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



信息详情
党建铸就幸福家 老胡同迎来新生活

党建铸就幸福家 老胡同迎来新生活




    目前,我区通过在不同类型的住宅小区中选择工作试点,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强化监督管理,坚持分类指导,确立形成了“政府托底居民自治型”、“多方联动共治型”、“物业服务合同型”三种住宅小区治理模式,努力把住宅小区打造成安全有序、整洁舒适、宜居和谐的幸福家园。


老胡同旧貌换新颜


党建文化成胡同新景


贴心服务让小区更舒适


服务入户生活无忧


付出辛勤汗水让居民生活更便利


物业管理让停车更有序


用服务为居民撑起安全伞


街巷整洁畅通


小巷飘香入家门




“政府托底居民自治型”


    在党建引领下,针对失管小区而建立的长效管理模式,社区党组织积极探索形成居民委员会动员主导、居民自我服务、各方力量协同、物业企业成本价服务、政府应急保障的小区治理模式。
    “新街口地区老城区特点突出,城市基础设施薄弱,住宅小区历史遗留问题多,老旧平房多。为打通服务平房区居民的“最后50米”,街道成立了街区物业综合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新街口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科长朱骅介绍,此前大多数街巷物业仅在院落外的公共区域提供秩序维护、设施巡视、交通疏导等服务,但如果院里的下水道堵了,或者房屋漏雨,街巷物业并不负责,居民一般要找产权单位解决,“多跑腿”,甚至“找不到人”的情况经常发生。
    为满足居民对物业服务的需求,今年3月以来,新街口街道以白塔寺片区、育德前公用片区、西四北片区为试点,成立了3家街区物业综合服务中心,建立“党建引领、政府主导、物业服务、社区参与”的服务模式,“一站式”解决居民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朱骅表示,为了让物业综合服务中心运行顺畅,由社区书记担任中心的主任,遇到居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社区会及时协调指派相关服务单位,并对服务单位的服务情况进行监督考核。中心还依托地区资源,整合了德外绿化队、新街口房管所、垃圾分类第三方服务公司等力量,为居民提供预约上门等服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50米”。
    走进白塔寺街区物业服务中心可以看到,墙上挂着服务中心的工作流程图和各项服务的收费标准,更换水龙头20元、更换日光灯20元、疏通下水30元……24项维修内容里,有18项收费标准都在30元之内。“这样的收费标准相当于市场价的40%,居民都可以承受。”北宇天诺物业新街口项目部经理沈朝说。
    白塔寺街区物业服务中心是今年3月8日成立的,服务范围涉及39条胡同、约1万户居民。中心成立两个月,记录本上写着下水堵塞、共享单车占道、私装地锁、杂物清理等各类居民反映的问题。“物业服务中心已经处理了83件居民诉求,处理率达到100%。”沈朝表示,涉及物业公司自行解决处理的问题,一般20分钟内入户;如果涉及其他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也要两个小时内给居民反馈。
    此外,物业服务中心还设置了24小时服务热线和办事专员,专员将全程跟踪投诉问题处理,针对办理情况进行回访。朱骅称,从回访情况看,居民对物业服务表示满意,老百姓觉得物业中心有社区党组织在,放心了不少。
    同样感受到变化的还有红居南街的居民们,位于广外街道的红居南街6号院建于上世纪80年代,属于老旧小区,针对居民比较关注的停车管理、安装电梯等重点难点问题,红居南街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化“分层议事协商”,建立友邻家议事会,邀请物业公司参与社区事务协商和决策。社区通过党建引领、物业企业、社区自治组织、党员居民共商共治的“政府托底居民自治型”老旧小区治理模式,坚持民意立项,为居民加装电梯;协调辖区内产权单位拆除废弃厂房,开辟停车资源,以实施规范停车管理为切入点,施行准物业管理,真正做到破解老旧小区管理难题。


“多方联动共治型”


    在社区党组织的统筹领导下,综合考虑小区历史成因、管理现状,逐步扩大房改房小区市场化、规范化、专业化物业服务的覆盖面,推动形成居民委员会组织引导、业主共同参与、售房单位履责联动、物业企业积极响应、政府帮助扶持的小区治理模式。
    走进广内街道西便门内社区79号院,映入眼帘的是平整的道路、整洁的环境、新修建的存车棚以及刚刚修补完成的绿地,置身院内,让人顿时感觉心旷神怡。让人难以想象的是,一年前的79号院,道路坑洼不平,社区环境脏乱,绿化杂乱,车辆乱停乱放。一年时间,是什么让79号院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西便门内社区79号院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成的老旧小区,物业管理缺失,房屋和基础设施陈旧、老化。广内街道针对居民诉求,充分征集意见,通过建立协商议事厅,搭建平台,组织居民代表、街道和社区干部、产权单位开展多元协商,制定方案进行施工,切实改善小区环境,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优势,成立由居民代表和产权单位组成的大院管委会,形成准物业机制,做好小区后续环境维护和管理,通过召开管委会协商会、居民协商会等方式进行民主协商,共同确定停车管理方案,形成管理制度,由街道、社区居委会对操作流程进行指导,顺利推进停车自治等难题。
    此外街道还通过推行“社区通”平台,第一时间感知居民在线表达的诉求,并运用“吹哨报到”工作群进行联动解决。“社区通”运行3个月来,共解决堆物堆料、污水管道破裂、路灯损坏等各类问题51个。深化“吹哨报到”机制,通过引入排水集团、供电公司、街巷物业等应急抢险责任部门和专业力量,进行应急延伸服务,弥补工作缺口,已顺利解决思源胡同11号院、金井胡同5号院下水管道老化堵塞、自来水管线断裂等多起基础设施故障问题。


“物业服务合同型”


    在社区党组织统筹领导下,实现商品房小区、保障房小区市场化、规范化、专业化物业服务全覆盖,确立形成居民委员会协助指导、业主委员会规范运行,物业企业全面服务、市场调节定价、政府监督管理。
    德胜街道阳光丽景小区作为地区第一个成立业委会的高档小区,推行了“全能管家”式服务,将小区居民、社区党委、小区业委会、物业服务商各方纳入到小区治理服务平台之中,社区党委委员进入到小区业委会,进行协调沟通,为居民解决大事、难事。在此过程中,党建引领起到了关键性改变,涉及小区环境改造、业主集中投诉、物业规范、变更物业服务企业等各项小区重大工作,由社区党委统一协调组织相关科室、业委会、居委会、开发商、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公益律师共同参与的“1+7”协商处理模式,拿出解决方案,必要时提交业主大会进行表决。小区居民业委会定期公布资金使用情况,“居民的物业费,专项维修基金,公共基金的使用情况,都是由第三方评估公司来进行年度审核的,小区居民的钱花在什么地方了,一目了然,完全公开透明”小区业委会负责人介绍到,这也是小区物业费收缴率达到98%的原因,居民满意业委会和物业的付出,也确实看到了小区发生的变化。
    近年来,居民反映小区内的基础设施损耗严重,就拿步道来说,小区内拥有三条步道供居民健身休闲使用,其中的两条步道损耗严重,物业方却拿不出资金进行维修。“全能管家”多次协调这个问题,最终决定由社区党委利用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来重新修整健身步道,同时在小区内换装太阳能路灯,攻克了物业公司缺少资金的难题,为物业顺利运行管理提供条件。
    复地26号小区位于西长安街街道的未英社区,作为“物业服务合同型”治理模式的试点模范,该小区有自己的物业公司,社区党委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统筹协调物业公司、社工、居民党员、志愿者、楼门院长和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按照网格划分实行分片负责制,建立了未英社区物业共建服务联合会,五个物业公司通过这个平台相互促进,共同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形成了“联合物业,服务全方位”的工作特色,逐步健全了“社区党组织领导,居委会牵头、物业公司参加”的社区管理新模式。
    记者王霄 石伟




回到顶部

政务服务热线:1234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27号 邮编:100032
技术支持邮箱:work@bjxch.gov.cn
官方微信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