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广内街道在宣南文化博物馆奏响“广聚宣南”三年行动计划的乐章。西城区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彭秀颖,北京市人大代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宣传工作局局长陈国栋,西城区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赵国光,西城区相关委办局,部分驻区单位、医院、学校以及广内街道党建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代表出席活动。
时至初夏,万物繁茂,宣南大地已是一片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宣南文化”由来已久,作为老北京建城、建都的肇始之地,经过三千年的历史沉淀,历经辽金元明清五朝的文化洗礼,全国各地文化精华在此汇聚、交融、酝酿,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宣南文化”。
活动在“天下己任·翩翩风骨耀宣南”——宣南士乡研学探索线路沉浸剧中拉开帷幕。大家仿佛化身古代士子,踏上一段追寻先贤足迹的文化之旅,并亲身体验宣南士人的翩翩风骨,感受“天下己任”的使命感和宣南独特的文化魅力。
随后,广安门内街道工委书记王丹发布“广聚宣南”三年行动计划,一幅描绘广内地区未来发展蓝图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此项计划不仅是对过往的致敬,更是面向未来的宣言。实施方案以“2-1-1-5-2”中国式现代化西城实践目标任务为指引,绘就了一幅高质量党建引领下,经济、文化、民生等多维度全面发展的宏伟图景。从“广聚宣南·同心共筑”的基层治理新模式,到“广聚宣南·产业聚才”的创新发展战略,再到“广聚宣南·民生福祉”“广聚宣南·平安守护”“广聚宣南·文化赋能”“广聚宣南·领航成长”等一系列具体行动,无一不彰显广内街道对于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并重的决心和智慧。
西城区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彭秀颖,北京市人大代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宣传工作局局长陈国栋,西城区委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赵国光,西城区委组织部组织三科科长耿文达,西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杜宇琛,西城区委统战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郭海龙,西城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王建,西城区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靳真,广内街道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高聪聪共同启动“广聚宣南”行动计划,正式开启广内地区赓续宣南文化根脉、推动文物资源活化利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据悉,近年来,广内街道牢牢把握“2-1-1-5-2”中国式现代化西城实践目标任务,持续深化落实“两个工程”,以“红墙先锋”新作为、“首善之首”高标准,深刻领悟“城之源 都之始 河之端”西城文化IP内涵,擦亮地区“报国寺古旧书市”全国文化金名片,全力打造“宣南文化博物馆”国家文化会客厅,不断形成广内地区文化产业品牌,锚定文化强街目标,立足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民生福祉、平安守护、文化赋能、队伍建设六个部分实现服务地区“六个一”发展愿景,力争探索出一条以党建引领为主线、以宣南文化广聚助力的地区创新发展之路。“广聚宣南”三年行动计划正是基于地区的历史积淀与未来憧憬,而提出的深度解读与战略构想。街道将通过擦亮文化名片、构筑地区共治、加强产业聚才、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整治等方式,从人文经济的视角,坚持以人为本、文化赋能、以文兴业,在发展中推动人文与经济交融共生,真正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彰显高质量发展的人文价值取向,让宣南文化焕发新活力,让广内发展展现新作为。
活动现场,西城区作家协会主席、宣南文化研究会会长李金龙带领观众穿越回那个风华绝代的宣南,讲述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每一处遗迹,每一块石板,都记录着宣南文脉的流淌与沉淀。
广内街道责任规划师古波以城市设计师的敏锐视角,勾勒出广内地区的未来轮廓,构建了一个文化与消费共融的生态系统,让每位走进广内的人都能在现代商业的繁华中,捕捉到宣南文化的余韵,体验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发布会尾声,北京小学广内分校的少先队员带着对传统文化的崇敬和热爱,为全场观众献上《少年中国说》歌曲合唱,嘹亮坚定的歌声回荡在整个馆内,在笑声与歌声汇聚的海洋里,我们看到了在宣南大地上,新时代少年的青春活力和蓬勃朝气,也看到了代表着未来和希望的下一代对文化传承的憧憬和奋进。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好蓝图已经绘就,光荣使命催人奋进。在“广聚宣南”三年行动计划的引领下,广内街道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用实际行动响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号召,探索一条党建引领、文化聚力、创新驱动的发展新路,让每一位广内人成为宣南文化的传承者与弘扬者,让每一件实事成为增进民生福祉的坚实基石,让每一位人才都能在广内这片热土上熠熠闪光,让宣南的故事在新的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