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7日,区人大法制委员会连续第二年视察调研区检察院公益诉讼工作情况
深入推进监察和司法工作监督
本届以来,区人大法制委员会聚焦监察和司法工作,积极发挥专委会作用,持续深入、扎实推进监督工作,不断增强监督刚性,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5年来,共组织开展视察调研活动46次,开展执法检查4次,服务常委会审议相关议题13项、主任会议题20项。
围绕全面依法治区,聚焦法治政府建设。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2021年,区人大法制委员会视察调研了区政府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听取相关报告并提出意见建议,促进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法治政府建设。分别于2017、2019年开展“七五”普法视察调研,2021年协助常委会听取审议了区政府“七五”普法实施情况和“八五”普法规划情况报告,作出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
围绕监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监察工作监督。协助常委会通过多种方式对区监委深化监察体制试点工作和依法履职情况开展监督,2018年,协助常委会调研区监委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和依法履职情况。2021年,初审区监委开展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情况报告,为常委会听取审议专项报告奠定基础,促进国家监察法在我区的贯彻实施。
围绕提升司法公信力,着力推进司法工作监督。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对区法院金融审判和区检察院金融犯罪检察工作开展监督,助力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关注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作用发挥,对区法院诉源治理、家事审判等工作开展监督,推动矛盾化解从终端裁决向源头防控延伸。聚焦司法体制改革,对区法院推进基本解决执行难、司法改革配套举措等工作开展监督,维护了法律权威和群众权益。连续两年对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开展监督,先后视察调研牛羊肉市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和动物园水资源保护、莲花河环境整治等工作,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对区检察院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情况开展监督,促进司法公正与效率有机统一。
(区人大常委会法制办公室)
全方位服务代表依法履职
本届以来,常委会围绕抓能力提升、抓长效机制、抓建议督办、抓平台建设,服务代表不断提升依法履职能力,切实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持续加强履职能力建设。连续五年通过专家授课、线上教学及研讨交流等多种方式,重点围绕法律法规、形势政策、履职要求等内容对全体代表进行履职学习培训,不断增强代表的职务意识,提高代表履职能力。
代表联系选民机制更加健全。深入落实《西城区人大代表联系和接待选民办法》,不断探索完善“代表联系选民月”活动机制,围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物业管理条例落实等代表和群众高度关注的问题,每年开展“区人大代表联系选民月”活动。广大代表通过走访选民、实地考察、在代表“家”“站”座谈等多种形式,广泛征集选民群众对区人大常委会、“一府一委两院”及其部门工作的意见建议,深入了解选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问题。代表联系选民月活动参与率达90%,五年来累计接待选民群众17252人次,征集各类意见建议3501件。探索形成现场解释说明、街道协调处理、责任部门办理、市区代表建议的分级分类处理机制,推动解决了一批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充分运用市人大“万名代表下基层”机制,组织市、区人大代表深入选区征集立法意见建议、参与“身边路边周边”检查活动,广大代表成为立法修法、守法普法的参与者、带头人和推动者。
代表建议办理取得扎实成效。本届以来,通过完善常委会领导牵头重点督办、专委会分类督办、代表联络部门协调督办工作机制,523件代表建议全部按时办结,一批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得以妥善解决,一批有建设性的代表建议成为政府部门重要决策参考。坚持向社会公开代表建议原文和办理情况,主动接受代表和群众监督。
持续加强代表履职平台建设。全区各街道15个代表之家、226个代表联络站均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实现了代表“家”“站”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全覆盖,成为代表联系群众、依法履职的新平台。
(区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络室)
财政经济监督提质增效
坚持以改革精神推动新时代区人大财政经济监督工作实现新发展、取得新成效。
加强制度建设,着力规范计划审查监督。适应财经监督新要求,及时修订完善西城区计划审查监督办法,进一步规范计划审查监督的内容、程序和要求。财政经济委员会采取会议方式,每年对计划执行、调整情况及下年度计划草案进行初步审查,除听取区发改委计划报告外,还分别安排区国资、商务、统计等部门就相关内容进行解读,提供更多信息支撑,增强初审质效。
聚焦转型发展,着力加强专项工作监督。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愿,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本届以来,财政经济监督内容不断丰富,重点更加突出,问题抓得更准,代表意见建议落实更有实效。连续三年聚焦市民便利生活,就完善我区生活性服务业布局提升品质情况开展监督,持续推动全区生活性服务业均衡化优质化。常委会听取审议了计划执行和调整、民营经济发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市场监管、优化营商环境、金融科技发展、扶贫工作、金融街发展、区属国有企业运行和结构调整、“两区”“三平台”建设等相关工作情况的报告;先后对区政府投资、区属国有企业运行和改革、社会保险工作和高精尖经济结构调整完善等情况开展监督,有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提高实施效率,着力强化政府投资监督。完善工作机制,将政府投资计划纳入人大监督视野,区政府在每年上半年、1-9月计划执行情况和下年度计划草案报告中就政府投资情况进行集中说明,向常委会进行报告。2019年起在全市率先将政府投资执行和计划情况在人代会计划报告中进行集中说明,为大会审查批准年度计划提供更充分的依据。2020年起,安排区发改委在财政经济委员会计划草案初审会上就政府投资计划进行专题报告,2021年首次听取并初审政府投资计划执行情况和草案报告,进一步强化对政府投资的审查监督,切实推动政府投资计划与年度预算统筹衔接,增强监督的刚性和实效。
(区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办公室)
深化拓展预算审查监督
本届以来,区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工作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深化与拓展相结合、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取得显著成效。
固本强基,完善制度体系建设。修订《西城区预算审查监督办法》,提升审议质量和监督实效。建立财政预算编制前听取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工作机制,跟踪审查监督意见落实情况工作机制,各专门委员会负责相关领域部门预算专项审查和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跟踪监督工作机制等,实现全口径、全过程监督。
凝聚合力,提高审查监督质效。充实专业力量,聘请预算监督顾问、成立预算监督代表小组,与财经委委员共同参与审查监督。拓展政府部门报告范围、细化报告内容,形成“1+N”报告模式,为财经委高质量审议提供有力的信息和数据支撑。坚持人大监督重点与年度审计工作计划相结合,坚持专委会开展部门预算专项审查监督与监督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情况相结合,增强监督刚性。
突出重点,拓展预算监督深度广度。积极推进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开展“双重”项目跟踪监督,推动政府部门健全重大项目决策机制。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监督,每年组织人大代表参加区属单位绩效评估评价现场专家评审会,听取审议区政府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情况报告,推动区政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将政府债务管理情况纳入预算监督范围,细化预算草案、预算调整方案、决算草案和报告中有关政府债务内容,加强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建成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增强预算监督实效。
依法履职,强化国有资产监督。深入贯彻中央新要求,认真落实区委有关意见,积极履行国有资产监督新职能,2019年起每年听取审议区政府上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和专项报告,实现了对企业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自然资源国有资产、区属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全覆盖,全面摸清区属国有资产家底,推动国有资产管理能力不断提升。
(区人大常委会预算审查办公室)
2021年6月2日,区人大城建环保委员会视察我区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情况
把握监督重点助推城市品质提升
五年来,城建环保委员会紧紧围绕区人大关于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升城市发展品质和关于扎实推进街区整理不断提升核心区品质两项决议的落实,充分调动代表履职积极性,扎实有效开展监督工作。
牵头两项决议草案的民意收集和起草工作。城建环保委员会积极走访具有专业特长的市、区人大代表,广泛收集意见建议。组织代表视察调研什刹海阜景街、大栅栏、琉璃厂、天桥、广阳谷城市森林、达智桥街区等重点项目,收集整理在名城保护、街区整理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为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两项决议奠定基础。
持续发力重点监督。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决议作出以来,城建环保委员会连续几年组织代表开展跟踪监督。先后共有100多人次代表参加了沈家本故居、阜成门内大街整治复兴工程、泰安里腾退项目、新地百建设项目、福州新馆、林白水故居、杨椒山祠、先农坛庆成宫等项目视察调研活动。围绕街区整理决议的落实,组织代表视察广阳谷城市森林、达智桥、德宝新园街区、菜西恢复性院落修建、鼓楼西大街整理与复兴计划“稳静街区”公共空间提升等项目,通过持续监督推进,一大批文物相继对外开放,历史文化魅力更加突出,街区更新取得显著效果。
打好监督“组合拳”。在推动决议落实的同时,坚持把核心区精细治理作为重要议题加强监督。围绕疏解非首都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城建环保委加强了对区政府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市政道路建设、绿地建设、园林绿化、地下空间清理整治管理等工作情况的监督。关注民生工程,加强了对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情况的监督。紧盯两个“关键小事”,对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和物业管理条例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连续五年通过不同形式对区政府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情况开展监督。全区城市品质显著提高,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2022年,城建环保委员会将积极围绕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核心区控规的落实,重点在大气污染防治、重大建设项目的推进和抓好两个“关键小事”等方面开展监督工作,为建设政务环境优良、文化魅力彰显和人居环境一流的首善之区贡献力量。
(区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办公室)
助力我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织密织牢安全防护网,全面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成为群众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区人大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适时将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列为委员会监督重点内容,积极为常委会听取审议相关议题做好服务保障。
注重加强学习,做足调研准备。为确保调研工作有较强的针对性,在开展调研工作前,组织委员会委员认真学习《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加强西城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通过对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精神的学习,明确具体要求。
制定周密方案,确定调研重点。结合疫情防控要求,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认真研究制定调研方案并严密组织,通过电话问询、函询、小型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询各层级医疗机构及一线防疫人员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调研范围的广度和深度,明确区政府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四方责任落实、疾控体系建设、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监测预警和联防联控体制机制建设、应急物资保障等6个方面的调研重点。
提出意见建议,明确努力方向。通过委员会委员的深入调研和认真审议,大家从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监测预警体系、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以及基础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查找薄弱环节进一步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建议。
落实“问题清单+督促整改”机制,增强监督刚性。对照法规和文件精神,教科文卫体委员会逐条斟酌研究,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列出问题清单,督促政府根据问题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并监督落实,切实增强人大监督工作实效。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区人大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将持续关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通过有效方式督促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更好落实《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相关要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体办公室)
问题清单让执法检查更具刚性
本届以来,社会建设委员会积极协助常委会围绕规范和改进执法检查工作开展生动实践,今年开展的安全生产法和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执法检查中,在听取审议常委会执法检查情况报告的同时,首次开列《西城区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存在问题清单》,明确提出执法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具体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并明确了整改时限,就推动相关法律法规有效落实和相关工作的深入开展,增强人大监督刚性进行了积极探索。
高规格组建执法检查组。社会建设办公室主持起草常委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执法检查方案,按照精干、效能原则,成立了由常委会主任任组长、常委会主管副主任任副组长的执法检查组,成员包括常委会组成人员、区人大社会建设委委员及部分区人大代表,为执法检查的顺利开展做好做足前期准备。
严格制定执法检查方案。进一步优化执法检查组织方式和工作流程,在实施方案中明确检查项目及重点内容、检查组组成和分组情况、检查时间地点及步骤方式要求等,由主任会议研究通过后印发常委会组成人员,通报区人大代表,以书面形式通知“一府一委两院”及相关部门,并向社会公布。
改进执法检查视察调研方式。结合疫情防控要求,采取分散式、小规模、多频次执法检查方式,通过现场检查、随机抽取检查有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工作情况、集中听取区政府相关主责部门工作汇报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执法检查组深入1个街道、2家企业、1处工地、1个演出场所、1个公园、1处宗教场所进行检查,听取3个政府工作部门、1个街道办事处和3个相关单位的工作汇报,为常委会听取审议执法检查报告奠定基础。
首次开列问题清单并跟踪督促整改。常委会审议执法检查报告时首次开列问题清单,就执法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七个方面具体问题提出了整改时限和具体要求,与审议意见一并交区政府研究处理,并由社会建设委员会跟踪、督促清单中指出问题的整改和审议意见的处理。
(区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办公室)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