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午后,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叶,在北营房北街11号院新铺的健身步道上洒下斑驳的光影。几位老人坐在花园中心的“同心议事亭”里闲话家常,孩子们在不远处追逐嬉戏,清脆的笑声在楼宇间回荡。粉刷一新的墙面上,一幅描绘着邻里互助、共商共治场景的党建文化墙,在阳光下静静诉说着小院的变迁……
这幅岁月静好的画面,是如今这个129户、276人共同家园的日常。就在不久前,它还面临着老旧小区的通病:设施陈旧、空间局促、管理较难。而改变,始于一场央地携手的“美丽约定”。近日,凭借由内而外的蜕变,北营房北街11号院成功入选我区“最美院落”,它的故事,是一段关于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实践。
从“老旧院落”到“最美院落”的蜕变之路
“以前可不是这样。”在院里住了二十多年的李阿姨记忆犹新,“那时候车子停得有点乱,想找个地方舒舒服服散步都难,更别提有这么漂亮的亭子和花园了。”
转机发生在2023年。展览路街道主动对接小区产权单位国家统计局,以党建为纽带搭建共建平台,开启了老旧小区的焕新之旅。“我们采用的是‘环境美化+设施优化+治理细化’的组合拳。”展览路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于是,一场精雕细琢的改造开始了——原先斑驳的楼道墙面被粉刷一新,蜿蜒的健身步道替代了坑洼的地面,精心搭配的花草树木让四季皆有景可赏。更让居民们感到贴心的是,新建的停车棚和智能充电桩,彻底解决了非机动车停放与充电难题,安全和秩序得到双重保障。
“同心亭”里议出治理“大文章”
如果说硬件升级是小区的“筋骨”,那么“同心议事亭”的设立,则为它注入了民主协商的“灵魂”。
这座位于小区核心位置的六角亭,如今是小院最有人气的地方。它不仅是休闲纳凉的去处,更是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实体平台。“过去有点想法不知道往哪说,现在好了,亭子里一坐,社区干部、老街坊都在,事儿就能摊开说。”居民王大爷是议事亭的“常客”,他告诉记者,“比如停车管理规约怎么定,垃圾分类点设在哪合适,甚至院子里该种什么花,大家都能在这里商量出个结果。这个亭子,是我们大家的‘连心桥’。”
文化墙上的“笑脸”邻里温情的最好见证
穿行在楼宇之间,每个单元门口的楼门文化墙同样引人驻足。墙上是一张张抓拍自社区生活的鲜活照片——有居民们在“周末清洁日”挥汗如雨的专注,有党员志愿者在重大活动期间深夜值守的坚毅,更有邻里节上一起包饺子、运动会上齐声加油的欢快瞬间。
“远亲不如近邻,我们街坊邻居都当彼此是家人,这个小院就是咱们共同的家。”李阿姨指着墙上一张她与邻居们浇花的照片,脸上满是自豪,“这些照片记录的都是我们自己的故事。每次看到,就提醒自己,这好环境是大家一起努力换来的,得共同珍惜。”
而在居民们心中,这座“同心小院”早已不是简单的居住场所,而是承载着归属感与幸福感的“幸福家园”。夕阳下,“同心议事亭”的剪影与居民的笑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城市基层治理中最温暖的图景——这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却用“央地携手、共治共享”的生动实践,书写着居民“家门口”的大幸福。
下一步,展览路街道将以11号院等“最美院落”为标杆,持续在辖区范围内推进人居环境的精细化提升,聚焦于解决居民房前屋后的关键小事,让更多居民“家门口”的幸福触手可及。
记者任钗宁 张凯旋文
展览路街道供图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