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任钗宁 何一凡)木质长廊下老人们闲话家常,紫藤花架下对弈正酣,错落有致的花箱与手绘文化墙相映成趣……近日,我区第十批(2025年第一批)“最美院落”公布,陶然亭街道高家寨胡同10号楼,这座曾因产权复杂、矛盾交织被列为治理“硬骨头”的老旧院落光荣上榜,以焕然一新的面貌,书写着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幸福答卷。
历史围墙成“堵点” 居民联名盼蝶变
1987年,随着高家寨胡同10号楼楼体的落成,楼边的围墙也逐渐“圈起一方天地”。那时一楼的粮油铺热闹非凡,围墙内堆满米面粮油,三轮车进进出出,承载着整条胡同的烟火气。时光流转,商铺陆续搬走,围墙却成了“沉睡空间”。三家单位的产权纠葛、模糊不清的土地归属,让这里杂草丛生;私搭的棚屋挤占通道,居民们为了抢车位红过脸,也因墙根下堆放杂物拌过嘴。
“墙这边是我们的地,凭什么你们搭棚子!”“不搭棚子,我的电动车放哪儿?”这样的争吵,曾是院里的常态。2023年夏天,居民自发提交联名请愿书:“这墙堵了我们二十多年,是时候拆了!”75户居民的红手印,成了这场“围墙革命”的起点。
多元共治破困局 依法依规破“心墙”
拆墙哪有那么容易?街道攻坚组翻遍档案馆,泛黄的图纸里终于找到“土地共有”的关键证据;规划局的专家带着测绘仪反复丈量,确认围墙虽合法却阻碍公共空间利用。街道领导班子带队发力攻坚,连续三个月往产权单位跑,有时一谈就是一下午。“让利于民不是空话,我们算过账,拆墙后公共设施完善,周边环境提升,长远看对各方都有益。”正是这番推心置腹,最终敲开了产权单位的门。
拆除那天,施工队特意选在周末清晨,机械臂裹着减震布缓缓作业,洒水车跟在后面,水雾中,那堵斑驳的砖墙终于倒下。围观的居民李大爷抹了把眼泪:“盼了这么多年,这墙拆了,心也敞亮了!”
问需于民精改造 方寸之地见匠心
围墙倒下,街道搭建“院落议事厅”平台,将居民建议汇聚成改造蓝图。社区会议室里,规划师摊开图纸,居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健身器材要防滑的,别伤着孩子!”“花箱能不能做成可移动的,方便我们打理?”退休园林设计师赵工主动请缨,带着老花镜一笔一划修改方案,硬是把巴掌大的空地规划出健身区、休憩区和绿植带。
施工时,居民们自发组成“监工队”。居民张阿姨每天拿着小本本记录进度,发现健身器材间距不够,当场拦住施工队:“孩子们跑来跑去容易撞着,得加宽!”正是这些严谨的居民,让改造方案改了又改,最终呈现出最贴心的模样。
“最美院落”树标杆 治理新路启新篇
“以前墙挡着心也堵着,现在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咱院还评上了‘最美’!”居民张阿姨在新建的休闲座椅上感慨。从堵心的高墙顺利被推倒,到老旧公共空间全部完成升级,“沉睡”空间被唤醒,社区与居民之间的屏障进一步破除,基础设施改建配套、人居环境改造提升、居民服务改善优化,“以前,院内没有休闲娱乐的空间,街坊邻里们外出后就直接回家了,现在,大家随时随地都能来运动运动,坐着聊聊天,人情味越来越浓了,我们的幸福感直线上升。”
从“纠纷焦点”到“幸福样板”,这场“围墙革命”探索出“法治筑基、共治聚力、文化铸魂”治理新路径。这场“围墙革命”,不仅推倒了砖石墙,更打通了居民的心墙。从“要我改”到“我要改”,从“矛盾焦点”到“幸福样板”,陶然亭街道探索出的治理新路径,正为更多老旧小区点亮改造的希望。
“未来,这里还将有更多公共空间焕发新生,让居民们的幸福生活,像院角的蔷薇花一样,越开越盛。”陶然亭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陶然亭街道将联合多部门,持续不断打造功能多样、环境优美、便捷舒适的公共空间,为辖区老旧小区注入新活力,建设美好宜居陶然。
陶然亭街道供图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