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理论宣讲、百姓宣讲、榜样宣讲、文艺宣讲碰撞在一起会产生怎样的火花?听过宣讲,想看看党的创新理论在西城是如何实践的?8月22日,西城区红墙文化大讲堂场景式特色理论宣讲在牛街街道红色会客厅举办。此次宣讲以“理论+百姓+榜样+文艺”形式为干部群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宣讲盛宴,并以“宣讲+探访”的形式引领观众在烂缦胡同的citywalk中感受历史文脉传承,感受城市更新下的“烂漫”新生。西城区宣传干部代表、群众代表等40余人参加活动。
西城区委党校教授、政治理论教研室主任,西城区委讲师团成员姜云以党史故事为切入点,进行了题为《寻找共产党人的初心》的理论宣讲,解码革命先驱的精神密码,生动展现了西城区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西城区百姓宣讲团成员谢灵以《小剪纸记录大时代》为题,分享了自己钻研技法、坚持热爱,以小剪纸传递中国文化名片的故事。
2024年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2024北京榜样”年榜人物任晨阳以《不舍寸功 勇于创新》为题,讲述了自己作为北京老字号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第五代市级非遗传承人,致力于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促进非遗技艺焕发新生的故事。
青年曲艺演员、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琴书第三代传人马熠桥,为观众带来北京琴书原创剧目《红墙下的西城大妈》,鲜活演绎了西城区把红色基因转化为基层治理创新动力的生动实践。
精彩的宣讲过后,大家走入烂缦胡同,在citywalk中感受城市温度。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漫步于烂缦胡同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独特场景中,既能触摸历史的脉搏,也能感受新时代的烟火气。作为历史街区有机更新的生动典范,烂缦胡同的探访让刚刚聆听完理论宣讲的观众切身体验到西城区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生动实践。
据悉,西城区以红墙文化大讲堂为依托,统筹整合全区宣讲资源,构建“4+1+N”宣讲体系,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4”即统筹“4个讲堂”:理论讲堂,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理论宣讲,以“理论”之声凝聚发展共识;百姓讲堂,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百姓宣讲,以“百姓”之声讲述时代故事;榜样讲堂,开展“善爱暖西城”主题宣讲活动,宣讲榜样模范人物先进事迹,以“榜样”之声传递西城温度;青春讲堂,开展“马院进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宣讲系列活动,联合多所高校开展宣讲志愿服务,以“青年”之声彰显奋进力量。“1”即打造“一系列”场景式特色宣讲:融合“理论+百姓+榜样+文艺”宣讲形式,打造场景式宣讲,以“宣讲+探访”的形式带领听众走进西城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点位,让听众在沉浸式教育中感受理论的温度和力量,让党的创新理论与发展理念变得更加生动具象。“N”即擦亮“N”个子宣讲品牌:各直属党(工)委、各单位、各街道持续打造特色宣讲品牌,形成宣讲矩阵,推动宣讲向基层一线延伸。
未来,西城区将持续聚焦热点问题、把握发展趋势,丰富拓展宣讲主题的理论内涵与价值意蕴,使理论宣讲既有深度和温度,也有广度和热度。不断创新宣讲形式,让“纸面上的理论”走进“实践中的讲堂”,从“会场中的宣讲”变成“街巷间的共鸣”,用小故事宣讲大政策,从小视角观察大发展,用春风化雨、沁润心田的方式使理论宣传阐释更接地气、更聚人气、更鼓士气。以红墙文化大讲堂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西城区的生动实践,展现“红墙文化”激励下西城人生发的责任担当与坚守奋斗,让干部群众切实感受“红墙文化”浸润下的“西城式幸福”。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