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门院作为连接家庭和社区的神经末梢,在社会治理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日,新街口街道发动广大居民持续深入对楼门楼道环境卫生进行清理的同时,联络社区共建单位党员、双报到党员与居民一起加强楼门文化建设,一股文明之风悄然而至,吹进了新街口各个社区的庭院楼门。
逛楼院回家门 邂逅楼道独特风景
日前,冠英园社区冠英园西区24号楼的4个单元里的布置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我每天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看我们的楼道风景,多漂亮呀!废旧玻璃瓶做的花瓶、邻居画的画写的字,小黑板上写着正能量的语句……”住在一单元六层的党阿姨义务负责为楼道小花瓶里的花浇水,“对于楼道的布置,社区非常用心,我们居民都很满意。”
冠英园社区党委书记张建介绍,在打造楼道文化的过程中,冠英园社区通过民意立项,入户走访摸需求、议事协商定方案,讨论楼门治理的方向与方法。最终采用“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组织党员接单”服务模式,实现精细化服务。“社区党委向到社区报到的党组织进行派单,居民的书画作品,我们装裱后展示到楼道墙上;发挥到社区报到的党组织优势,总结出24种革命精神,写在各楼道的小黑板上。”张建说。
据了解,冠英园社区的报到党组织有西城经济科学大学、西城区供暖所、漯河驻京办事处、民进北京市委,他们分别认领了四个楼门的治理、美化、宣传任务。
为维护劳动成果,社区党委还招募绿植养护和宣传板报维护志愿者,居民踊跃报名,和认领楼门的区域化党建单位一起,庄重签下了养、护协议,共同呵护楼门文化。
清杂物刷墙面 脏乱楼道换新颜
“这才多大的功夫,楼道就换了样,让人心里都敞亮多了”。刚回到家的关阿姨,一进北草厂社区玉桃园三区4号楼1单元就竖起大拇指。
北草厂社区玉桃园三区4号楼的楼道里的堆物堆料、大件垃圾、小广告等曾一度成为居民们的烦心事。“每次清理掉,过一段时间就又会出现。”关阿姨说。
北草厂社区党委多次召开协商会,积极与居民商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解决方案,先后组织社区党员、“双报到”单位党组织及党员和社区志愿者等20余人,以玉桃园三区4号楼1单元为示范,开展“楼道环境提升”行动,带领楼内居民通过自己劳动,清理杂物、粉刷墙面,改变小区楼道脏乱差环境。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原本黑洞洞的楼道,亮堂了许多。
动员一个楼门,引领一个小区。北草厂社区党委通过玉桃园三区4号楼1单元楼道环境提升示范,率先发挥了社区党员、“双报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增强了社区居民在楼道环境维护中的参与力与责任心。
有温度有感情 进“门”就是“新客厅”
“《法在身边》这幅作品是我写的,大家都说这幅作品好,走进楼门跟进了家门一样”。刚刚在社区活动室参加完社区组织的物业管理条例学习后,孙福瑞老师激动地说道。
在楼门环境提升治理中,西里三区社区党委不仅注重动员居民参与环境的改造,更着重做好居民物业管理条例知识的学习、楼门文化的建设等,让居民从思想深处养成主动维护楼门环境的好习惯。
西里三区社区党委在组织开展楼道环境治理中,有效融入了楼门“新客厅”的理念,让居民在不断地学习中强化思想意识,践行文明条例,提升了居民在承诺清理、参与粉刷、主动维护等方面的自治能力。
社区党委还邀请“双报到”单位党组织及党员、社区党员志愿者,主动认领楼门党建阵地,共同做好楼道绿植养护、管理好楼门党建宣传墙,将党员服务社区的风采、学习到的党史知识,及时张贴在楼门党建宣传墙上。在党史知识学习文化、书法文化、剪纸文化、绿植养护文化等众多文化进楼门中,邻里之间的交流多了、情感更加浓厚了。
“小楼门大天地”,楼门是基层自治的最小单元,既是居民每天的必经之地,又是基层思想教育、文化建设、公益服务、居民自治、社会动员的重要平台。整洁的楼道环境让来往居民眼前一亮,推开楼门,感受到的是社区大家庭的温暖,是逐渐深入人心的共商共治民主协商理念。下一步,新街口街道将继续用心、用情、切实解决居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让居民有更多获得感。 记者石伟文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