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纸坊街道自新路50号院,40多平方米的违建被拆除后,变身健身乐园,周边居民终于可以在家门口就能健身了。
2011年前,自新路50号院门前便道是一家占道经营啤酒批发的小门脸。小门脸的主人是一低保户。“那时候大大小小的啤酒筐堆得有小山高,跟个啤酒厂似的,把便道占了不说,还存有安全隐患。这还是五年前我刚到社区工作时看到的景象,之前几年还不清楚是什么状况呢。”贾春梅说,考虑到违建者生活的确困难,社区积极帮他申请了廉租房。2011年,这里的违章建筑终于拆除,然而麻烦事接踵而来,因为紧邻四号线的缘故,这里常常出现白天私家车随意停放,夜间游商占道经营的现象。
11月6日,记者来到自新路50号院门前,马路对面,40多平方米的人行便道上摆放了健骑机、划船器、腿部按摩器等各式各样的健身器材,几位居民正在那里健身。“我们准备在靠墙的位置安放一排椅子,这样居民健身累了可以就地歇息歇息。”自新路社区工作站站长贾春梅告诉记者,健身器材目前只安装了6处,接下来还会再装两处。另外,健身器材东侧将安装围挡,防止私家车挡住进出口,健身器材身后的围墙,社区还将设置四个橱窗,用于宣传政策法规,方便居民阅读咱自家的《北京西城报》和《白纸坊报》。
“违建拆了,得用好这块地啊!怎么办,还得听居民的。”社区党委书记朱凤霞说,社区专门了解周边居民的心声,大伙觉得安装健身器材最合适。今年上半年,借着申请更换全民健身器材的机会,居民们的意见很快得到了落实。11月1日,一个个健身器材被分批送到了昔日的违建用地上。今后,在永乐里1号院门前,结合居民的意见,随着拆违工作的结束,这里也将安装一批健身器材。
“小贾,我们这条马路到了晚上特别黑,你看能不能今后在橱窗上装几盏等,这样晚上我们这散步眼睛就敞亮多了。”记者与贾春梅正在说话,身旁家住自新路10号院的姜大爷开始给社区居委会提意见了。
“没问题,老百姓的这个意见很在理,可以考虑。”白纸坊街道城管科负责人说道。
自4月份拆违工作开展以来,截至10月底,白纸坊街道共拆除违法建设144处,面积5543平方米。拆除帐外违法建设11处,面积114.18平方米,并制止53起正在施工的违建。
违建拆完了,如何利用好这些闲置下来的土地?这个问题成为白纸坊街道接下来的课题。街道领导班子决定,要根据居民的意愿,因地制宜,重视拆建结合、拆转结合和拆改结合,将拆违与绿化、民生工程相融合,以综合施策来巩固拆违成果。
“除了自新路社区,我们根据百姓反映的平原里小区住户多,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在那里修建了治安岗亭。在建功北里五区征得居民同意后修建了自行车棚。”有关负责人表示,春节以后,街道还计划在煤改电地区因地制宜,建一批便民设施,努力降低拆违后的土地腾空率。
(城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