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



信息详情
肇始斯地 其名曰蓟——蓟城纪念柱落成记

  

  
  

如今的蓟城纪念柱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鲜明的城市地标,一个好的地标往往承载着这座城市独有的文化特色。在广安门桥以北护城河西岸的滨河公园内,矗立着一座蓟城纪念柱。它名气虽不大,但却代表着北京城最初的模样,记录着这座古老城市的年龄,成为北京城市记忆的独特地标。

从蓟城到北京:延续三千余年的城市历史脉络

        北京建城之始,名字叫做蓟。《礼记·乐记》中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城市自此诞生。《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燕在蓟之西南约百里,国家开始形成。当时光进入春秋,北方燕国开始移治蓟城,国家与城市正式交汇。
        战国时代,作为燕国都城的蓟,一步步开始发展为北方最重要的城市。秦统一六国后,在蓟设置广阳郡蓟县;汉帝国勃兴后,蓟又成为幽州治下的城市。自魏晋延续至隋唐,辗转千年,直至北方各少数民族相继兴起后,这座千年古城才迎来新的发展。辽太宗将此地改称南京,作为陪都;金海陵王完颜亮在此基础上扩建城郭,改为中都;元世祖忽必烈又将其改称大都,北京城这才成为全中国的政治中心。此后的元明清封建王朝以及民国时期北洋政府,大多数时间皆以北京作为国都,前后延续七百余年,直至今日最终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成为全国人民最向往的地方。追根溯源,如今的北京城正是从蓟城发展而来,绵延不绝地走过三千余年的时光。
        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教授通过翻阅《水经注》《太平寰宇记》等诸多文献古籍,并经过对北京河湖水系地理位置变迁的详细考证,最终将古蓟城的地理方位确定在北纬39度54分,东经116度23分。这里,便是如今西城区广安门一带。

从无到有:蓟城纪念柱的设计与诞生

        1995年,为纪念北京建城3040年,当时的宣武区人民政府决定以广安门为中心,设置蓟城纪念柱、北京建都纪念阙以及辽南京燕角楼故址等历史地标,保留古城记忆,设计蓟城纪念柱的想法就这样成型了。
        经多方征集后,北京市文物局研究员、古建筑学家王世仁先生承担了纪念柱的设计工作,他借用北京现存最古老的汉代墓表式样,将纪念柱打造成古朴凝重的特色造型。纪念柱的整体采用花岗石进行建造,柱身呈圆角长方形,高8.5米,底座高1.5米,建于方形台基之上。纪念柱正面最上方雕刻着由书法家康雍所撰写的铭文:“北京城区、肇始斯地、其时惟周、其名曰蓟。”柱前立有石碑,正面刻着侯仁之教授所撰写的《北京建城记》,他用短短五百余字,言简意赅地概括了北京建城三千年历史发展脉络,强调“今日北京城起源于蓟,蓟城之中心在宣武区。其地承前启后,源远流长。立石为记,永志不忘。”石碑的背面则刻着宣武区人民政府建碑记,指出要“纪念先民营造劳绩,弘扬民族优秀传统,光大自强不息精神,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建设时代精神文明。”
        1996年9月,“蓟城纪念柱”揭幕仪式在广安门滨河公园内正式举行,参与此项工程的侯仁之教授、王世仁先生纷纷前来参加并为纪念柱揭幕,时任宣武区副区长陈慧来同志在现场介绍了纪念柱整体建设情况,时任宣武区委书记杨广枝同志为承担建设任务的北京都城建设实业总公司颁发了荣誉证书,感谢他们为北京城市文化建设所作出的贡献。矗立在护城河畔的蓟城纪念柱正式同北京市民见面了。

以纪念柱为轴:蓟城地标建筑的再修缮与扩大

        进入新千年后,随着北京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滨河公园周围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蓟城纪念柱的体量和尺度与周围的环境出现了明显的不协调。为向全世界展示北京城悠久的历史,加大古都风貌的保护力度,重立蓟城纪念柱一事再次被宣武区政府提上了议事日程。
        2002年12月,在北京市政府、北京市水利局以及宣武区各单位的配合下,蓟城纪念柱焕然一新。此次新修建的纪念柱由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当代艺术中心负责设计。扩建后的蓟城纪念柱场地面积已经达到数百平方米,全部使用天然花岗岩石进行铺设。新建成的纪念柱就耸立在整个场地中心,高达10米,其顶部由巨大的花岗石一块块堆砌而成,改为更加美观大气的庙宇式房样。原有底座得以扩大到6平方米并被铺上了新的地砖,底座上雕刻有两个石狮子盘绕四周,与雕刻在纪念柱上的两个石狮子互相映衬。方形台基也由花岗岩、混凝土、三合土和素土等材料重新夯实。纪念柱的背后又新增了北京地形雕塑,雕塑呈半圆球形,其圆形底座前部刻有侯仁之教授撰写的《北京湾》一文。
        重新修建完成的蓟城纪念柱迅速成为西二环护城河畔一个十分亮眼的建筑,它和同样位于西二环轴线上的建都纪念阙交相辉映,成为北京城市记忆的最好地标,也成为外地游客进京观赏游玩的又一大去处。

城市地标建设助力文化自信

        《2005~2020年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对北京城市雕塑进行了十分详细的空间布局规定,要求靠近城市的中心区主要应体现北京古都风貌,越向外的区域则越可以体现现代北京的风貌。蓟城纪念柱的设计恰恰便是展现北京古都风貌的代表性地标,它不仅在北京城市文明建设中起到了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更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从蓟城纪念柱到建都纪念阙,从辽南京燕角楼故址到金中都公园,北京正在用一个个城市地标打造着文明城市,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文化自信”,助力着文化复兴。



回到顶部

政务服务热线:1234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27号 邮编:100032
技术支持邮箱:work@bjxch.gov.cn
官方微信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