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月10日10时30分北京发布近十年来首个全市大风橙色预警信号,到4月13日20时全市大风橙色预警彻底结束,近82个小时,西城区上下众志成城,全力打赢了这场应对大风天气的硬仗。
应急抢险 守护居民安全
在牛街街道西里二区社区,一场与大风赛跑的“楼顶清障行动”悄然展开,社区工作者、物业人员集体化身“安全卫士”,合力消除高空坠物隐患,守护居民安全。
相关负责人介绍,牛街西里二区社区是2004年建成的回迁老旧小区,楼体老化严重,近期5号楼楼顶正在做雨季来临前的防水维护,由于维修工程任务紧,工程用料还未彻底清理干净,可能存在高空坠物风险。随着大风预警发布,社区在安全巡逻检查中发现这一隐患。
当晚8点,风力逐渐增强,楼顶阵风呼啸。刚结束全天安全巡查的社区保洁员韩啟增放下晚饭,与物业、社区工作人员迅速集结。他们头戴照明灯,手持铁锨、编织袋直奔23层顶楼。面对散落的石块和建材,众人分工协作:铁锨铲起砂石、双手搬运重物、接力装袋清运……风声未停,但清理节奏更快。仅40分钟,楼顶平台恢复整洁,近十袋建筑材料及垃圾被安全转移。
同样的故事还发生在展览路街道新华南社区。当天,工作人员在夜间巡查过程中,发现位于百万庄大街7号院的车棚屋顶松动,存在脱落的危险。街道城管科接到险情后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进行处置。仅用了半个小时,屋顶便得到全面加固,隐患得以排除。
新街口街道出现了大风吹倒树木的情况。在西四北六条31号院,两棵大树轰然倒地,断裂的枝干砸毁围栏,威胁居民安全。险情在社区微信群中一呼百应——社区工作者火速抵达现场,一边安抚居民情绪,一边联系专业抢险队伍;数十位居民也自发加入,冒着风雨清理断枝、修复路面。老党员边搬运边感慨:“社区是咱共同的家,搭把手是应该的。”从微信群“接单”到隐患清除,仅用两小时便恢复秩序。
西长安街街道西交民巷62号院东北侧一段长达18米的围栏因风力骤增,出现部分倒塌。工作人员先在倒塌围栏原址及周边危险区域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隔离带,再经过清除障碍物、去除铁皮、恢复护栏等措施,对受损围栏进行全面修复。
资源调动 尽力做好准备
在大风天气来临前的一周,各街道便多措并举,积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陶然亭街道通过新就业群体微信群、“陶然小哥”综合服务中心电子屏等途径,及时向新就业群体推送大风预警信息及安全提示。在快递站点等新就业群体集中区域张贴防风提示,加强与配送站点负责人沟通,做好安全提醒。与此同时,街道将“陶然小哥”综合服务中心作为临时避风点,提供饮水、充电、休憩等便利服务,并提供口罩、护目镜等相关防护装备供新就业群体领取使用。此外在隐患排查工作中,陶然亭街道鼓励“陶然小哥”发挥自身优势,通过“随手拍”等便捷渠道,参与户外风险点位排查。引导“陶然小哥”重点关注广告牌、施工围挡、树木倒伏等高危区域,发现隐患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处置,确保道路畅通。
西长安街街道多部门联合开展检查,对户外广告牌、工地围挡等易受大风影响的设施进行拉网式排查,现场督促整改加固不到位等问题。开展树木风险巡查,对易倒伏树木进行加固,对胡同内、道路旁易折易断树枝及时修剪,消除安全隐患。此外,西长安街街道加强资源统筹,动员地区商圈、商务楼宇主动担当,在保障自身运营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开放地下停车场、闲置车位等资源,为周边居民提供临时避险停车服务。据悉,大风天气间,昌盛大厦提供20个停车位,西单大悦城提供100个停车位,老佛爷百货提供40个停车位,109大厦提供10个停车位,北京市第二医院提供20个停车位,北京华滨国际大酒店提供5个停车位,总计195个停车位。
新街口街道凝聚各方力量织密安全网,累计投入街道机关干部、社区工作者、物业、绿化抢险等各类人员981人,24小时轮班值守;提前走访排查884名独居老人、残障人士等群体,逐一提醒做好防寒防风措施,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4月13日晚,大风橙色预警彻底结束,目前城市运行陆续恢复正常。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