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区体育局了解到,依据我区“十四五”发展总体部署和任务要求,未来五年,我区将全面提升体育综合实力,落实《核心区控规》,努力实现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健康西城”理念相协调,与人民群众多元体育需求相吻合的全面、均衡、优质的体育事业。倡导天天有活动、人人会运动、处处可健身的全民健身新风尚;打造优势项目多、运动水平高、参赛即获奖的竞技体育新格局;开创服务质量高、市场活力强、群众消费旺的体育产业新局面;形成体育精神有效传承、文化底蕴厚重、品牌知名度高的体育文化新形态。
“十四五”期间,我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将更加完善,科学健身意识普遍形成。群众体育活动深入开展,形成以单项体育协会竞赛为龙头的区级、街道、社区三级竞赛网络。积极开展群众性“三大球”活动,使得本区“三大球”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十四五”期间,目标全区每年举办区级及以上体育赛事活动30次,经常性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常住人口的55%。广泛开展国民体质测试,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到2025年《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合格率稳定在90%。90%以上的全民健身团队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每千人拥有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6人,三级及以上注册裁判员2000人。
同时,继续加大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力度,构建“布局均衡、多元融合、开放惠民、科技智慧”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发展新格局。年均新增体育场地设施面积2万平方米,每个街道每年至少新增1处体育健身场地,全面建成滨水健走步道体系,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0.75平方米。建设西城区智慧体育平台,二代智能健身器材配建比例到2025年达到50%。
“十四五”期间,我区将完善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体教融合的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体育训练规范化管理平台,实施竞技体育“强基工程”,夯实“三大球”运动项目发展基础,重点打造区域特色优势精品工程项目。2022年北京市运动会获得金牌数超过上届,奥亚全青等大赛成绩贡献率在全市名列前茅。全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覆盖率达到70%,五年内两所体校共向上级运动队输送体育后备人才150人,平均每年注册青少年运动员3000人以上。
同时,将优化和营造体育产业发展环境,推进“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出台提振体育消费的政策措施,打造2处体育服务综合体,制定西城区体育场馆服务标准,加强体育市场监管和安全生产检查,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达标体育经营单位1—2户。积极推进本区体育产业示范项目和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培育1—2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或项目,进一步提高本区体育服务输出能力。
未来五年,我区还将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夯实群众基础,加大青少年冰雪运动普及和推广,加强冰雪场地设施建设,全力营造北京冬奥氛围,持续推动群众冰雪运动发展。冬奥会前建成月坛滑冰馆。到2025年冰雪竞技项目注册运动员数量500人,培育500名冬季运动社会体育指导员,各类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参与人次30万,打造冰雪品牌活动2个。
此外,还将传承中华体育文化,弘扬体育文化精神,挖掘体育文化内涵,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形成政府、协会、企业、媒体共同参与的体育文化宣传机制。加强武术、围棋、冰蹴球等传统体育项目发展。 记者杨二丽文 于志强摄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