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除紧扣时下热点议题的论坛版块外,还设置了形式多样的专题活动、边会及系列活动。同期开设的“红色金融历史展”“崛起中的金融科技”和“冬奥数字人民币试点支付体验”专题展览,展现了新中国金融业发展的百年历程,让群众零距离感受金融科技领域创新发展取得的可喜成绩。
初心:
重温红色金融历史 追忆红色金融岁月
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家农民银行、晋察冀等抗日根据地设计印制的货币、中国人民银行组织纲要草案、新中国首批发行的人民币……
在由北京金融街服务局主办,中国钱币博物馆特别支持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建党百年红色金融历史展上,浓缩展示了新中国金融事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
大革命时期,农民协会为活跃农村经济,开办金融机构,为建立人民政权货币体系提供了最初经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色金融快步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金融事业建立;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各根据地相继建立银行、发行货币,金融事业不断扩大;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银行开始增加、调整,红色金融走向全国统一;新中国诞生,中国人民银行成立,统一发行货币……一张张史料图片和详实的文字描述带领参观者一同回顾了历经战火洗礼的红色金融历史。
一位参观者表示,红色金融历史,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对经济规律的探索历程。这是先辈们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中国红色政权的经济生命线,红色金融的发展,为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建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珍贵的精神财富,奠定了新中国金融事业发展的根基。面向未来,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仍将面临诸多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需要适应国内外新形势、新变化,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构建现代金融体系。
发展:
崛起中的金融科技
10月19日,“崛起中的金融科技”主题展览在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二层展厅及阳光长廊正式亮相。
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的蓬勃兴盛,全球金融科技发展逐步呈现出区域联动、多极共进的格局特点。金融科技发展历程部分通过金融科技全球格局、中国金融科技发展聚焦和金融科技中心城市概览等版块,展示了金融科技从星火燎原到跨距飞跃的历史进程。
展览整合历史事件和权威资讯与数据,呈现金融科技发展浪潮中,逐步实现从“中国模仿”到“模仿中国”的跨越式转变,领先全球的良好态势。“金融科技全球格局”部分以指数和数据为核心支撑,以国家、区域、城市描绘金融科技发展版图。其中,金融科技发展指数从企业、用户、政府三大视角出发,以金融科技产业、金融科技体验和金融科技生态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分析各区域金融科技发展状况。
展厅中央,金融科技城市沙盘以城市视角聚焦城市发展水平,展望未来趋势。展览还聚焦金融科技发展的十大代表城市。根据金融科技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将十个城市分成“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驱动两类,每一个城市都有详细的发展概览、核心特色和重大事件记录,推动城市间互鉴和交流,共同进步。
金科新区建设成果部分着重展示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自2018年启动建设以来的关键时间节点和大事记,展望“十四五”愿景,并选取中证技术、中移金科、博雅正链等13家园区重点企业进行创新成果展示。
科技:
体验数字人民币支付“新玩法”
挥一挥滑雪手套就能购买商品,纸质外币可以在机器上直接兑换成数字人民币,没有网络也能顺利支付……在金融街中心一层大厅的冬奥数字人民币试点支付体验展上,您可以体验一把支付“新玩法”。
展区内,一台外币兑换机格外抢眼。只要进行护照身份认证,无需注册和绑定手机号、银行账户,欧元、英镑、日元等17种主流外币现钞,就能自助兑换等值数字人民币。工作人员表示,数字人民币兑换机将会亮相冬奥会,外籍来华人士可在机场、奥运村、酒店的兑换机进行自助兑换,轻松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消费。
在展览中,公交闸机和共享单车同样被搬运到了现场,基于智能SIM卡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的NFC支付功能,参观者使用各类设备碰一碰,无需联网,无需打开手机App,即可完成双离线支付。双离线支付的优势在于,在地铁、地下停车场、飞机等没有信号的地方,或者在极端情况下,交易同样可以顺利完成,这正是数字人民币的魅力之一。
数字人民币的魅力不止在于支付方式的便捷,各类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也向参观者展示了载体的多样化。手机、手套、手表、纸质钱包……万物皆可支付。例如可视芯片钱包内置SE芯片,只需贴近POS机、NFC线圈等感应区即可完成支付,一寸见方的电子墨水屏将交易金额、余额信息显示十分清晰,无需绑定手机号和银行账户,非常方便境外来华人士和老年群体使用。
随着业务试点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为百姓提供优质支付体验。
记者杜颖 宋红英文 于志强 闻昭摄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