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垃圾降解
本网讯(记者宋红英)在垃圾分类处理链条上,科技助力,科学管控,源头减量,区机关食堂应用新技术设备处理厨余垃圾成效明显。“光盘”行动持续推进,经过无害化、就地化降解处理,厨余垃圾减量百分比达到98%,在全区树节约新风,示范引领作用突出。
在区机关食堂后厨垃圾处置站,一台生物降解机正在工作。一顿“吞下”500公斤厨余垃圾后,降解机在微生物菌的助力下,将分类好的厨余垃圾发酵降解处理成液体。“无害化、就地化的降解是这台新设备最大的特点。”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膳食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餐厨垃圾就地处理过程中,全封闭、不冒烟、不洒漏、无异味。生产机器的科技公司持有第三方公司出具的环保检测报告,就地分类处置后,所产生的液体、气体经过设备处理后达标排放,绿色环保。”
餐厨垃圾经前端分离后每天减量达960升,减量百分比达98%;餐食垃圾产生量每天由以前的4桶左右减到2.5桶左右,垃圾减量化提高了37.5%。这两个数据反映出区机关食堂垃圾分类减量的成效。负责人表示,生物降解机自9月启用后,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持续细化分类,将厨余垃圾分为可降解与不可降解,在机关食堂,“玉米芯、鸡蛋壳、骨头这些厨余垃圾,新设备难以降解,我们便又进一步细分,统一收纳、清运处理。”与此同时,“勤俭节约、人走盘光”已成为区机关干部职工的日常习惯与自觉意识,共助节约新风。
源头减量之外,节约型成为新设备助力的突出特色。厨余垃圾就地无害降解,不仅节约人力成本,减轻服务部门管理压力,更重要的是提升区域环境,也为后端垃圾分类减轻工作量,符合疫情常态化防控对消毒等要求。就地无害降解避免了过往餐厨垃圾清运不及时造成的堆放、滋生细菌、二次污染。前来实地调研的团队代表表示,垃圾就地无害降解是他们的关注点。根据楼体结构,想要占地面积小的新技术设备,以提升效能,减少分类分拣的人力成本。当天围着新设备,调研团队提出疑问现场得到解答。
“创建节约型机关,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一直坚持示范带动和部门联动相结合、宣传教育和实践养成相结合。”负责人表示,中心将节约理念融入到食品采购、加工、就餐等多道环节中,贯穿于机关事务管理和服务保障工作各个方面,引领文明健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并在区域内外的交流联动中,为资源节约做出示范表率。
记者于志强摄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