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



信息详情
居民体验官的社区服务站之旅 议事有空间了 社工解答更全面了 办事少跑路了


20211228_005_4043.jpg

柳荫街社区居民带着孩子参观双拥共建展厅

20211228_005_3043.jpg

在宣东地区服务站门前居民举行议事协商会议

20211228_005_47043.jpg

右内西街社区依照办事清单向居民介绍办事所需材料

20211228_005_2043.jpg

半步桥社区全科社工解答居民政策咨询

20211228_005_1043.jpg

柳荫街社区的孩子参观展出的双拥物品

  西城区全面推进社区服务站转型升级,建成以党务服务、基本公共服务、生活便民服务和公益志愿服务“四务合一”的通办平台。转型升级后的效果怎么样,还得居民说了算。近日,本报记者跟随多位居民体验官来到其所在的社区服务站,在相对统一、突出特色的模式下,感受各社区的“因地制宜”和特色服务。


  空间巧利用

  社区变成家

  探访地点:柳荫街社区服务站

  升级特色:持续打造社区品牌

  “奶奶,这把椅子破了,还能给人坐吗?”三岁半的杉杉目不转睛地看着橱窗里的椅子,不明白为什么要把“破椅子”密封在玻璃展示柜内。“这是徐向前元帅坐过的椅子。还记得吗?我们在一些新闻节目和历史影片里看过他的故事……”等不及杉杉奶奶开口,同行的邻居靳立芝就给孩子讲了起来。而这是记者在柳荫街社区转型升级后的服务站看到的一幕。

  按照西城区和街道相关部署,柳荫街社区服务站在转型之初就开始征集居民意见,尽可能缩小办公空间,最大化提升为民服务功能。“社区服务站完成新一轮转型升级后,开辟了新的爱国主义展厅。每逢假期,这里就成了许多家庭沉浸式体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之地,不少家长带着孩子过来参观,给孩子们讲解爱国故事。”柳荫街社区服务站站长罗鸣捷说。

  目前,柳荫街社区共有两处爱国主义教育展厅。第一个展厅位于社区服务站进门处,除陈列了1927年至今的军装外,还展示了历届穿军装的社区居委会主任。第二个展厅紧邻多功能活动室,收藏了战士们为居民购买的收音机、手电筒、照相机等,展厅外走廊处、活动室墙上还张贴着爱国主义故事。而杉杉所看到的“破椅子”就被摆放在这里。直至今日,这把藤条编制的椅子上仍能看到徐向前生前修补的痕迹。“要珍惜爱护东西,咱这生活都是他们拿命拼来的。”靳立芝说。

  此外,转型后的多功能活动室也是柳荫街社区的一大特色。活动室位于社区入门处,宽阔、明亮,可以满足居民议事、活动、娱乐等多种需求。“转型之初,设计师建议我们将这块空间按功能划分做切割设计,但居民建议保留空间宽阔的优势,方便日后活动使用。”罗鸣捷介绍道。如今这里成了社区利用率最高的空间,文体团队排练、居民议事协商、社区日常会议都可以在这里举办。值得一提的是,在多功能活动室的旁边,有一间小型居民议事厅,记者探访当天,一对居民正在谈心。社工告诉记者,这里是专门为解开居民心结而设置的。“邻里间难免发生口角,这个空间隔音效果很好,大家来这里把该说的话说清楚了,心情自然就舒畅了。“社区工作者说。

  在此次转型升级中,柳荫街社区服务站还特别关注社区品牌建设。地下一层之前曾是一家餐饮店的后厨。在征得居民同意后,社区将这里改造成了“柳妈妈饺子队”活动阵地。柳妈妈饺子队是柳荫街有名的居民组织。每周,二十余位“妈妈“一起包饺子,并将煮好的饺子送给社区孤寡老人、残障人士、人民子弟兵……将社区温暖、邻里情谊送到他们身边。”

  议事厅建设

  居民“议”出来

  探访地点:宣东地区服务站

  升级特色:强化居民自治意识

  家住宣武门外东大街4号楼的罗凤元最近挺高兴。因为,随着宣东地区服务站正式启用,居民们有了议事专用空间,这里还有个响亮的名字:炫动家园议事厅。

  “这块儿以前是个大舞台……这个角落以前堆着许多舞蹈设备,落脚地都没有……以前屋子的墙都发黄了。”宣东地区服务站站长李长华一边指着房间里遗留下的痕迹一边诉说着历史。如果没有站长的介绍,站在崭新的服务站里,很难看出这曾经是一间舞蹈室。如今的服务站内最大的空间成为居民议事厅,而这个空间则是居民“议”出来的。

  2020年,宣武门外东大街4号楼创建“幸福小院”后,居民自治意识不断增强,“社区茶馆”主题议事孕育而生。楼内的大事小情,各楼层骨干在楼下花园里一边喝茶一边探讨解决方案,成为社区一道风景线。然而,秋冬季节天气寒冷,议事会开在楼下花园比较困难,原有议事场地又比较老旧。能不能设立一个专门议事的场地?居民们提出需求,社区党委对社区现有资源进行了详细地盘点,结果看中了舞蹈室。

  今年3月,社区向街道申请对原舞蹈室空间进行改造。怎么改、叫什么?全由居民自己决定。从空间名称、功能划分到装修风格,居民在协商讨论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方案,最终确定了社区议事厅更新升级实施方案,定名“炫动家园议事厅”。同时,居民制定了议事厅的管理方式,初步形成居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模式。在整体转型升级过程中,社区还邀请居民议事代表监督和协助,让居民随时随地“看得见摸得着”。

  10月,议事厅要进行环境布置。在楼层骨干的带动下,“幸福小院”的居民们一起动手,制作工艺品扮靓议事架,爱好绘画的居民主动请缨,画居民议事的热闹场面,画志愿者认真服务的深情。“我们的议事厅,我们自己装扮。”罗凤元说。如今的宣东地区服务站更热闹了,“幸福小院”的居民也寻回了议事热情。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宣东地区服务站启用,“一站多居”服务模式更加完善。街道社区建设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街道在关键点位设置服务站点,将原有的七个社区服务站整合为琉璃厂地区服务站、宣东地区服务站、东椿树地区服务站三个地区服务站。整合了社区服务站人力、物力资源,腾出更多人深入社区,了解居民更多的需求,实现后台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前台提供优质服务,让居民少跑腿,甚至不跑腿便能办理业务。

  全科型社工

  全面解民忧

  探访地点:半步桥社区服务站

  升级特色:培育全科社工

  半步桥社区服务站内,坐着一位穿灰色上衣的居民。他手里拿着宣传册,快速阅读后放在桌上,抬头看见一位社工向他走来,于是连忙站起身询问:“我来求助的。”

  王先生住在半步桥街13号院,此次来到社区服务站,希望能找到一位专门负责老人失能补贴申领工作的社工,咨询办事流程。接待这位居民的工作人员名叫高硕,以前负责综治、民事调节等工作。让这位居民惊喜的是,在老人失能补贴领域,高硕的讲解也非常专业。“老人失能补贴的申领,可以从身体失能的角度入手,符合一定的条件,就可以进行相关申领,现在可以用微信小程序完成申领过程……”高硕不仅为王先生解答了失能补贴的疑问,还解答了王先生的另一种疑问:老人是否具备办理残疾证的条件。

  高硕详细了解王先生的具体情况,例如是否有一年以上的病史,网站上是否已有申请等。得到专业的讲解后,王先生并没有离开,而是拉住高硕问了另外一个领域的问题:“听说独生子女也有补贴,您对这个政策熟悉吗?能不能讲一下?”高硕拿起纸和笔,一边给王先生讲解一边帮助他做记录。

  高硕是半步桥社区服务站培养“全科型社工”的一个缩影。半步桥社区党委书记贺来凤向记者介绍,服务站正在逐步完成转型升级,以贴近于民、服务于民为原则,着力培养全科型、素质型社工,在各项业务中为居民提供满意的解答,同时也能让居民走进社区后留下一个全新的印象。

  在全科社工的培养上,半步桥社区服务站站长张志薪告诉记者,社区从理论培训到实践锻炼都为全科型社工的成长提供了沃土。“我们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每周的例会,会对社工进行全科基础专业知识的讲解;一种是业务培训‘老带新’。通过老社工的专业指导,培养全科型社工。”

  虽然高硕以前对综治、民事调解比较熟悉,但经过一系列的全科社工培养,已逐步熟悉老龄、计生、社保、卫生、低保、残疾、住保等十多项业务。据了解,半步桥社区目前新入职的4名社工,已经全部具备了全科型社工的素质。

  一张告知单

  让居民少跑路

  探访地点:右内西街社区服务站

  升级特色:提升服务水平和效率

  右内西街有几位老住户,最近正在张罗办理申请住房保障的相关业务。王大爷来右内西街社区服务站做咨询前,他准备了很多东西:一张白纸,一个写着一些注意事项的小本,一根圆珠笔。因为年纪大了,容易记不清工作人员介绍的重点内容,他打算做一些文字记录。“听说申请住房保障过程相对繁琐,要分别到社区、街办、房管局递交材料,容易分辨不清哪些材料归属哪个单位,甚至跑错地方,费时费事。”

  王大爷认为“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希望文字可以帮助他提高效率。王大爷刚走进社区服务站大厅,社工吕梦欣便迎了上来。“王大爷,好久不见了,您今天来办理什么业务?”吕梦欣拉住王大爷的手,将他引到居民会客厅,并递上了一杯热水。

  “我想办理申请住房保障的相关业务。”王大爷拿出纸和笔,打算记录吕梦欣的讲解重点。在得知王大爷的需求后,吕梦欣熟练地介绍每个环节和步骤,但让王大爷意外的是,吕梦欣手里已经为他准备了一张“纸”。

  纸上罗列了20余项内容,涵盖了申请保障性住房所有的细节。“家庭成员有承租公房的吗?”“是否是劳模家庭?”王大爷每回答一项,工作人员就在纸上进行勾选,最后根据王大爷自身情况,形成了一张所需材料整理表,王大爷办理申请住房保障相关业务需要的所有材料,都在上面打了勾。

  “既准确,又细致。”王大爷拿着这张纸,准备所需材料。这张纸,是右内西街社区服务站推出一站式告知服务的成果。据右内西街社区服务站站长宋芳介绍,一次性告知服务主要方式包括两种:第一,为居民提供一次性告知服务单,上面包含了办理住房保障基本材料、特殊人员注意事项、右内西街社区服务站联系方式等多项内容,居民在社区窗口即可领取。居民按照单中指示即可完成所有流程手续。第二,社区借助西城家园、社区宣传栏等,张贴流程细节。

  宋芳表示,右内西街社区在工作中,常常发现居民办事出现“来回跑”“重复跑”等现象,为了方便群众办事,社区主动推出了一次性告知服务,并印制了便民服务一次性告知单,期望能够有效改善以往口头告知易造成口径不同、用户记忆不全等弊端,将办事流程和注意事项用文字形式反馈给办事群众,保证政策传达的准确性、一致性,让用户在办事过程中更加便捷。

  “现在有了一次性告知单,社区工作人员帮我标明所需的全部材料,办事儿效率高多了。”王大爷满口称赞,一张小小的告知单,成了群众解决困难的“有效通行证”,为前来办事的群众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记者于丽爽 付善元 顾鸿儒 程林琳文 姜灏摄


回到顶部

政务服务热线:1234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27号 邮编:100032
技术支持邮箱:work@bjxch.gov.cn
官方微信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