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



信息详情
原创话剧《京报》精彩上演 我区正式启动原创剧“大思政课”

发布时间:2025-07-07 14:25    

分享:




20250704_004_34205.jpg


20250704_004_37205.jpg

       红色故事重现、“专群结合”演出模式、观众沉浸式互动……近日,全国首部以邵飘萍为原型的原创话剧《京报》新编后在西城区文化馆缤纷剧场精彩上演,“艺术点亮信仰之光”西城区原创剧“大思政课”正式拉开帷幕,来自机关、学校、社区的500余名观众参加。

  近40部原创剧

  构成“大思政课”资源库

  近年来,我区深耕群众文艺作品创作,立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先后打造近40部优秀原创剧。剧目涵盖“红色历史”“传统文化”“时代精神”三大主题,以话剧、戏曲、音乐剧、儿童剧等多种艺术形式,构建起特色鲜明的原创文化资源库。有讲述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少数民族党支部成立光辉历程的《蒙藏学校》,讲述年轻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鬃人技艺的《北京人家》,讲述我区群众联防联治志愿者故事的《红墙守护者——西城大妈》……这些原创剧一经亮相便收获群众一致好评,社会反响热烈。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推动艺术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我区在现有原创文化资源库的基础上,独创“原创剧目创作+思政教育实践+多场景融合传播”三位一体模式,打造“艺术点亮信仰之光”原创剧“大思政课”。活动以原创剧目为主体,融入主题展览、大师工坊、文化讲座等精彩内容,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方式,推动“大思政课”进校园、进机关、进党校、进社区,让红色历史、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焕发新的活力。

  多场景融合推动

  思政教育零距离、广覆盖

  据了解,活动通过驻场、巡演、云演以及沉浸式体验,构建“舞台主课堂+多元延伸场景”的立体化思政教育矩阵。今年我区重点选取话剧《京报》《红星照我去战斗》和北京曲剧《运河之端有片海》三部思政大戏,在区文化馆驻场演出,并赴乐山、南通等城市巡演。在“数字文化馆”开设原创剧“大思政课”专栏,打造24小时在线思政课堂。同时,结合演出剧目推出沉浸式体验活动,让观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提升参与度。

  “我们的原创剧既适合大剧场,也有化整为零的优选片段。今年‘七一’前夕,话剧《京报》将走进京报馆,开展沉浸式剧本朗读活动,营造互动式、沉浸式的体验场景。”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半年《运河之端有片海》将在区文化馆驻场演出,同时配套组织《水脉星辉——郭守敬与大运河》片段到校园、社区等开展巡演,使“舞台上的思政课”进一步扩展为“场馆里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网络上的思政课”。

  “我很喜欢戏剧这种教育形式,生动、有感染力,它不同于传统的说教式,更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和思想上的认同。”一位辖区居民观看话剧《京报》后说道。

  校地、院地合作赋能

  思政课品牌发展

  活动现场,中央戏剧学院与西城区文化馆共同主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抗战戏剧图片史料展》《剧启觉醒路,报存百年魂——〈京报〉主题戏剧演出与原报展》同步开放,吸引观众驻足欣赏。

  活动启动仪式上,西城区文化馆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共同揭牌“思政大课堂教育基地、创作实践基地”,为原创剧创作与思政教育融合提供有力支撑。本次活动还联动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与国家话剧院深度合作,以精品舞台艺术诠释思政教育内核。

  据悉,中央戏剧学院和国家话剧院将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配合原创剧演出,开展抗战时期戏剧节文化讲座、中央戏剧学院戏剧坊红色剧演出等活动。校地、院地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将丰富“大思政课”内容、提升专业化水平。

  下一步,我区将擦亮“艺术点亮信仰之光”原创剧“大思政课”品牌,分批对近40部原创剧进行改编和优化,将剧目纳入区委党校主体班学员教学内容。强化文商旅融合,与京报馆旧址(邵飘萍故居)、郭守敬纪念馆等文化场所联动,实现凭剧目门票参观,逐步形成“观剧+研学+消费”的文商旅融合新场景。

  活动由西城区委宣传部、西城区直机关工委指导,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西城区委党史工作办公室、西城区委党校主办,中央戏剧学院、国家话剧院特邀主办,西城区教委、西城区文保中心、西城区文化遗产教育中心支持。



回到顶部

政务服务热线:1234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27号 邮编:100032
技术支持邮箱:work@bjxch.gov.cn
官方微信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