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



信息详情
推动老城保护复兴 建设和谐宜居首善城区


       20211119_001_25594.jpg

       开栏语

  过去的五年,对西城区来说,是极不平凡、意义重大的五年。五年来,中共北京市西城区第十二届委员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全力抓好新总规和核心区控规落地实施,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与全区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一道,以“红墙意识”为引领,锐意创新,开拓奋进,坚决担纲起核心区职责使命,圆满完成了区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十四五”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开局。

  从本期开始,本网将推出“迎接区第十三次党代会”专栏,全面展示过去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总结五年来的发展经验,营造我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的浓厚氛围。

  全市疏解标志性项目之一“动批”转型为国家级“金科新区”核心区,已成为全市“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典范。

  杨梅竹斜街、鼓楼西大街、平安大街(西段)、西安门大街(西段)等一批街区保护更新项目精彩亮相。

  在全市率先启动了菜西片区平房直管公房申请式退租试点项目,菜西试点项目成为全市平房直管公房申请式退租的范本。

  拆除违法建设35余万平方米、整治“开墙打洞”7000余处、完成了全区1125条背街小巷的达标任务。

  完成全长2.4公里总面积19.4万平方米的莲花河滨水绿道建设和全长6.8公里的什刹海环湖绿道建设。率先在核心区建设“城市森林”,建成广阳谷等6处“城市森林”示范型绿地、京韵园等口袋公园69处、新增微绿地141处,全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7.61%。获评全球“国际花园城市”金奖。

  五年来,我区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首都功能核心区实际,大力践行“红墙意识”,制定实施核心区控规三年行动计划,通过持续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街区更新、环境品质提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一系列行动,全区城市品质城市风貌显著提高,历史文化魅力更加突出,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逐日增强。

  落实核心区控规

  持续推进疏整促

  2017年11月,动物园区域的东鼎服装批发市场正式闭市,标志着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服装批发集散地——动物园批发市场(简称“动批”)疏解腾退工作完成。经过数年的疏解、腾退、提升,“动批”正在改变模样,原四达大厦为首个起步楼宇,改造成为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原万容天地市场更名为奇安信总部大楼、原天和白马市场更名为北矿金融科技大厦、原金开利德等市场所在的四达大厦更名为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原世纪天乐市场更名为北京金融科技中心,位于阜成门的原万通小商品批发市场,现在有了一个新身份,万通金融中心。这片位于北京西外南路到西外大街的约35万平方米的区域,已规划成为国家级金融科技创新示范区。

  在今年的“全球金融科技峰会”上,我区发布了《西城区“十四五”时期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发展规划》,“金科新区”力争到2025年成为全球金融科技领军企业集聚地、全球技术研发和应用场景新高地、全球金融科技监管体系和制度标准策源地、全球顶尖创新人才首选地。自2018年启动建设以来,我区先后发布多条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促进专业服务业发展、支持低效楼宇改造提升的支持政策,全面支撑“金科新区”建设,目前,“金科新区”新入驻企业超过130家。

  作为全市疏解标志性项目之一“动批”转型为国家级“金科新区”核心区,已成为全市“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典范。

  外修“颜值”,内练“气质”。在推进疏整促工作中,我区坚持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深度治理,努力破解城市治理重点难点问题,城市品质持续优化提升。

  文华胡同以李大钊故居为核心,通过整理临街建筑外立面、增设公共文体设施布置文化景观等打造了一条兼顾红色文化、古都文化和京味文化的示范胡同;人定湖北巷通过实行“减速穿行,禁停车辆”等措施,从交通和环境秩序差的街巷变成了一条优美步行街,通过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专项行动,义达里、达智桥等6条胡同获评北京“最美街巷”称号。

  近年来,我区不仅注重打造城市的“面子”,同时全力完善城市的“里子”,通过实施“一街一策”,开展全空间规划设计,深入街巷社区内部,对整个片区的交通、公共服务、空间界面进行改善优化。通过实行责任规划师、街巷长制不断提升背街小巷的环境品质和管理水平。通过持续推进“城市大脑”建设,推动城市精细化治理机制不断完善,街巷长、河湖长、林长制率先全面落实,建立实施城市部件应急维护更新管理机制,出台督查巡查闭环管理等系列制度,把精细化治理措施落到实处。

  通过持续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和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专项行动,我区不但完成了“动批”区域12家批发市场及天意、万通等市场的全部疏解闭市,菜市口百货等70个商市场疏解改造提升也全部完成,同时完成全区1125条背街小巷达标任务。通过出台住宿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我区已实现40家住宿业“关转提”,并在“开墙打洞”、占道经营、群租房整治工作中保持动态清零。

  近年来,我区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牛鼻子”,全力抓好新总规和核心区控规落地实施,聚焦“四个中心”功能定位,正确把握处理都与城、舍与得、增与减、疏解与提升、一轴与两翼等重大关系,坚定不移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滚动实施疏整促三年行动计划,同时坚持疏解整治与优化提升并举,出台疏解腾退空间资源再利用指导意见,统筹精细抓好腾退空间利用,更好地服务保障中央政务功能、更好地服务市民生活宜居。

      20211119_002_2508.jpg

       ●新街口城市森林

      20211119_002_1508.jpg

       ●潭西胜境的秋

      20211119_002_34508.jpg

       ●平安大街

      20211119_002_39508.jpg

       ●西单体育游园

       20211119_002_35508.jpg

       ●最美社区义达里

      20211119_002_3508.jpg

       ●菜西片区——西砖胡同共生院

       20211119_002_48508.jpg

       ●古楼西大街

  全力推进街区更新

  加强老城保护与复兴

  探访一处元代码头、漫步两段古迹高墙、体验四个口袋公园……如今,一步一景、一景一故事的鼓楼西大街已经成为网红打卡地。2020年11月23日,全长1.7公里、始于元代的斜街——鼓楼西大街经过三年多的整理更新后精彩亮相。这是《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批复后我区首个重点推进完成的历史街区保护更新项目。

  “鼓楼西大街整理与复兴计划”按照“保”字当头的原则,通过对违建拆除、建筑立面提升、公共空间整治、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建设、夜景照明、交通停车综合治理等“微修缮、微更新”,恢复老城特有的古都韵味和历史文化,实现优美的环境和舒适的空间,创建人行优先、人车共存的“稳静街区”。

  今年6月份,平安大街整治提升工程西城段的试验段全新亮相。作为落实首都核心区控规三年行动计划的重点推进项目,平安大街西城段西起西二环官园桥,东至地安门外大街,全长3.5公里,去年我区启动了改造工程,并选定平安里路口至赵登禹路口420米作为试验段。试验段原有绿地面积不足400平方米,改造后绿地面积增加近6000多平方米,增加街心公园绿地4000多平方米,健身活动场地500多平方米。让市民出站入园,眼前有景,让街道空间真正变成居民的“城市客厅”。

  鼓楼西大街、平安大街试验段等大街的整理复兴、整治工程是我区不断推进街区更新工作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为了不断提升平房院落居民的生活品质,我区也在不断探索腾退院、共生院、促整院等一系列老城有机更新式探索项目。

  2019年6月,我区在全市率先启动了菜西片区平房直管公房申请式退租试点项目(以下简称菜西试点项目),经过市、区、街道等多方努力,菜西试点项目成为全市平房直管公房申请式退租的范本。今年6月份,全市首例银企合作“促整院”模式正式在菜西片区落地,为我区探索核心区平房院落可持续有机更新打开了新思路、新路径。

  继菜西片区的申请式退租项目后,砖塔胡同城市保护更新、西板桥一期城市保护更新、大栅栏观音寺片区老城保护更新等项目也相继启动,通过积极推进直管公房申请式退租、申请式改善、恢复性修建、环境整治提升等工作,逐步推进平房院落自主更新和住宅成套化改造,推动居民生活品质提升与老城保护的有机融合。

  今年,我区坚持规划引领,高标准制定并实施落实核心区控规三年行动计划和进一步推进街区保护更新实施意见,持续加强长安街沿线及纵深一公里、中轴线沿线景观优化和风貌塑造、中南海周边环境治理。

  2017年,我区在全市率先出台了《西城区街区整理实施方案》、《西城区街区整理城市设计导则》、《西城区街区公共空间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去年还专门制定并出台了《西城区贯彻落实核心区控规进一步推进街区保护更新的实施意见》和《西城区落实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三年行动计划》,为我区今后一个时期落实核心区控规、加快推进老城保护和街区更新工作提供了依据。

  街区更新在街道层面实现城市设计方案统一标准,精细划分街区单元,深入开展街区诊断分析,营造符合规划定位、功能协调、空间合理、整洁有序、视觉清朗、城市形态和风貌定性、服务便利、管理到位、居民满意的城市效果。目前,西城区共划分为102个街区,覆盖区域、街道、街区、街巷胡同、老旧小区、平房院落的街区设计体系初步形成。

  近年来,我区严格落实老城不能再拆要求,加强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精心擦亮历史文化名城“金名片”,紧扣“两轴、一城、一环”格局,统筹推动什刹海、大栅栏、天桥等地区街区保护更新,保护老城整体风貌。全力推进中轴线申遗任务落实。完成北海、景山等处文物腾退和北海医院、天意市场降层等重点任务。完成观音寺片区等5个直管公房自愿申请式退租项目,推进申请式改善,打造菜西新型共生院等模式,在推进老城保护和城市更新模式上实现了重要突破。

  改善绿色生态环境

  升级智慧街区建设

  从地铁西单站出来,一眼就可望见写着“瞻云”二字的高高牌楼,还有几棵造型各异的迎客松伸着“手臂”,仿佛在欢迎市民。4月27日,历时6年改造提升、被林木花草环绕的西单文化广场全新亮相,成为长安街沿线的首个“城市森林”。树木环抱的中心地带有6000多平方米,最中间的800多平方米种植着各类时令花草,可让市民在广场内实现“快行”“慢行”“休止”三种观赏节奏。

  核心区唯一的城市湿地公园——什刹海西海湿地公园通过疏解整治促提升、街区整理、背街小巷整治等重点行动,对西海、后海、前海三海的环湖步道进行疏通,围绕什刹海的6000米邻水步道全面贯通,成了附近居民抬脚就到的城市氧吧。

  核心城区内面积最大的城市森林——广阳谷城市森林开放后,为市民提供了真正亲近森林、感受自然野趣的场所。紧邻手帕口“平改立”工程东侧,利用拆违腾退后建立了康乐苑口袋公园,方便附近居民休闲遛弯。

  午后暖阳下,莲花河西侧路的滨河步道上,不少行人正悠闲地漫行其中,阳光斑驳、垂柳摆动,莲花河的滨水步道正是西城慢行林荫路的一个样本。

  既有安全的、与机动车隔开的人行步道,又有自行车慢行系统,还有亲水观景台,再加上绿荫如盖……像莲花河滨水绿道这样的林荫示范路在西城将越来越多。去年,我区发布了道路林荫三年行动计划,拟打造99条慢行林荫路,双向里程合计230公里,将“安全、舒适、绿色、活力”融为一体,最终形成“两轴一环、四横三纵”的慢行林荫骨架网。

  近年来,我区紧抓“疏解整治促提升”有利契机,结合背街小巷整治和街区整理,高效利用拆违腾退空间和边角地,积极为市民打造公共绿色休闲空间。率先在核心区建设“城市森林”,建成6处“城市森林”示范型绿地,围绕“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工作,大力推进“留白增绿”,建成京韵园等口袋公园69处,新增微绿地141处,全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7.61%。完成全长2.4公里总面积19.4万平方米的莲花河滨水绿道建设和全长6.8公里的什刹海环湖绿道建设,将区内的公园、绿地、文物古迹、滨水绿廊、博物馆、休闲设施和特色驿站串联起来,营造设施齐备、管理完善的公共休闲生态空间。

  在为市民提供优雅舒适的人居环境的同时,我区也在同步推进智能化公园的建设,让市民体验智能化科技感满满的游园乐趣。

  在北京市首个基于智慧灯杆的物联网智慧公园——西海湿地公园,公园路灯上有咨询呼叫和紧急报警按钮,只要有突发情况,按下按钮就可以和公园管理部门实时对讲,及时求助。智慧灯杆集智慧安防视频监控、城市WIFI、PM2.5智能感知、手机充电、基础设施监控、智慧终端显示屏等功能于一体,形成覆盖公园各个角落的1082个物联网监测点。对于游客来说,最实用的功能就是上网、导览,扫描灯杆上的二维码,会出现和西海湿地公园有关的内容介绍,相当于一个移动的导览系统。

  在金融街智能健身公园,可以看到橡胶慢跑道、智能步道打卡桩、智能步道大屏幕、智能售卖机、智能垃圾桶、24小时智能健身仓、百米智能竞速跑道、智能座椅、动感单车、智能步道灯等数十项特色设施,适合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公园新建成的金融街城市智能健康步道是全国首条利用开放街区实现的智能步道,也是全国领先的花园街区智能步道,规划的18.28公里总长度位居全国智能步道之首。

  一批智能公园的建成,是落实我区打造“城市即体育公园”的建设目标和建立以民生健康为福祉的智慧体育服务体系的具体体现。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首都功能核心区功能定位,把握当前数字化、融合化、场景化的技术变革趋势,研判区域新装备、新技术应用情况,去年专门出台了《西城区加强新装备新技术应用,推进精细化治理和高质量发展赋能计划》。根据《赋能计划》,西城用三年时间推动新装备新技术在辖区内的全面应用落地,以实现城市基础装备全面升级,促进产业转型发展全面升级,赋能智慧城市建设全面升级。

  未来,我区将高标准推动核心区控规落地实施,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抓手,纵深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大力推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努力建设政务环境优良、文化魅力彰显、人居环境一流的首都功能核心区。

  记者刘新岩文 于志强 闻昭摄


回到顶部

政务服务热线:1234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27号 邮编:100032
技术支持邮箱:work@bjxch.gov.cn
官方微信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