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挖掘宣传好人好事,营造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寻觅微光”栏目正式开启,用心发现陌生人的举手之劳、街巷里的温暖互动、耳濡目染的好家风等方面的凡人善举,带领大家一同探寻那些散落在月坛角落的好人好事,感受人性的光辉。
在月坛街道,有这样一处温暖的港湾——月坛街道敬老院。这里没有华丽的装潢,却以专业细致的服务、无私真诚的关怀,成为辖区失能失智老人最信赖的“家”。
作为一家以接收失能失智老人为主的养老机构,敬老院始终坚持“硬件不足服务补”的理念。1000平方米的适老化空间内,48张德国进口护理床、全覆盖消防喷淋系统、专业康复设备一应俱全。更为人称道的是其“三班倒、零差错”的护理机制:15名持证护理员24小时轮岗,每日严格交接班检查,建立皮肤状况台账,以“发现一处压疮即问责”的铁律,创造了十年零褥疮的护理奇迹。
面对卧床老人的多样化需求,护理团队始终秉持着专业与关爱的态度。对于存在吞咽困难等问题,需要鼻饲的老人,护理团队会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营养需求以及基础疾病等因素,自主研发个性化方案。首先,精准计算每日所需的各类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及矿物质等,调配出符合个体的营养液。在鼻饲过程中,严格把控温度与流速,确保营养液在38℃-40℃之间缓慢注入,避免因过热或过冷刺激老人胃肠道,同时依据老人消化能力调整流速,防止反流与误吸。而对于能够经口进食但消化功能较弱的老人,匀浆膳成为理想选择。护理团队精心挑选新鲜食材,如富含优质蛋白的鱼肉、鸡肉,富含膳食纤维的各类蔬菜,以及易消化的谷物等。将食材洗净、切碎后,使用专业设备打磨成细腻均匀的糊状,保证食物既易于消化吸收,又能保留丰富营养。在制作过程中,充分考虑老人的口味偏好,适当调味,让老人在享受美味的同时摄取充足营养,真正做到让卧床老人在接受专业护理的过程中,也能拥有营养保障与尊严生活。
敬老院突破传统养老模式,形成“医护+社工+志愿者”联动模式。配备专业护士定期巡诊,为慢性病患者监测血糖血压,并联合康复师定制“阶梯式运动计划”——从卧床老人的关节被动活动,到能坐立者的弹力带抗阻训练,再到行动自如老人的养生课程。每周老人们在社工的带领下,跟随轻柔舒缓的音乐伸展身体,活动关节,老人们彼此交流着做完操后轻松愉悦的感受。手工课堂中,志愿者轻声引导着大家,进行绘画创作。李大爷眯着眼,认真地勾勒着记忆中院子里的那棵大树,每一笔都饱含深情;张奶奶则大胆地用鲜艳色彩涂抹出想象中的花园,脸上洋溢着孩童般的笑容。大家边画边分享着过去的故事,活动室里充满温馨。
志愿者还经常与老人们耐心交流,给予安慰与引导,帮助他们排解内心的孤独与困扰,让他们在温暖的氛围中释放情绪,重新拥抱积极的生活态度。通过“医养结合、身心共护”的模式,让老人们对生活保持热情。
敬老院提供的短期和临时照护,犹如为双职工家庭提供的“喘息服务”,像一场及时雨,帮助众多家庭化解养老危机。这份坚守换来让这里连续多年获评北京市“孝星单位”,2024年通过二星级养老机构评审。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