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



信息详情
最是春节系家国

 

最是春节系家国

 

□崔树义

      如果说,今天世界上有一个词,普天下华夏子孙,不管阔隔多么遥远,互相多么陌生,只要一提起它,心便顷刻拉近、温暖,情便即时交融、凝聚,那么这个词就是——“春节”。
      我国民间把“春节”称做“年”,有古老的传说,悠久的历史。据古书记载,年在唐虞时叫“载”,含万象更新之意。夏代叫“岁”,表示新年到来,春天开始。商代叫“祀”,表明四时已尽,该编入史册了。直到周代始叫“年”,九月底就过年。这时正是谷物丰收之时,以年寓意庆祝丰收、辞旧迎新,再恰当不过。《谷梁传》载:“五谷成熟为大有年”。至汉武帝时,才颁令以正月初一为岁首。但在辛亥革命前,“年”和“春节”有不同含义,“年”表示岁末,而“春节”则是指“立春”,人们过“春节”不是过正月初一,而是过“立春”那一天。这一叫法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民国时,按1913年朱启钤的建议,国民政府才颁文明确,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民间也把这一天称为“年”。
      “春节”,在自然时空和农历年历上,以354(或355)天为一个“轮回”周而复始,等速、无声地重复着。但它之于活生生的凡世人间,在不同时代,对不同的人们,却有着不同的意蕴和况味。“鼠年”春节将至,我的思绪又驰向70年前在家乡青岛过“年”的往事。记忆,像寒夜中的星辰,遥远但亲切,闪烁而清晰,辉灿却清冷。
      那是内忧外患、兵荒马乱的国,那是日子拮据、愁云满布的家。我自幼生长在一个祖孙三代一起生活的大家庭。祖父曾于1917至1920年参加“一战华工军团”赴法国战场,任英语翻译,回国后在胶济铁路任职员。父亲是木材厂的职员,叔叔是英商颐中烟草厂的工人,哥哥十六七岁也到烟草厂当了童工,姐姐刚小学毕业便辍学在家照顾多病的母亲,后来也做了童工,14岁便到公交公司当售票员。他们都一年到头两头不见亮地为生计操劳着,奶奶和母亲常年因病卧床。印象中好像从小与长辈见面相聚的时候很少,家里也鲜有笑声和亮色。但每想到“过年”,脑子里立刻浮现出一幕幕甜蜜、温馨、欢快、有趣的情景。
      不由想起陈毅同志98年前留法回国后于1922年写的叹息国家山河破碎、百姓生活凄惨的一句联语:“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我家虽家境不济,但一到年关大人总要按传统习俗和老礼儿操持新年。记得一进“辞灶”——腊月二十三“小年”,大人便忙活起来,锅台上先供起新“灶王爷”,再把旧“灶王”烧掉,升天去“言好事”。旮旮旯旯地打扫屋子,剪“福”、“喜”字,贴吉祥图案的窗花,不时见大人拎着年货回家。年味日日渐浓,大人脸上露出了更多笑容,说话也多了些温声细语。已放寒假的姐妹们一块儿玩的时候也多了,跳房子、跳皮筋、踢自制的鸡毛毽子。除夕前早已穿上里外三新的棉衣、棉鞋。
      大年初一是过年的“高潮”,爷爷奶奶住的堂屋成了汇聚全家过年喜气和人气的“中心”。爷爷头几天便把已“待业”一年的“财神爷”虔诚小心地“请”上北墙。供桌、条案上供着香炉灯台,焚香燃烛,大盘小碗各色供品摆满全桌,冻豆腐、炸丸子、瓜子、花生,整鱼、全鸡口衔绿叶,黄米枣糕贴“福”、“喜”字剪纸,一边一摞五个大白馒头,三下两上,每个用切细的枣瓣插在一个个鼻儿上,构成喜兴的十字花样,眼瞅着就垂涎欲滴。“财神爷”高及屋顶,我个子又矮,远站仰视才得观其全貌,两边有一副联语,我已记不清对联内容,后来问姐姐,她清楚记得是两句:“兴家立业财源主,治国安邦福禄神”,横批是“天官赐福”。只见那财神长髯红袍、慈眉善目、尊仪端庄、高高在上,仿佛在俯视着人间的世故冷暖,主宰着我家的大事小情。在我少年的心灵中不由地生出几分崇拜、敬畏之情。环视全屋,红财神、红蜡烛、红“福”字、红喜字、红碗红筷……平日觉得低矮、幽暗的堂屋,顿时红光普照,满屋生辉。
      初一一大早,大人便把我们孩子们叫醒,去给爷爷和奶奶拜年。记得爷爷安坐在一把深古铜色木椅上。我们晚辈跟在大人后边在供桌前的“蒲团”上朝财神跪拜、磕头。那仪礼极简短,在我心目中却显得庄重、肃穆,里面蕴含着晚辈对长辈的感念和崇敬,也是一次尊老孝亲的教化。
      一家人在过去一年里身上的劳累、灾病,心中的怨绪、愁云,仿佛都在新年里随着灶王爷升天的火光和焚香缭绕的烟雾而散尽;好像全家人对新一年的期盼和心愿,也会在新年喜庆祥瑞的气氛中和“财神爷”的护佑下升腾、成真。
      过了初三,热闹喜庆的节日气氛渐淡。撤下的供品,财神爷一口没动,大都“犒劳”了我们孩子的嘴。过了正月十五,大人们又开始新一年的奔波,脸上的笑容渐渐隐去,日子又恢复了常态。
      如今,每当新年阖家欢聚、爆竹声声时,那寻遍天涯少一人的绵绵恨思便涌上心头,永“无绝期”。祖祖辈辈曾供奉过多少代的财神爷,既没有保佑国家国治邦安,也没有赐福百姓业立家兴。只有在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的年代里,随着祖国日益繁荣富强,国祚民祯,国家才真正实现了治国安邦福禄至,百姓才真正过上了兴家立业财源丰,富裕舒心的好日子。

瑞雪兆丰年      闻昭摄




回到顶部

政务服务热线:1234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27号 邮编:100032
技术支持邮箱:work@bjxch.gov.cn
官方微信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