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如何解决好千家万户的事,让生活更幸福?在西城的答卷中,让民生工作民意立项,在议事协商中让民声有着落,而这离不开议事协商阵地的打造,以此回应新时代的首都发展,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让人民生活幸福。
大手牵小手共建手帕社区25°空中花园议事厅
居民参与议事厅logo设计,融入地区元素
社区茶馆议出幸福小院
石老娘议事厅绿意盎然
立体空间
合力建设“空中花园”
天台被绿植包围,花卉点缀其中。近日,金融街街道手帕社区组织开展青少年读书分享会,十余位小朋友在“空中花园议事厅”分享喜欢的图书。
这处“25°空中花园议事厅”位于金融街街道手帕社区居委会二层天台,背靠鲁迅中学,一墙的爬山虎为天台增添了绿意。天台南侧设有4处花坛,百日菊、格桑花盛开,点缀于各种草本绿植中。微风拂过婀娜多姿,好像在向人招手致意。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在天台回荡,欢声笑语不断。
今年,“25°空中花园议事厅”正式对外开放,青少年成为这个场地的“试鉴官”。孩子们在家长陪同下,手绘空中花园的铁质座椅,还围绕日常开放管理、持续美化、组织活动等内容进行商讨。“我们的设计初心,就是希望居民能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建言献策,而不只是参与一次活动。”社区党委书记孙冬梅介绍,希望花园议事厅能让传统胡同更有空间感,让居民有更多的安全感和亲近感,成为一个美美与共的邻里空间。
“我们邀请专业的园艺师布局绿植,以草本植物为主,打造一个种类繁多的空中花园。一些居民看到后更纷纷把自家的绿植带过来,丰富公共空间。”孙冬梅指着一旁的紫砂花盆介绍说,不仅仅是绿植,架子上形状各异的花盆有不少也是居民从自家搬来的。
在花园维护上,孙冬梅邀请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尤其是让小朋友参与进来,定期施肥、除草、浇水,一边劳动一边识别各种花草植物,将这里变成丰富青少年知识的“植物园”。“议事厅的建立一方面能促进青少年增强投身社区公共建设的意识和责任感,另一方面通过小手拉大手撬动更多家庭共同参与社区议事,共筑邻里和谐。”
配套设施匮乏是诸多老旧小区的“痛点”。近年来,金融街街道持续推动惠民微空间改造,通过盘活利用闲置空间,重塑推进街巷边角地、居住区闲置地的华丽“变身”,打造居民喜闻乐见的惠民场所。
2021年,借助街道提升社区服务站整体环境的契机,手帕社区在街道支持下,将服务站屋顶进一步修缮改造,并通过居民议事、问卷征集等方式,确定屋顶功能开发方向。随后,邀请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比较视野下可持续城镇化——面向北京城市更新的探索》课题组成员等专业团队实地踏勘,打造一座既能引导居民绿色健康生活,又具有时尚韵味的社区协商议事空间。
如今,25°空中花园议事厅已初具形态,不仅成为一处可供欣赏的美景,还成为引领居民自治、服务社区群众、助力邻里和谐的“阵地”。在此过程中,居委会还通过挖掘社区能人、达人为“小而美”的空中花园建言献策,共同将绿色规划变成现实。
“空中花园议事厅不同于过去的传统项目建设,它既可以补齐社区环境短板,又可以把社区、居民和志愿者紧密联结起来,通过引导居民参与社区环境改善,提升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打造有温度、有人情味、有亲和力的社区大家庭。”街道工作人员介绍。
胡同违建
邻里议出院落营造
在新街口街道西四北三条社区有个“石老娘议事厅”,许多与居民利益息息相关的事儿,大家都可以到这里通过规范的流程来议一议。“以前这里是处违建,拆除后搭建了石老娘议事厅。环境好了,大伙儿就习惯性来这儿玩,打打扑克、养养花草,有时候买菜回来还会在这里歇歇脚,当小院需要清理堆物堆料时,大家就在这里约好时间,隔天一起行动。”居民李平说。
近年来,北京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延伸至居民院内,借着创建美丽小院的契机,西四北三条社区以吹哨报到为抓手,将西四北五条15号院内的违建进行了拆除,随后就拆违后空地再利用展开议事协商。“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是现在社区发展的主流,党建项目服务群众经费用在哪里?该怎么用?居民说了算。违建拆除后,小院居民走出家门,自发维护空地公共卫生,这份自治意识为后续党建服务群众经费落地及居民议事厅的搭建奠定了群众基础。”社区党委书记王蓉说。
民间有传闻,明朝时这条胡同里住着位姓石的接生婆,因手艺好经常帮各家各户接生,这条胡同也曾以她的名字命名为“石老娘胡同”。居民议事厅讲求和谐、共商、共议,小院居民便借鉴胡同文化,传承胡同历史,将居民议事厅的名字确定为“石老娘议事厅”。
随后,社区邀请居民就如何打造“石老娘之家”展开议事协商,大家积极建言献策,从石桌石凳摆放、花架安装等方面提出各自想法。“我从小就喜欢种花,石老娘议事厅建设之初,我就提议购买花箱。养花也养人,有花的小院邻里关系不会太紧张。”居民张世强说。
与此同时,社区党委积极组织小院居民成立院落志愿服务队。张世强也在这次评选中成为带头人,带着志愿者团队上了岗。在社区党委的积极动员下,志愿团队参与人数多了起来,大家共商共议,制定了《小院自治公约》以及《小院管理细则及人员分工》。“早上五点我就起来扫院子、泼水,大伙儿出门上班看着小院清新,心情自然也会跟着好起来。”张世强说。“原来小院里有一处堆物堆料,志愿队伍成立后,大伙儿的公益心也强了起来,借着石老娘议事厅众商众议,给小院做了大扫除,现在基本上没有人会把东西堆出来了。”居民黎艳说。
不仅如此,社区绘画班的老师结合小院居民意愿、胡同历史文化典籍,用了近半个月的时间绘制了石老娘胡同居民之家主题文化墙,内容包括胡同文化介绍、孩子成长学习、邻里志愿互助等场景。“主题文化墙可以让大家通过看图的形式了解胡同文化,理解石老娘这位历史人物身上的奉献精神,而这种精神恰恰也是我们志愿者需要学习和传扬的。”王蓉说。
据悉,石老娘议事厅的成功打造,让西四北三条社区探索出了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向院内延伸的方法。今年,西四北三条社区将“上新”8个院落。每个院落将拥有自己的志愿团队、院落文化、自治公约等。未来,西四北三条社区将借鉴石老娘议事厅建设经验,提升居民自治意识,增强院落凝聚力,实现邻里互助、自我管理的长效机制。
楼下据点
议事场所突破空间限制
夏日清晨,微微凉风,宣武门外东大街4号楼小花园里,三五居民在桌前围坐聊“家事”。冬日午后,宣东地区服务站议事厅内热闹非凡,居民共商共议社区发展。两个季节,两种场景。这是社区党委、社区领头人、居民的共同选择。协商场所更好地服务于民主协商机制,体现了亲民与便民。
随着2020年椿树街道启动“幸福小院”创建工作,居民自治意识不断增强,“社区茶馆”主题议事孕育而生。在哪议事?社区党委书记张谷乔发现楼下小花园是个很好的协商场所。尤其是天气凉爽的时候,居民坐在一起,用喝茶聊天的方式说出问题。“这个协商场所好,大家不用拘着。”张谷乔与居民想法不谋而合,在首场主题议事会上,楼下空地摆两张桌子,每人一杯茶、一把精心制作的扇子,开始探讨社区未来如何规划。路过居民纷纷侧目:“这种协商会亲民、接地气!”
然而,随着季节变换,天气逐渐寒冷,楼下议事变得困难,居民参与的热情也逐渐降低。“能不能在社区内设立一个专门协商场地?”针对新需求,社区党委对现有资源进行了详细盘点和研究,发现原有舞蹈队活动室功能单一且占用公共空间较大,是可以盘活的社区空间。
2021年3月,社区向街道申请对原舞蹈室空间进行改造。议事厅怎么改、叫什么?社区党委广泛征集居民意见建议,梳理居民对议事厅改造的想法。从空间名称、功能划分到装修风格,居民在协商讨论过程中不断完善方案。最终确定了社区议事厅更新升级实施方案,定名“炫动家园议事厅”。同时,居民制定了议事厅的管理方式,初步形成居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模式。在整体转型升级过程中,社区还邀请居民议事代表监督和协助,让居民随时随地“看得见摸得着”。
2021年10月,议事厅进行环境布置。在社区领头人的带动下,居民一起动手,制作工艺品扮靓议事架。几位绘画能手主动请缨,用作品扮靓议事厅。他们画出了居民畅聊的热闹场面,画出了社区工作者服务中的认真劲头。当外面寒风瑟瑟,议事厅里协商正当时,居民寻回了议事热情。如今,站在崭新的议事厅里,很难看出这曾经是一间舞蹈室。
“社区党委把协商场所设在居民中间,主动到居民中间,并且根据居民的需求对场所进行升级。随着民主协商深入人心,在党建引领下,未来的协商场所可以突破空间限制,逐步实现在线协商。”张谷乔说。
线上线下
共商共建议事阵地
“社区议事厅大变样,在这样的环境里协商议事,舒心得很。”走进白纸坊街道右内西街社区重新改造设计的议事厅,居民孙秋和不禁连连夸赞,会议桌上的新桌布淡雅有格调,结构如同古画一般,中间麻纸色的主区画着些墨色花草,几处黄花点缀其间,让他尤其喜欢。
西侧墙壁上,浅绿色的环形框架里排列着梅花、飞鸟和社区议事厅的新Logo,下方深绿浅绿的山峦层层叠叠,“民主提事”“民众议事”“民主监事”“民主决事”四块标牌打底排列。
南侧宣传栏为卷轴和花瓣状外形设计,中间的“花瓣”以莲花湖景为底色,一台公平秤至于其上,左右两边秤盘分别托着“听居民心声”和“解百姓之忧”几个字,四幅卷轴两两分布于“花瓣”两侧,以简洁明了的结构图和流程图将协商机制、议事风采等内容进行展示。展示墙还采用了磁吸的设计,方便后期更换。
这让人耳目一新的居民议事厅,设计改造中居民也出了不少力。
时间回溯到2021年7月16日,右内西街社区议事厅里正在召开着一次不同以往的居民议事协商会,议题主要是议事厅物理空间的提升规划。“咱这桌布能不能改得素雅一点?”“宣传栏也可以变一变。”“墙角那花架其实挺不错的,咱留下吧,看怎么利用一下。”议事厅如何设计改造?居民代表们讨论得很热烈。
南侧是上墙的制度宣传栏,长方型背板呆板老气,整体色彩搭配也不协调,东侧的墙壁上只是将文字简单地排列,且有的字符已经掉色,北侧的玻璃窗也被挡得严严实实,大红色的桌布也要重新选择……环顾议事厅,居民代表们指出不少需要重新设计改造的地方,第三方设计公司收集整理了大家的意见,开始着手设计方案。
在后续的改造过程中,右内西街社区的居民代表们又多次召开议事协商会,就设计公司提出的方案进行筛选决议,一块商定配色,细细斟酌,定下了最终改造方案。
在此期间,参会的居民代表们还和社区一起向居民推动开展了两次比赛,征集议事厅新logo的设计和书法作品,用于议事厅的改造和装饰。
“社区第一时间在‘西城家园’发布了比赛公告,我们每个人也都有不少社区居民微信群,大家再随手一转发,基本上居民们就都知道了,后续的作品评比也是通过这种方式把投票链接发到了大家手机里。”居民代表张琛说。
“各楼门院公告栏里也张贴了比赛通知,后续还展示了作品原作,投票阶段社区里设置了多个投票点,以便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居民参与。”居民代表张四新补充说。
经过一个月时间的征集,右内西街社区积极广泛动员社区居民参与比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征集到8幅logo设计和22幅书法作品。居民最喜欢的6幅书法作品被精心装裱后挂在了议事厅里,投票选出的新logo也被设计在议事厅西侧的墙面装饰中。
“右安门内西街路口的大石头是我们社区的标志物,作为特色元素非常适合。” 86岁居民刘受益退休前为美学老师,看到logo征集的通告后,当晚就设计了两幅作品出来,其中1幅在线上投票中还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这幅作品虽无法作为议事厅的主logo,但在大家协商同意后,成了议事厅桌牌上一幅小景。
社区居民议事厅改造升级,哪里需要改?改成什么样?谁拍板、谁决定?右内西街社区党委书记朱金红说:“议事厅是社区居民议事协商的阵地,居民应是主人翁。”记者段雁南 程林琳 朱壮文 付善元文姜灏摄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