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

信息详情
首都文明办邀您“为北京榜样点赞”

首都文明办邀您“为北京榜样点赞” 

 

  来源:广内街道宣传部 · 作者:杜媛媛 · 2017-11-13    

 

 

lid7b175_b.jpg

李天君 

 lid7b173_b.jpg

 

崔莹 

 

 lid7b171_b.jpg

王铁军 

 

 lid7b174_b.jpg

赵玉忠 

 

 lid7b172_b.jpg

付国华 

 lid7b166_b.jpg

 

潘瑞凤 

 

 lid7b170_b.jpg

韩笑 

 

 lid7b185_b.jpg

薛国峰 

 

 lid7b169_b.jpg

于安安 

 

 fengzhh7b18_b.jpg

王燕妮 

 

 

lid7b180_b.jpg


扫码为70名榜样点赞 

 

 

lid7b179_b.jpg

扫码为70名榜样点赞 

 

 lid7b167_b.jpg

程浩 1990年10月出生,北京壹家人爱心联盟创办人。程浩从事公益已10年,带领团队帮扶社区老人和残疾人。志愿者不够时他自掏腰包请授课老师。如今,他的志愿团队已发展至700多人。 

 


  新京报讯 (记者沙雪良)2017年度“北京榜样”年榜70名候选人日前产生。即日起,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启动为期一个月的“为榜样点赞”网络互动活动,邀请市民在首都文明网、“文明北京”“北京榜样”微信平台为榜样点赞并留言,学习榜样事迹,传播榜样精神。


  2017年,“北京榜样”大型主题活动在全市开展。活动宣传树立了一批群众认可、社会呼唤的榜样人物,成为首都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品牌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全市累计举荐榜样24万多人,各界推荐入选市级榜样库的候选人8000余名。


  今年,经评审产生周榜人物135名、月榜人物60名、特别奖人物10名,覆盖各个群体、各行各业。根据评选规则和标准,70名上榜人物将作为“2017北京榜样”年榜候选人进入年度评选。


  今天起至12月10日,市民可登录首都文明网(http://bjby.bjwmb.gov.cn/gs/)、“文明北京”“北京榜样”微信公众号查看榜样事迹,为70名候选人点赞留言。新京报将邀请网友代表与北京榜样跨界对话,参与“问榜样”活动,共同探寻榜样精神和力量。


  “2017北京榜样”部分候选人事迹


  李天君


  1972年9月出生,国家卫计委研究所国家脐血库质量负责人。2001年至今累计献血96次,总量相当于4个人体血容量。


  崔莹


  1963年5月出生,北京心灵呼唤残疾人艺术团团长。创办残疾人艺术团,22年间成就1800多名残疾少年的艺术梦想。


  王铁军


  1977年8月出生,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综合司副处长。2016年9月16日,王铁军救起落水的三名青年,并谢绝10万元感谢金。


  赵玉忠


  1957年8月出生,北京北菜园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联合)社理事长。8年来为确保品质损失上百万元,赢得消费者信任。


  付国华


  1975年3月出生,北京靓车坊旧机动车经纪有限公司总经理。进军二手车行业11年,始终信守诚信。


  潘瑞凤


  1971年7月出生,西城区广内街道西便门东里社区党委书记。任职17年来办实事无数,所在社区获“全国科普示范社区”多项称号。


  韩笑


  1986年4月出生,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讲解员。擅长中英双语讲解,9年来圆满完成外事任务720余次、接待四海宾客8000余人。


  薛国峰


  1983年2月出生,清华大学公管学院在读研究生。父亲罹患癌症,薛国峰为父以身试药,在病房写下3.5万字论文初稿,承诺穷一生之力偿还爱心捐赠。


  于安安


  1985年6月出生,北京市丰台区康助护养院院长。2013年创办护养院,帮助近百位临终患者有质量、有尊严地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


  王燕妮


  1978年2月出生,青松康复护理集团总裁。2009年9月创办青松老年看护服务公司,为失能半失能、病后术后老人提供康复护理。


  更多榜样事迹请关注新京报后续报道,或扫码提前了解,为榜样点赞。


  ■ 问榜样


  即日起,新京报推出“问榜样”系列报道,首期由本报记者对话榜样程浩,探寻他转行公益的心路历程。


  程浩 做公益会上瘾 希望更多人参与


  新京报:什么契机促使你走上公益道路?


  程浩:高二时学校组织去敬老院慰问志愿活动,参与后觉得帮助别人的感觉很好,后来就经常参与公益活动。去年辞职专职做公益,到现在已经10年多。助老、助残、青少年、大型赛事、城市运行(如春运)、旅游等各类志愿服务都参加过。明年会带领首都外语志愿者协会的20名志愿者去韩国平昌冬奥会参与志愿服务。


  新京报:专职做公益前,从事过哪些工作?


  程浩:2012年从北外毕业后,先在甲骨文公司工作近两年,后来在印度驻华使馆工作了两年。工作期间也投入大量时间在公益活动上。2013年创办了北京壹家人爱心联盟,2016年8月创办了首都外语志愿者协会。


  新京报:做公益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


  程浩:一开始组织团队做公益,别人也有不理解。刚开始进社区提出给老人服务时,就总吃闭门羹,被怀疑动机,问是不是骗子,是不是从中赚钱。后来团队影响大一点了就好些了。


  新京报: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公益榜样?


  程浩:2013年5月参加一次维护斑马线秩序的公益活动,认识了年近八旬的刘奶奶。后来她参加了壹家人爱心联盟。只要她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她都会积极参加。她给我树立了一个榜样,热心公益,乐在其中。


  新京报:专职从事公益活动,如何保障收入?


  程浩:收入不能完全指望公益活动,我业余做外语家教来增加收入。近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公益事业,今年12月1日新的《志愿服务条例》生效,行业会越来越规范。壹家人爱心联盟作为非盈利组织,也有政府部门购买服务,有一定收入,可以满足日常运营。


  新京报:做公益这么长时间,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的?


  程浩:我觉得帮助别人很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时间长了会上瘾。献爱心就是传播正能量,希望更多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


  2017年11月10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回到顶部

政务服务热线:1234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27号 邮编:100032
技术支持邮箱:work@bjxch.gov.cn
官方微信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