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刘辰、杨二丽、石伟)6月1日,李大钊故居、京报馆旧址(邵飘萍故居)经过布展提升正式对外开放。来自鲁迅中学、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涭水河分校、北京第一实验小学的在校师生成为首批观众。李大钊故居及京报馆旧址(邵飘萍故居)正式对外开放后,将通过官方公众号实现网上预约,免费参观。
当天,沉浸式演出《播火者》在李大钊故居内上演,通过真实的历史场景,考究的原状陈列,演员的精彩演出,将小观众们带回到一百年前,感受那段激情澎湃的革命岁月。李大钊曾孙女李晓莉、邵飘萍之孙邵澄等革命先辈后人与中小学生,一同度过有意义的“六一”国际儿童节。
在李大钊故居正式对外开放后,讲解内容中针对青少年观众,将会重点介绍李星华和父亲李大钊的生活故事,讲述小学生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内容,增加小学生观展感受,专题展厅内着重介绍《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文章创作背景和教育意义,增强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时代感,拉近青少年观众与大钊先生的距离。
据介绍,位于西长安街南侧新文化街风貌保护区的文华胡同24号的李大钊故居经过布展提升,展览由原状陈列展和名为《播火者——李大钊革命思想与实践》的专题展两部分组成。同时,李大钊故居还将展出馆藏一级文物,也是李大钊史学思想的精粹之作——《史学要论》,当时教授上课是没有固定教材的,李大钊写就《史学要论》后,去商务印书馆印刷,当作教材发给学生,因受众量小,存世量少,显得格外珍贵。特别是专题展厅中播放的李大钊无声视频是高清修复过的,此视频是李大钊存世仅有的8秒钟影像资料。
位于椿树街道魏染胡同30号、32号的京报馆旧址曾是邵飘萍故居。北京市第一实验小学的学生在现场聆听了邵飘萍后人邵澄讲述邵飘萍与《京报》的历史,感受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热血青年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
据了解,为丰富党史学习教育平台,京报馆旧址积极配合椿树街道把党员学习教育课堂开在胡同里。以馆内“魏染书屋”为载体,以邵飘萍英勇就义时间(1926年4月26 日凌晨四点钟)为名,开办“聆听四点钟”红色初心课堂,激励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勇于责任担当,传承好红色报业文化精神。开放后的京报馆旧址也将成为新闻工作者追寻初心的精神家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实践基地、公共文化服务空间的新亮点。
记者于志强摄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