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声音书店
模范书局
深度阅读专区
pageone书店
自在博物书店
红楼藏书楼
砖读空间书店
鲁迅书店
开卷有益,闲暇时读一本好书,添一份雅趣,长一份才智,享一份快乐。近年来,我区积极推进实体书店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全民阅读氛围,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截至目前,我区实体书店数量为155家,其中“一区一书城”书店5家,2020年,33家书店评为北京特色书店,3家书店评为北京最美书店。
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市场繁荣,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书香西城”品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文化创意产业引领区建设。2020年,我区制定了《北京市西城区实体书店、阅读空间扶持资金暂行管理办法》,以扶优扶新、打造文化地标、彰显文化特色、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以大型书店为骨干、以特色书店和阅读空间为依托、以社区书店和阅读空间为抓手,建立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特色浓郁、多业融合的阅读服务体系。两年来,我区不断加大对实体书店的资金扶持力度,老书店变“时尚”延续书香悠长;“书店+”特色阅读空间让西城书香更浓郁;最美书店在西城多彩绽放。漫步西城街区,走进不同的书店,感受不同环境下带来的知识芬芳。
老书城变“书房”
提升阅读新体验
《礼记》中说,“春诵,夏弦,秋学礼,冬读书”,理所当然的冬日和书店更相配。北京图书大厦作为我区的“一区一书城”书店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
冬日的暖阳天,小美带着4岁的小侄女来到北京图书大厦三层的少儿区,“色彩缤纷的图书、绘本,款式多样的儿童玩具……小朋友可以在这里玩很久。”小美发现最近北京图书大厦内变了许多,“我家就住在这附近,从上小学起,我就经常来这儿买书,感觉多年来没什么太大的变化。但是这两年不太一样了,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些新的变化吸引我来,室内南面的窗户亮出来了,还设有沙发、茶几、景观小品等,坐在靠窗处看书,有种屋里是‘诗与远方’,屋外是现实的感觉,再就是新开的‘童书阅读体验馆’,空间内蓝色的色调、海洋生物图案的壁纸很容易吸引小朋友们‘畅游’在此读书。”
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近年来,北京图书大厦不断寻“变”求发展,拓展空间运营,完善服务功能。书店一层打造了红色文化沉浸式体验空间,三层少儿区升级改造,创建了“共享书房”……供读者沉浸式阅读、学习,为读者打造静谧阅读空间;拓展书店服务功能,提升读者阅读感受。开创“童书阅读体验馆”,推出“童书借阅”服务;拓展多元化业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双减”政策下,北京图书大厦还先后与中国少年儿童中心、瓦力工厂等素质教育机构合作,开设面对儿童的线下兴趣爱好类体验活动;拓展公益活动形式,发挥国有企业的责任担当,举办多场公益活动,春节期间“7*24”不打烊,“年夜有书香 在京过大年”新春公益活动,让在京过年的读者度过欢乐、祥和、安宁的节日。
改造需要有支持者,区政府及时送上扶持政策,不仅扶持项目多举并施,而且扶持内容不断硬核。“真金白银的扶持让我们可以更顺利的改变与创新。”北京图书大厦的工作人员说,用这些扶持政策与资金大胆探索新的运营机制、盈利模式和文化服务功能,不断提升书店内部的阅读体验环境,逐步推动北京图书大厦进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改造升级后北京图书大厦焕发出新活力,几代人的书香记忆得以延续。
“+书香”
让老城区书香更浓郁
傍晚时分,走进椿树书苑,四合院自带的静谧感让人的内心不自觉地安静和轻松下来。人们或静坐阅读,或聊一聊书中的感悟。在这里,书店已不只是书店。
近年来,我区推进实体书店融合发展,打造“+书香”高品质文化阅读空间,名人故居+书香、文旅+书香、剧场+书香等创新业态,使书店不再是单一阅读场所,正在成为市民身边的文化客厅、美学空间,吸引着更多青年人走进书店,徜徉浩瀚书海。
西四南大街43号院于2013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院内的万松老人塔是北京城区现存的唯一一座密檐式砖塔,始建于元代。时光流转,这座古老的院落面貌一新,已成为一个书香满溢的新型阅读空间——北京砖读空间。砖读空间主打特色是老北京历史文化方面的文献和书籍。小院共350平方米,5个房间经过精心布置后被划分为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京味书房几个区域,院内及屋中各处还点缀着砖读空间负责人四处收罗来的老门板、老桌椅、老窗棂、门墩儿、城砖、胡同门牌等老北京的物件儿。读者可以在此看书、买书、借书,游客可以免费参观、看展览、听讲座。
一家京味十足的书店带“活”了一处低调的文物。书香与古都文化的结合,不止北京砖读空间。五十多年历史的老字号影院华丽转身为红楼公共藏书楼后,集私人藏书楼、公共图书馆、实体书店于一身的复合型阅读空间,成为西城文化发展的新地标;新老地标空间重合后的中国书店雁翅楼24小时店不仅给了人们在北京中轴线地标上体味静文化的场所,更激发了很多人对阅读的兴趣;科幻感十足的钟书阁北京西单老佛爷店,在疫情这个特殊时期继续开店,继续点亮城市之灯的决心,也让西城书香也更加浓郁。一系列的特色阅读空间不仅成为新地标,成为大众热衷的网红打卡胜地,还实现了让“文物活起来”。
北京大栅栏历史风貌区,已经有了数百年的历史,北京坊修建后,作为北京文化新地标吸引了众多年轻游客纷纷前来,在这里能让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底蕴和现代温度。PageOne北京坊书店选址于北京中轴线上天安门广场旁的正阳门西南角,店外的“街巷”延伸到店内,“街巷”概念的设计风格将店内串联成十余个“小建筑”。游走在书店内,移步换景,从书店的每个如镜框一样的窗户望出去,正阳门、天安门、民居、大栅栏商业街区、老墙、老洋房,像电影镜头一样不断切换。除了“美景”,种类繁多的外版书籍也是书店的一大特色。
“北京坊作为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区域,被认为是老城城市更新的重要典范,PageOne北京坊书店是对北京坊的文化升华。”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说。
如果说PageOne北京坊书店更新了城市街区,那么戏外书店则成功实现了书店进文化园区。
繁星戏剧村,中国首家民营戏剧文化产业园,集戏剧创作、小剧场演出、艺术展览、主题餐饮、咖啡酒吧、图书、禅茶为一体。在戏剧村中,不仅能看到一场优秀精湛的别致演出,与演员进行深层互动,更能享受别具一格的文化服务,放松身心之余激起不一样的思想文化碰撞。走进书店,舒缓的音乐、牛奶与咖啡碰撞后的香气弥漫在整个空间里,墙上、桌上呈现着不同艺术大师的作品,有雕塑、有摄影、有画作,尽显艺术格调。
“书店里共有5000多册图书,涵盖戏剧理论、艺术文化、舞台美术作品集、画集、灯光设计作品集、舞美学术理论、舞台技术理论、造型艺术、展览年鉴、舞蹈杂志、戏曲文化等多种品类,还藏有多种绝版书籍,都是为了给戏剧青年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戏外书店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戏外书店依托繁星戏剧村的优势,每年近30万人次的年轻观众走进书店阅读、参加系列主题活动。
戏剧是戏里的艺术,阅读是戏外的艺术,走进戏外书店,捧起一本书,感受着戏里戏外的人生,让沉浸式阅读从平面变立体。
书店点亮城市之光。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区将加强顶层设计,推进“书香西城”建设,将实体书店建设、全民阅读工作列入全区文化发展战略布局,鼓励腾退空间优先用于书店建设,并为合作开办书店给予装修免租期、减免租金等优惠政策;多业态融合,推动实体书店高质量发展,建设街区品牌阅读设施——悦读湾,打造“身边书店”,构建优质、高效、现代化的15分钟阅读服务圈,大力发展“+书香”概念,引领书店向多元化、体验式、延展性发展,发挥物理空间优势,导入各类文化活动,向市民文化休闲中心、知识分享中心迈进,进一步推动实体书店向主题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推动书店进驻美团等平台,引导书店通过直播平台进行推送和带货;完善服务,构建全响应服务机制,继续推动法人治理结构的探索实践,在条件成熟的书店成立公益理事会,扩大书店效能发挥。 记者石伟文 于志强 闻昭摄
记者手记
政策提振信心 创新激发活力
实体书店是城乡重要的文化设施和文明载体。2020年,我区制定了《北京市西城区实体书店、阅读空间扶持资金暂行管理办法》,以扶优扶新、打造文化地标、彰显文化特色、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以大型书店为骨干、以特色书店和阅读空间为依托、以社区书店和阅读空间为抓手,建立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特色浓郁、多业融合的阅读服务体系。
政策扶持提供保障,稳定行业提振信心。近年来,实体书店行业受疫情、网络图书销售等影响,市场规模呈下降趋势。《北京市西城区实体书店、阅读空间扶持资金暂行管理办法》,为实体书店适应现代社会的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提振了行业信心,进而促进了行业发展。
创新理念优化服务,才能让读者“留步”。我区扶持实体书店,不是简单地让它们生存下去,而要引导它们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只有创新,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彰显实体书店在城市文化发展中的魅力。实体书店作为传播知识与文化的场所,不仅是图书卖场,更是智慧的扩散者、文化的传播者和知识的供应者。我区结合地域特色,引导实体书店进校园、商场、文化园区,更好发挥实体书店的社会服务功能。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