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堆绣工艺品 诠释孝道新内涵
什么是孝?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向人们介绍传统孝道,后人给配上图画后,称《二十四孝图》。
随着时代发展,有些故事中所传达的孝道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社会。不久前,复外社区工艺研究班成员采用中国传统堆绣工艺,合力制作《新二十四孝图》,向人们传达新时代的孝道内涵。
与时俱进 作品反映时代精神
复外社区工艺研究班,成立于1998年。目前,班内成员共有十余人,平均年龄68岁多。最初,和其他工艺组织一样,大家制作一些普通的动植物布艺作品。但是,随着工艺研究班的发展,成员们逐渐与时俱进,创造制作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
2010年,复外社区被评为“平安社区”,工艺研究班成员商量后,制作了《平安吉祥》布艺作品,只见图中两只孔雀在环境优美、氛围祥和的地方悠闲地散步,借此表达对社区的赞美。此后,成员们创意频出,分别制作了庆祝建党90周年的《红梅赞》、党建五个里程碑之《天安门》,庆祝党的十八大的《56个民族是一家》等作品。
耗时三月 改造利用废旧材料
《新二十四孝图》由工艺研究班内9人制作而成,花费近三个月的时间。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及特点分配完任务后,成员们采取集中制作和个人制作相结合的方式。每周固定时间,大家聚在一起制作,集思广益,互相交流想法、提出建议,还分享彼此的制作材料。其余时间,每个人自行制作。
除了布、棉、纸板等基础材料,成员们还发挥想象力,充分改造各种废旧材料加以利用,包括包装盒、旧衣物、塑料瓶、奶袋、装饰品等。如在第二十四幅图“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中,为打造出屏幕上方灯的实感,成员将药板上颗粒状部分一粒粒剪切下来,贴在上面。
去粗取精 挖掘当代孝道内涵
在社区书记的主张下,成员们将网上《二十四孝图》漫画用布艺作品重新演绎。“当前社会,常报道儿女不尊老敬老的新闻,有些是真的不孝,有些是独生子女不知道如何尽孝。我们采取这种方式告诉大家可以做哪些事情来尽孝。”工艺研究班老师孙淑珍说。“很多人等父母去世了,才遗憾后悔有些东西当时没去做,我们的作品也告诉大家要多做务实的事情。”成员刘晶说。
《新二十四孝图》提出了《二十四孝图》中部分封建迷信糟粕,结合当前社会,提倡科学、文明、现代的养老方式,涉及思想情操、生活起居、个人情感、休闲娱乐、养生保健和社会关爱等多角度24个方面,并赋予科学饮食、定期检查、老人择偶、厚养薄葬等新内涵。“过去,社会不支持父母再婚,现在,只要为了老年人着想,老年人自己高兴,孩子就应该支持父母再婚。”孙淑珍说,“时代变了,尽孝的形式改变了,但孝老敬老爱老的基本孝道没变,我们就想向大家传达这些东西。”
“原来制作作品多自我欣赏,现在就想着多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班里的成员都有颗向上的心,累点儿不怕,就希望养老之余多为社会和谐做些贡献,发挥自己的余热。”孙淑珍说。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