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城人”看西城变化
从北京市聚德华天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一名学生“进阶”到学校教师,不久前荣获北京市第八届商业服务业技能大赛和西城区“大都工匠”餐饮技能大赛的“双料金奖”,因为参赛作品“蛤蟆吐蜜”的技艺精湛,被大赛评委、中国烹饪大师王志强收为徒弟……从甘肃走出来的姑娘赵彤彤告诉记者:“是西城培养了我,我也见证了西城的变化。”
14岁家中遇变故,赵彤彤从家乡来京投奔亲戚,在怀柔亲戚开的度假村生活,也帮忙打理厨房和客房的工作。“得有个傍身的一技之长。”亲戚替她做起长远打算。2010年,赵彤彤在亲戚的带领下来到位于西城的聚德华天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上学。“我入校的时候还在老校区,甘家口百万庄一个老楼居民区里的简易小二楼,周边什么都有,逛街可方便了。”赵彤彤回忆道。
嘴上说爱逛街,但却把更多休息时间花在了钻研专业技能上。在老师眼里,赵彤彤是个坐得住、吃得了苦的孩子。上课时,每天上下午老师会教授3种面点的制作,到包包子这个环节,赵彤彤“卡壳”了,“包子褶太难捏了,要点老师都说了,可我还是捏不好,老师手法行云流水,真想把眼睛放进包子里,看看老师捏包子褶的那只手,到底是怎么运行的。”
2个月的时间,赵彤彤每天中午都不休息,就在面案边捏包子褶。后来终于领悟了,“手要立起来一点,包子褶才能立起来,而且要3根手指参与,不能只用大拇指和食指,要不断练习才能像老师包得那么漂亮,没有一点懒可偷。”
由于成绩优秀,入学的第二年,赵彤彤就留校成了助教,2014年,已经可以独立讲课带学生了。
同一年,聚德华天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也从百万庄搬到了现在的玉桃园,赵彤彤说:“教室更大,设备更好了,食品安全、生产安全也更规范了。”但让她感触更深的,是随着时代发展餐饮培训的不断更新。2016年,赵彤彤升级做了母亲,给年幼的女儿做饭更加注意食材的安全,“我发现,我们教学也是这样。”过去做面点会用到色素,如今都是用南瓜汁、绿色蔬菜汁等代替,很多来学面点的不是厨师,而是母亲,回家做给孩子吃,“我们更要与时俱进。”
聚德华天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杨浩告诉记者,作为区属企业,要有使命担当,为企业、社会培育人才。学校中已有40余名学生荣获了“国家级烹饪大师”称号,在助力西城发展的同时也见证着西城的发展。 记者江帼涓文 闻昭摄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