由社工和志愿者直接把蔬菜送到老人家中。共配送应急蔬菜120份,解决了地区高龄独居老人极端天气买菜难问题。

  “阿姨,这两天天气不好,这是街道为您配送的一些蔬菜,这几天没什么事儿您就别出门了。”11月7日一早,黑窑厂社区第七党支部书记王玉芳便来到帮扶对象邵桂兰家送菜。“我们俩80多岁了,平时孩子不在身边,没办法什么事情都照顾到。而且子女也都年龄不小,生活上的小事儿我也不愿意麻烦他们。这么多年幸亏有结对帮扶的志愿者,经常上门问问情况,很多生活上的事儿都让志愿者帮着解决。”邵桂兰说。

  据悉,陶然亭街道老年居民较多,黑窑厂一个社区结对成功的空巢老人就达60余位。社区通过结对帮扶,动员小老服务老老,一对一对服务困难老人。针对80岁以上的失独老人、空巢老人,志愿者经常两三天一个电话,节假日上门看望,了解他们的需求。面对9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街道还聘请了专业的第三方人员每周进行定向走访,结合老人所需提供定制化服务。

  连日来,街道民政组工作人员还对敬老院老年人进行了巡视探望,并督促各养老机构落实防寒措施,充足物资保障。在确保辖区各养老机构的室内温度适宜的同时,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定时消毒通风。机构负责人进行24小时值守,加强巡视检查安全隐患,细化措施,落实到位。

  针对辖区高龄独居老人,陶然亭街道在极寒天气来临之际统筹安排机关、社区干部进行应急值守,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充分发动养老巡视员、社区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力量,通过电话联系、入户走访,及时提醒老年人注意防寒保暖,动态掌握老人健康情况。

  感动瞬间5

  抗疫记录者 服务连轴转

  “退休后,就想找点有意义的事干。”金融街街道丰融园社区老党员冯孝凯利用在部队学习的摄影特长,拿起单反相机,成为社区一名“编外宣传员”。他拍摄生态风景,光影中的春花秋月让身边人感叹:“原来咱金融街这么美!”但冯孝凯花心思最多的还是记录社区暖心事。

  疫情防控成了冯孝凯关注的重点。只要防控政策允许,在社区街巷,总能看见他在拍摄。坚守卡口的志愿者、消杀环境的物业人员、动员宣传的社区工作者,在冯孝凯镜头里组成了一部特殊的“战疫日记”。“我也是疫情防控志愿者,深知社区工作者与志愿者的辛苦,所以我要用相机把他们记录下来。”如今,冯孝凯的作品还出现在社区宣传栏、居民微信群……

  冯孝凯并不是单兵作战,他还协同社区其他有摄影爱好的居民武建国、艾军、张长利一同记录珍贵瞬间。“拿前几天结束的人大换届选举投票来说,我们一方面帮居民记录神圣一刻,另一方面用这些图片记录街道、社区的付出,让居民更理解基层工作。”11月5日投票日当天,冯孝凯开启“战斗状态”,从早6点“连轴转”到夜里,完完全全将投票日记录下来。

  “我家里不光镜头多,理发的推子也有五六把!”“编外宣传员”冯孝凯还是一名手艺好、心肠热的公益理发员。2014年,他刚从中国工商银行总行退休就成了志愿者,在服务活动中发现老年居民出门理发不便。于是他和有理发特长的居民在社区支持下成立了志愿服务队。如今,队伍壮大到6人,每月为30余名老年人义务理发。疫情防控期间,服务队暂停“营业”,但仍有不少老年人打电话询问,惦记着他们。

  如今,天气越来越冷,但作为一名怀着火热初心的志愿者,冯孝凯不改忙碌状态:“无论是手拿相机,还是手握推子,都是力所能及的小事,我愿意把这些小事坚持到底”。

  记者张骜 段雁南 付善元文武亦彬 姜灏摄


回到顶部

政务服务热线:1234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27号 邮编:100032
技术支持邮箱:work@bjxch.gov.cn
官方微信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