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远看去,片片荷叶浮清水,几朵莲花绽馨香,角落里点点红鱼怡然游弋,正前方一群大雁逐日高翔,青山远伫,绿竹点缀,写有“清正廉洁”四字的扇面铺展开来。近日,天桥街道虎坊路社区以停车棚外墙为画布,在小区里开辟出一片廉政文化建设新阵地。
廉政文化墙成楼院打卡新景观
老小区旧车棚里外翻新
记者在现场看到,虎坊路社区共有两个车棚,此次新添的廉政文化墙是利用16号楼楼前车棚的外墙空间绘制。走进车棚,地面平整干净,灯光照明充足。车棚由专人管理,还配备了电动自行车充电柜。
“之前的车棚可不是这样,破破烂烂的。”提起两年前的车棚,居民井为民直摆手,雨天漏雨,积水倒灌,车棚里一股子散不掉的发霉味道,因为电线腐蚀老化,到了晚上棚里漆黑一片。
虎坊路社区是上世纪50年代建设的老旧小区,无物业公司,配套的自行车棚也已用了近40年。“居民有需求,我们就应该尽心尽力给居民解决实际问题。”社区党委书记朱海英介绍,推动民意立项、组织协调落实、经费申报等等,社区对于居民改造车棚的需求高度重视。社区工作人员及自行车棚自管委员会成员挨家挨户上门沟通,协商党员居民为工地接上施工用水。社区居民也积极参与,居民代表、楼门院长一起动员宣传,帮着清理无主废旧自行车。虎坊路社区自行车棚自管委员会是社区众多居民自治组织之一,工程开工后自管会成员时不时就过去看一眼。“改造自行车棚是我们小区居民自己的事,小组成员可上心了,社区党委和社区骨干党员也都关心,早晚遛着弯儿就都把情况摸清楚了。”作为自管会成员,刘大田虽然家里有卧床的老伴,也还是跟着两头忙活。
在多方努力之下,2020年9月,历时2个月,16号楼楼前车棚终于焕发新生,原有问题全部解决了不说,还增加了安全实用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柜。车棚没有专人管理,社区组建以党员、居民骨干、自管会和共建单位组成的车棚志愿服务组织,共同维护这来之不易的自行车“港湾”。
廉政文化新阵地成品牌
修葺一新的车棚,很难不引人关注。马爱红是天桥街道第三纪检组专员,虎坊路社区是她的包片社区,“车棚外墙可以进一步美化,这么好一块地儿不利用起来浪费了,和廉政文化结合起来是一举多得。”
改造完的车棚外墙为鹅黄色,虽说颜色鲜亮,但也多少单调了些,社区党委书记朱海英也一直在考虑再装饰一下。虎坊路社区一直重视廉政文化宣传,20号楼南侧车棚就有一面廉政文化墙,以往也多次与徐悲鸿中学合办廉政文化建设活动。于是,朱海英书记与马爱红专员想到了一块儿。
说干就干,申报资金、项目招标、推敲方案……紧锣密鼓中有条不紊地推进工作,3月底立项,4月底这面清新的廉政文化墙便与居民见了面。
墙面底色为淡淡的青白色,与之前明晃晃的黄色相比,更显宁静。车棚东侧外墙为一幅莲花湖景,“莲”与“廉”同音,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也与“洁”同义,随清风摆动的荷叶莲花与扇面上“清正廉洁”四字隔窗呼应,扇面下方书写着“水以清为贵,人以廉为尊”的警示标语,角落里一只蜻蜓飞旋于白莲之上,“蜻”与“莲”,也寓意“清廉”。车棚南侧外墙以宣传语为主,青白底色上绘制着一幅层峦叠嶂的墨色山水,七个镂空花窗式标语栏整齐排列,三个“横窗”各间隔两个“竖窗”,“横窗”上分别书写大字“明鉴”“清廉”“勤政”,并配以相应的警醒格言与蜻蜓、莲花等图画,“竖窗”上则以“求真务实,诚信于民”等四字廉政警句为主。
“这面廉政文化墙不光美化了车棚,还非常有教育意义,街坊邻居们存、取车都会经过这块儿。”刘大田是虎坊路社区十多年的住户了,对于这面廉政文化墙频频点赞。
据了解,虎坊路社区共有廉政文化墙三处,小区休闲广场和20号楼南侧车棚的文化墙以绘画为主,新增文化墙宣传语较多,形式多样,居民喜闻乐见。除文化墙外,社区每月一期的《百姓论坛》和楼门文化也是廉政文化宣传的阵地。街道还不定期发放廉政书籍,以“廉政廉洁”为主题,举办知识竞赛、书画展、猜灯谜等活动。廉政文化建设成为虎坊路社区的特色品牌。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炎炎夏日将至,虎坊路社区的这面廉政文化墙为辖区居民送来了一丝清凉“廉风”。美化环境的同时,润物细无声地将廉洁元素融入基层治理,让廉政教育入脑入心。
像虎坊路社区这样廉政文化建设名片,在天桥街道还有很多,天桥印象博物馆廉洁文化教育基地、蜡烛公园廉政文化广场、育才学校廉政文化宣传栏、永安路社区廉洁文化小庙会等。街道纪工委一直秉承从实际出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想方设法打造亮点特色,千方百计创新形式载体,进行廉政文化宣传,督促基层党员干部和辖区党员群众时时自省,主动提升自我修养,坚守清正廉洁本色,营造敬廉崇洁的社会风尚。 记者朱壮文文并摄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