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王会)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首都功能核心区功能定位,把握当前数字化、融合化、场景化的技术变革趋势,研判区域新装备、新技术应用情况。去年5月,我区专门出台了《西城区加强新装备新技术应用,推进精细化治理和高质量发展赋能计划》。“十四五”时期,我区将推动新装备新技术在辖区内的全面应用落地,以实现城市基础装备全面升级,促进产业转型发展全面升级,赋能智慧城市建设全面升级。
科学分类垃圾 让环境更优美
木樨地北里19、20号楼小区是北京市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在这里,厨余垃圾也能积分,小区用的是智能分类垃圾箱,垃圾倒进对应的桶内,就可以获得1积分。社区除了智能垃圾分类,还有垃圾分类驿站。在可回收垃圾区,有一台电子秤,终端这一头可以显示重量以及积分,另一头连接客户使用端,数据会直接上传到积分卡上。
自《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我区独创性地运用“区块链”技术,依托城市大脑和街道级平台的功能及业务延伸,逐渐丰富区级平台部件库,构建更为立体的管理平台,推进形成集数据采集、数据统计、考核监管、决策分析等诸多功能于一身,最终将精细化管理工作落实到业务流程中,实现垃圾分类的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目前,已完成全区18539个十类垃圾分类责任主体精细化系统GPS定位工作,为全区2560辆其他垃圾清运三轮车统一安装了“身份证”标签工作。
多个“电子眼”让居民放心
在小区、电梯、车库等安装高清视频监控,对划车、治安问题、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完整回溯,让追责工作及后续处理有理有据。安装高空抛物监控系统,对楼宇外立面进行实时监控及分析,一旦发生攀爬、抛物、坠楼等异常情况时,能自动抓拍视频。
在西便门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自从按了能够监控高空抛物的摄像头之后,像这12层高的小区,再也没有发生过高空抛物的情况。行人从楼下走过时,心里踏实多了。今后也可以监控到像墙体脱落等高空坠物,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能够及时清理。”
与此同时,在小区公共车棚安装智能充电及监控系统,一旦充电设备出现过载电压、异常电流、温度过高等问题时会自动断电,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多数居民表示,街道、社区为我们配备了电动车智能充电桩,充满就断电,在享受便捷的同时,也能安全地进行充电。智能手段的实施,实现了小区治理工作从“解决问题”变为了“发现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在已经安装智慧平安系统的社区,街道还组建了楼栋长队伍,发挥楼门长熟人、熟地优势,主动发现、解决社区工作人员、社区民警顾及不到的问题,和小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共同形成“智能防控+人防辅助”系统。社区民警通过警综平台便可知晓小区内部的人、事、物等治安因素变化情况,全天候监测、研判、分析小区治安形势,实时发布预警指令、防范提醒、处置指令。智能手段实施后,社区民警可通过登录系统后台及时采集社区的人、事、物等信息通,采集工作的针对性强了、强度降低了、精准度提高了。
开启“智能”养老模式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重,我区打造养老服务驿站,推出智慧养老模式。24小时周边都有工作人员,呼叫器一响,几分钟后家里就能来人,随时能联系上医生。居民表示:“有了这个呼叫器,出门买菜,心里放心又踏实。”
不仅仅是呼叫器,智能床垫、血压计,这些小小的设施都能捕捉独居老人日常活动的信息。智能床垫能够看到老人离床还是躺在床上的状态。当老人躺在智能床垫的时候,血压、心跳都能通过手机用户端看到,甚至一天的饮水、饮食情况都能在手机上清清楚楚地看到,就像记日记一样一样不落。
养老驿站的工作人员表示,智能床垫相当于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对于重度失能的老年人的身体情况做到全天候监测。一旦发现异常,后台工作人员就会及时联系社区、家人,为独居老人、失能老人提供安全保障。对于部分老人操作过程不规范,导致血压数据可能存在异常,养老驿站工作人员在定期入户时还会对家属进行科普和指导。
科技改变生活。抓住科技引领机遇,充分发挥潜力,整合辖区资源,通过开展智慧平安小区建设,以“小平安”汇聚“大稳定”。科技赋能,让居民的生活安全有了保障,也给居民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