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疫情防控工作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需要全面掌握采样现场的建设进度,清晰了解物资储备情况,维护采样场所秩序、现场调度和应急处置,不管大事小情做到问事有人答、遇事有人管,他们被称为“点长”。在西城区,这些点长们用首善标准筑起一道“防疫屏障”。
点长王永慧正在核对采样数据
点长牛云岗用镜头记录防控瞬间
点长赵永进维护点位秩序
点长赵永进引导居民扫码
点长康丽协助工作人员做好信息录入工作
点长王永慧引导老人走绿色通道
用首善标准优化流程
清晨,西长安街街道市民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永慧来到小六部口胡同36号的核酸采样点,穿上隔离服开始工作。每当核酸检测日,她总是提前一小时上岗,统筹、协助做好场地搭建、设备维护、信息登记等工作。如何做好采样点点长工作?王永慧说得最多的是“多观察思考”,必须清楚工作流程、标准,还要随时随地在原有流程上不断优化。
前期准备工作、人员防护配备、物资保障……“点长”事无巨细都要负责,核酸检测开始前要进行场地布置,并与医务人员、志愿者、保安等多方对接。人员齐整后进行岗前培训,根据现场情况安排工作。检测工作开始后要进行采样场所秩序维护,同时也要监督工作人员。就拿一个小细节来说,操作标准要求“一证一消杀”,王永慧总会盯紧每一位工作人员,提醒他们做到位。检测工作结束后核对采集试管数量并上报街道核酸专班。等到工作人员离岗后,她还要再次清点一下现场物资,收拾好各项采样设备才离开。
核酸检测散场,王永慧的工作却没有停止。如何让现场人员不那么密集?如何让数据跑得更快?回到办公室后,她会把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需要优化的地方记在本上。她提出的一些建议也得到了采纳。比如此前在楼宇点位时,她发现从业人员普遍集中在10点进行核酸检测,造成了人员聚集。此后的检测工作中,她根据特性,提前安排各行从业人员的检测时间,并精确到每一个小时,让大家岔开时间段,保障了现场的平稳有序。
西长安街街道共有25个固定核酸采样点位,街道综合办集思广益,收集了各点位点长的建议优化检测流程,制定出标准手册。王永慧是西长安街街道25位“点长”的一个缩影,正是所有“点长”的不断思考和持续发力筑起了一道“屏障”。“作为一名西城人,就是要用首善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完美。”王永慧说。
勤沟通保障检测秩序
最近气温逐步升高,中午11点就超过30℃。记者在大栅栏街道北京坊C3停车场核酸检测点发现,居民排队有序,街道民生保障办公室的赵永进和平安建设办公室的栗京明穿着隔离服分别在内外场统筹工作。点位场地大、位置特殊,点长如何做好现场调度和应急处置?最近发生的一个突发情况让赵永进感触颇深。
近日,赵永进在内场收集检测管时,突然接到工作人员反映:一位高龄老人误入检测场地。赵永进一头雾水,马上到场内了解情况。炎热的天气下,老人情绪十分激动,嘴里不停地要求出场。“先别着急。您进入核酸检测通道,我们必须要问清楚情况。”赵永进首先安抚老人情绪,把她扶到阴凉处。询问后得知,老人今年已经90岁,并不是本辖区居民,到大栅栏来买点东西,不知道怎的跟随着人流就进入了核酸检测通道。到信息录入区,工作人员发现老人不仅没带证件,也不知道自己的证件号。几名工作人员过来帮助解决,她情绪反而紧张起来。
经过安抚后,老人情绪平稳可以回家了。但赵永进又有所顾虑,这么大年龄路上出现什么特殊情况怎么办?于是在征求老人同意后拨打了其儿子的电话,并说明了情况。老人的儿子表示感谢,也确定了老人不需要在点位做核酸检测。听到电话里儿子的声音,老人的情绪又激动了,执意要自己走。赵永进一边安抚老人情绪一边和她儿子沟通。最终,老人在赵永进的陪同下被附近的一名亲属安全接走,赵永进这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而他再次投入到核酸检测点位工作中。
除了要处理这种突发事件,维护现场秩序也是点长的主要职责。由于现场人流量较大,有些居民不理解发牢骚,“这边通道空着为什么不让过?”“前面怎么这么慢?”……面对这些质疑,赵永进和栗京明总是耐心倾听为居民解释清楚。“大家要有耐心,核酸检测场是一个严肃有序的地方,我们必须对每个人负责。”赵永进能理解一些居民的心理变化,他要求点位上的每一名工作人员都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只有将心比心才能维护好核酸检测秩序。
参加了几次区域核酸检测,赵永进发现了一个变化:居民和工作人员越来越熟了。很多居民来检测都会亲切地打招呼。另外,他还发现尽管现场的人很多,但居民能够自觉遵守秩序,自己解释政策的次数变少了,有时候居民还会替工作人员解答。“从最初的扎堆来,到现在随走随检,现场越来越有序。”赵永进笑着说。
扎根社区12年的老熟人
牛街东里社区每次筛查都有七千余人,是地区检测量最大的社区,康丽所负责的社区文化广场核酸检测点就属于牛街东里社区,每轮检测量都在3000人以上。
“检测任务重,尤其是担任核酸检测点点长,更是不能有丝毫松懈。”康丽家住什刹海,早上五点起床,简单收拾一下就骑上电动自行车赶忙往社区走。社区七点开始核酸检测工作,作为点长她要求自己比其他社工要更早到社区。
为了准时开始检测,到了社区康丽就立刻投入工作。布置好现场,准备妥当物资,各点位人员也陆续到齐。“扫一下健康宝。”“排队注意两米间隔。”预定时间一到,忙碌而又紧张的检测工作正式开始。
社区居民多,也意味着工作量巨大。政策解释,需求答复,同一句话会和不同的居民讲好几遍,康丽始终保持同样的语气和语调,给居民讲清楚说明白。检测点的“小蓝”里有不少是社区的保安,因为本职工作,有时他们负责的点位就会临时出现空缺,康丽也需要及时调配人员补位。
采样结束后,康丽的工作还在继续,“牛街东里社区文化广场检测点采样工作已结束,清运队伍和消杀队伍可以就位了。”她立刻拨通电话,联系专业人员开展后续工作。
位于社区广场的检测点是一处空旷场地,眼看着气温不断升高,点位工作的“大白”开始汗流浃背,点长康丽提前协调来几把遮阳伞,供检测人员使用。“这几把遮阳伞真的是起了大作用。”“大白”和“小蓝”们的认可让康丽觉得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
“黄阿姨您今天来挺早啊。”“一眼我就认出来你了,辛苦了。”今年是康丽在牛街东里社区工作的第12个年头,她说自己对这片土地和人们有着特殊的感情。
摁下快门为“疫”线人留影
从二十几天前开始担任太平街社区智选酒店前核酸检测点负责人起,天桥街道一级调研员牛云岗在调度好所有工作的同时还摁下了上万次相机快门,为检测点的“大白”和“小蓝”们精选出近千张照片。
“这张是社工在给居民做解释工作,这张是我们的下沉干部,后边还有一张主角是医生,摘下口罩他们的脸上露出了深深的勒痕……”翻看电脑里的照片,牛云岗如数家珍。
牛云岗是一名退役军人,曾在武警部队服役近30年,对摄影的兴趣源于为战友拍照留影。“这里是新的战场,他们都是我的战友。”医护人员不辞辛苦坚守岗位,社区工作者们起早贪黑,街道下沉干部跑前跑后,还有在职党员、志愿者、民警、保安等维持秩序,核酸检测点的同志们拼搏奉献的精神让牛云岗很感动。
“这位是邬岩伟,北京市社科联、市社科规划办的下沉支援干部。”牛云岗指着电脑里的照片说。照片中,一位身穿蓝色防护服的女士,蹲在地上和坐轮椅的老人正在交谈。这一场景让牛云岗至今难忘,当时老人不了解新的防疫政策,因为没有领到社区的检测卡,邬宏伟一遍遍地耐心解释,安抚老人的情绪,及时协调为老人领了检测卡,顺利做了采样。
“这位是周志强,已经57岁了。天桥街道民生保障办公室副主任,兼劳动保障科科长。”谈起照片里满头白发的周志强,牛云岗很是感慨。5月12日下午,周志强的健康宝出现弹窗,如不能尽快做一次核酸采样就要居家观察。当时已将近下午六点,许多常态化检测点已经关闭,为了不影响后续在太平街社区核酸检测点的值守工作,家住东城区的周志强骑着自行车跑了多处核酸检测点,终于在复兴医院完成了核酸检测。
在牛云岗的相机里还有许多同样值得歌颂的医护人员,虽然每天轮换来值守的“大白”都是新面孔,但都任劳任怨、尽职尽责。“有的‘大白’里边还穿着手术服就直接来到核酸检测点。”牛云岗指着电脑上的照片讲了起来,几天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肝病内科医生孟彤彤下了夜班就赶到核酸采样点,六点半开始工作,累到几乎虚脱,医院得知后赶忙派同事来替岗,这名医生却坚持要自己完成任务,稍事休息后就又投入到了采样工作中。
“点长的工作不只是要做好点位的统筹协调,增强团队凝聚力也很重要。”牛云岗每天都会把感人的照片分享给采样现场这些新战友,他说这是对他们的鼓舞,也是防控期间值得纪念的“军功章”。
补缺点长的全方位服务
“社区临时需要人手,下午调休的点长补一下位置。”
“黄寺大街西社区核酸检测点位负责人临时被抽调去疫苗接种现场了,有没有点长帮忙值半天班。”
“录入信息的工作人员少一位,点长临时待岗。”
在德胜街道,点长不仅是核酸检测点位的负责人,更是疫线上的得力干将,从后勤保障到现场秩序维护再到人员合理调配,两年多的防疫经验让他们在扎实服务的同时,也在默契的配合中找到了适合本地区防疫的服务体系。
凌晨五点钟,天蒙蒙亮,市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高歌已经起床。当天,她要代替点长王洪超,去黄寺大街26号院核酸检测点位,负责2000余人的核酸检测工作。六点钟,她准时来到了点位所在社区服务站——北广社区,“我叫高歌,是今天的点长,大家遇见任何问题都可以找我。早上居家上网课的孩子赶时间,我们开通绿色通道,咱的点位特殊,入口有两个,临时调整一下人员,具体分工我发到了群里,大家边吃早点边看,七点钟我们准时‘开摊儿’。”
当天最高气温已经超过三十摄氏度,一位“大白”正在为“热”发愁,忽然站了起来。“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吗?”高歌赶紧跑过去仔细询问。“手机太烫,关机了!个人信息录不进去,后面的居民恐怕要等等。”“大白”懊恼地指了指已经黑屏的手机。高歌环顾四周,看了看表,发现此时的居民并不多,便把“大白”带到了阴凉处。“你脚套里的汗都把防护服浸湿了,先休息会儿吧,我刚看数据,超过一千了,剩下的工作台应该能完成,放心!”安抚完工作人员,她又返回核酸检测现场,调度其他工作。
其实,高歌当天负责的点位并不简单。这里商务楼宇和居住区在一起,附近单位、学校也多,需要核酸检测的人员不仅年龄跨度大,基数也大。“能迅速上手,除了因为我之前干过点长,更重要的是之前的点长对这一点位管理得好,大家各司其职,井井有条。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疫’线上工作人员的敬业,才让我们这些点长有了随时调配岗位、补缺、应急的机会。”高歌表示构建地区疫情防护墙是每位德胜人的心愿,她已经做好了随时为民服务的准备。记者付善元 朱壮文 程林琳文 姜灏 朱壮文摄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