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椿树街道,一场关于“友好”的城市治理实践正在温暖上演。依托党建引领,椿树街道永光社区的121家商户全面加入“友好之城”建设,其中,富卓物业公司与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宣外支行率先垂范,通过精准对接新就业群体需求,构建起“服务+治理+发展”的良性循环,让穿梭于街巷的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真切感受到城市的温度与归属感。
从“商业体”到“共同体”
据了解,永光社区党委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激活辖区资源,将121家商户纳入“友好商户联盟”实现全覆盖,通过召开党建联席会,签订共建协议,推动商户从独立经营主体向基层治理参与者转变。富卓物业作为社区物业服务企业,主动开放“友好驿站”,为新就业群体提供24小时热水、充电休息、应急物资等基础服务。“以前送单累了只能在马路边蹲坐,现在有了这个暖心驿站,喝口热水、歇个脚都方便多了。”外卖骑手刘华指着墙上悬挂的“友好驿站”挂牌说道,这块由社区党委统一授牌的标识,不仅是荣誉象征,更是新就业群体的“暖心指引牌”。
农业银行宣外支行则发挥金融机构优势,在营业厅“农情暖域”服务专区,可向新就业群体提供免费WiFi、复印打印、零钱兑换等实用服务,银行内勤行长林洁表示:“响应社区党建号召,就是要把服务送到每个新市民心坎上,让他们在城市扎根更有底气。”
服务新群体与激活新商机的双赢密码
商户的友好举措,不仅温暖了新就业群体,更成为激活商业活力的“金钥匙”。富卓物业在驿站内定期进行调查,汇总新就业群体反馈的“急难愁盼”,同步对接社区商户。例如针对骑手提出的“餐食加热难”问题,物业联合周边多家餐饮店推出“暖心加热站”,骑手可免费加热食品,餐饮店也借此增加了客流,参与友好服务的餐饮店销售量明显提升,真正实现“服务换流量,流量促发展”。
在友好之城建设中,富卓物业与农业银行宣外支行用行动诠释企业社会责任的新内涵。富卓物业在汛期到来联合社区党委开展汛期帮扶活动,累计发放物资50余份,并设立临时避雨点;农业银行则组织志愿者定期到周边,通过货币反假、反诈等相关宣传,用自己的专业能力来帮助新就业群体和居民“保卫财富”。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区支持,能为新就业群体做点实事,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富卓物业负责人的话道出了商户联盟的共同心声。如今,越来越多的商户主动拓展服务内容:便利店提供免费寄存快递、理发店推出“骑士专属折扣”、药店开通24小时在线问诊……121家商户的暖心服务,织就了一张覆盖永光社区的“友好服务网”。
在党建引领下,友好之城建设正从“单点突破”迈向“全域开花”。永光社区党委将商户资源与网格治理深度融合,吸纳3名新就业群体代表担任“流动网格员”,发挥其“走街串巷、熟悉社情”的优势,及时发现上报安全隐患、环境问题等,成为基层治理的“流动哨点”。这种“以服务换治理”的模式,让新就业群体从“城市过客”转变为“城市响应人”。
“友好之城的核心,是让每个为城市奋斗的人都能感受到尊重与关爱。当企业主动担责、商户积极参与、新市民融入治理,这样的社区才真正有温度、有活力。”站在富卓花园广场,望着往来穿梭的骑手们在“友好商户”前驻足休息,永光社区书记于润东感慨道。如今的永光社区,121块“友好商户”招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见证着城市与新市民的双向奔赴。在党建引领下,永光社区是椿树街道友好商户全覆盖的一道缩影,富卓物业、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宣外支行等企业正用实际行动证明:当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同频共振,当企业责任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一幅“企业得发展、群体得实惠、治理得提升”的幸福蓝图,正在椿树街道的街巷间徐徐铺展。
记者任钗宁 通讯员王洋文 椿树街道供图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