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



信息详情
66岁北京最老宿舍楼完成改造


66岁北京最老宿舍楼完成改造

来源:北京日报     


wjiajia9c50_b.jpg

新街口外大街甲25号院2号楼完成改造,楼里的28户居民欢喜入住。本报记者 程功摄 

本报讯(记者 赵莹莹)“改造之后,屋子里可变得亮堂多了。”看着家里新铺的浅色地砖,老住户丁颉喜上眉梢。记者昨天获悉,66岁的新街口外大街甲25号院2号楼完成综合改造,这是目前全市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中最“高龄”的楼。

新街口外大街甲25号院2号楼可是栋“有故事”的老楼。历史资料记载,它始建于1953年,由苏联援建,当时用于周转安置北京电影学院教职员工,为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首批宿舍楼之一。木结构、坡屋顶、厚砖墙、四层高,2号楼一看就有点儿上世纪“苏式建筑”的风格。

岁月如梭,老楼也历经“沧桑”:楼顶的木屋架屋面损毁严重,立面老化,部分阳台栏板出现裂缝,外墙的圈梁构造柱混凝土局部脱落,再加上钢筋外露、各类外接线路裸露,安全隐患不小。“如果不脱胎换骨改造,2号楼只有一条路——拆!”北京建工新外大街甲25号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负责人贾斌告诉记者,考虑到在这里生活半个多世纪的居民对老楼的情感,北京电影学院、属地街道及项目部共同决定,迎难而上,对老楼进行“抢救性改造”。

几经研究,项目团队决定采用定向加固的方案,在原有外墙的外部使用80毫米厚的喷射混凝土板墙,内墙使用35毫米厚的钢筋网加注砂浆形成面层,给建筑立面做好内外“双保险”。再加上50毫米厚的保温材料和内外涂层,最后形成170毫米厚的外立面,可谓坚固与美观兼具。

木屋架是老旧小区改造中罕见的难题。已经损毁的木屋架,既是楼房的屋面,也是四层住户的顶板,处理起来很棘手。贾斌和团队创新采用了“先减后增”的方法,先拆掉原有的木质坡屋架结构,再浇筑钢筋混凝土框架新屋顶,最后再加筑轻钢结构的坡屋顶。这样既恢复了老楼原有的屋顶样貌,也让四层住户结束了“头顶木阁楼”的生活。

最令住户们欣喜的要属室内装修部分。“我在楼里住了30年,房间的墙面老化得厉害,拿手往上一戳就是一个洞。”丁颉说,过去由于楼体条件限制,大伙儿都不敢装修,这一次改造加装修,彻底解决了居民的后顾之忧。

整洁的白墙、平整光洁的地砖、典雅的木门、安装完备的卫浴设施和整体厨房……记者看到,改造后的房间完全达到了拎包入住的标准,丁颉和老街坊也准备在崭新的老楼里迎接新年。




回到顶部

政务服务热线:1234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27号 邮编:100032
技术支持邮箱:work@bjxch.gov.cn
官方微信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