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任钗宁 何一凡)“现在下楼买个菜,电梯又快又稳当!”近日,陶然亭街道骡马市大街10号楼的居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座建成于1988年的老楼里,两部“服役”长达19年的老电梯终于“光荣退休”,取而代之的是两部崭新、安全的电梯。而这一变化,得益于陶然亭街道创新探索的“国债资金+社会资本”模式,也成为了老旧小区共建共治的生动范例。
破题:党建共织资金网
骡马市大街10号楼建成于1988年,楼内现有居民113户,两部电梯自2006年运行至今已“服役”19年,面临轿厢门故障、按钮失灵、运行抖动等安全隐患。尽管物业多次检修,但治标不治本,彻底更新迫在眉睫。2024年国家出台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政策,支持设备更新,重点支持使用15年以上的住宅老旧小区电梯更新改造,一部电梯补贴15万。陶然亭街道在党建引领下,紧抓这一政策机遇,多方协调补全资金拼盘。
“换梯不是简单的算术题,而是多方协力的民生答卷。”电梯更新总预算需70万元,需要先行垫付。经查询该楼公共维修基金余额47万元,支取时间长流程长,且用作电梯更新后公共维修基金将用尽,后续补缴困难。不使用公维的情况下,按政策每部电梯最高补贴15万元,仍有40万元缺口。
楼内产权情况复杂,公房、商品房、房改房混杂,居民自筹方案因楼内大部分为低收入老年群体难以推进。面对资金困境,街道多次召开沟通协调会,最终由产权单位先行全额垫付补全资金拼盘,确保项目赶在2024年12月底前开工以享受国债补贴。“政策资金引路,企业社会责任接棒,民生账就算活了。”这一“国债资金+社会资本”模式,成为西城区老旧电梯更新的创新范本。
攻坚:五联机制创效率
资金问题解决后,如何高效推进电梯更新项目,又成了摆在街道面前的一道难题。“既要赶进度,更要护好老邻居的生活节奏。”街道创新推出“五联工作机制”,全力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
“阿姨,咱这电梯更新,国家给补贴,能省不少钱呢!”在政策联研方面,街道积极联动住建部门,化身政策“讲解员”。工作人员深入楼内,以拉家常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话,将政策的具体内容、能给居民带来的实惠掰开揉碎了讲。让居民和相关单位对政策要点清晰明了,心中的疑虑一扫而空,吃下了“定心丸”。
审批联办环节,多部门开启“加速模式”,合力开通审批绿色通道。以往繁琐得像一团乱麻的审批流程,在各部门协同合作下,变得简洁顺畅。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高效衔接,原本需要漫长等待的审批,如今迅速推进,为电梯更新项目按下了“快进键”,节省出大量宝贵时间。
进度联推工作中,物业与业委会化身为“播报员”。他们每日仔细巡查施工进展,随后在居民群里及时“发声”,实时通报项目进度。
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对施工现场开展地毯式检查,以确保没有安全隐患留存。在严格把控施工安全的同时,工作人员还合理规划了电梯的运行时间和停靠楼层,尽可能减少施工对居民日常出行的影响,让居民在施工期间也能保持相对便利的出行条件。
此外,街道搭好议事协商会和线上平台“沟通桥”,广泛收集居民的诉求。居民们无论是对施工噪音的不满,还是对电梯品牌的建议,都能及时反馈。而街道也迅速响应,第一时间处理问题。在整个施工期间,实现了“零投诉”,居民们对街道的工作纷纷竖起大拇指。
焕新:一键直达幸福感
日前,小区内两部崭新的电梯顺利通过检测,正式投入使用。新电梯运行时平稳安静,乘坐体验极佳,引得居民们纷纷点赞。居民们开心地表示:“这新电梯又宽敞又安全,现在上下楼方便多了,生活的幸福感直线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实现“零事故、零延期、零投诉”。电梯更新不仅破解了出行难题,与楼内门禁改造、防火门更换、车棚等配套升级工程配合,极大改善小区内居住环境,提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
从“资金拼盘”到“民心拼图”,骡马市大街10号楼电梯焕新是陶然亭街道在老旧小区改造进程中的一次成功实践。此次“国债资金+社会资本”模式的创新运用,不仅成功破解了老旧电梯更新的资金难题,更以“五联工作机制”凝聚起各方力量,实现了“零事故、零延期、零投诉”的良好成效。
“老旧小区改造既需政策精准滴灌,更靠多方握指成拳。当政府、企业、居民结成‘治理共同体’,老城更新便有了最坚实的底座。”陶然亭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陶然亭街道将以骡马市大街10号楼为样板,梳理辖区15年以上老旧电梯,统筹国债资金、社会资本、公共维修基金等多渠道资源,优先解决安全隐患,逐步推进功能提升,最终实现老旧小区整体焕新,让惠民政策切实转化为群众“家门口的幸福”。
陶然亭街道供图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