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绵延五千余年,文字实具第一功。从仓颉造字而雨粟鬼泣的传说起,历经华夏子民智慧聚集、薪火相传,终使汉字生生不息、蔚为壮观。伴随着汉字发展而成长的中国书法,基于汉字象形表意的特性,在一代又一代书写者的努力之下,最终超越其实用意义,成为一门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字无法企及的纯艺术,并成为汉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
“走进文字发明的历史烟云,大家知道汉文字的发明者到底是谁吗?”近日,广内街道“旧书新知·读书报国”系列活动在报国寺持续开展,特邀北京评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青年评书家王封臣从人类文字的起源讲起,直至汉字的肇始、字型的演变,讲座深入浅出,欢声笑语不断。
讲座中,王封臣以其渊博的学识、独到的见解和风趣的谈吐,将中国文字的历史脉络、艺术特色及文化底蕴娓娓道来。王封臣带领听众穿越千年的时光隧道,从甲骨文的古朴神秘,到篆书的端庄凝重,再到隶书的扁平宽博、楷书的工整严谨、行书的流畅自然、草书的奔放不羁,每一种书体都承载着不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情感,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追求和精神风貌。期间,还组织开展书法绘画艺术图书专题展销活动,营造“书香西城”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为地区高质量发展增添文化力量。
此外,当天活动设置了旧书换绿植区域。居民可凭三本包括文学、历史、哲学、考古、美术、碑帖、艺术类等内容的合法出版物,置换一盆绿植。活动中,居民纷纷携带家中的闲置书籍来到摊位,工作人员一边对书籍新旧程度进行评估、核定交换数量,一边按照居民个人喜好耐心地介绍盆栽的品种、栽植技术以及注意事项。
“以前读完准备不要了的书,都是集中起来卖掉,像现在这样可以拿来换绿植,找到需要它的新主人,比卖废品可有意义多了。”大家抱着旧书而来,捧着绿植而返,每个人脸上洋溢着喜悦
接下来广内街道将继续发挥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办好“旧书新知·读书报国”系列活动。持续擦亮“报国寺古旧书市”全国文化金名片,通过多角度、多形式的主题活动,推动旧书赓续文脉、传承文明、传播文化,不断满足辖区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让辖区居民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