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烂缦胡同实施机动车禁停后,在胡同两侧摆放花箱

居民参与到胡同景观建设中
青砖灰瓦间,一抹抹亮色悄然绽放。自牛街街道法源寺街区环境提升工程启动以来,烂缦胡同、南半截胡同的200余个花箱已成为居民眼中的网红打卡点。这一转变,源于社区党委精准对接居民需求,以“楼院+”党建品牌为平台,携手北京农学院打造的“新胡同,胡同心”项目,让专业力量与居民热情碰撞出共建美好家园的火花。
2023年,法源寺社区率先在平房区烂缦胡同实施机动车禁停,随后在胡同两侧摆放花箱,为古老胡同注入生态活力。然而,初期花箱景观却面临成长烦恼。居民反馈,由于缺乏专业知识,花种选择、种植养护等环节存在短板,导致花卉生长周期短、成活率低,精心布置的花箱时常出现空缺,影响整体美观。
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善,居民对美好家园的向往已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如何让花箱景观持续焕发生机,成为社区党委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回应居民关切,法源寺社区党委依托2025年党组织服务群众项目,主动对接北京农学院,共同策划启动“新胡同,胡同心”项目。该项目以“传授种植技巧、培育养护队伍、共建景观环境”为核心,邀请北京农学院园艺专业的师生组建“技术指导团”,为居民提供全流程、专业化的园艺支持。
北京农学院园艺学院教师团队针对胡同背阴处多、土壤条件有限等特点,精选了耐阴、耐旱、花期长的植物,并搭配时令花卉,确保四季有景、移步换景。
项目启动以来,技术指导团通过“理论+实操”的方式开展培训活动,为居民详细讲解花卉习性、种植间距、浇水施肥等基础知识,覆盖居民200余人次。实操环节,北京农学院的师生手把手指导居民进行换土、修剪、扦插,从选苗到养护的每个细节都倾囊相授。居民们围在花箱旁认真学习,不时提问交流,原本陌生的园艺术语渐渐变得熟悉,种植信心也愈发充足。
在专业指导的基础上,社区党委牵头成立了由党员、志愿者、热心居民组成的“胡同花箱养护队”,将200余个花箱分段包片,落实养护责任。养护队制定了定期巡查、及时补种、共享经验的工作机制,队员们每天都会抽出时间查看花箱情况,发现病虫害及时处理,遇到困难随时向技术指导团请教。
“以前种花全凭感觉,现在跟着老师学了技术,不仅花长得好,还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邻居。”养护队成员郑师傅笑着说。如今郑师傅负责的10个花箱已成为胡同里的“样板间”,还常有居民来向郑师傅请教养护技巧。值得一提的是,在养护队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加入美化胡同的行列中,有的捐赠花籽,有的提供工具,邻里关系在共同劳动中愈发融洽。
而今,在多方努力下,法源寺社区街区内的花箱景观已焕然一新。春日里,连翘、碧桃竞相开放,点缀着青砖灰瓦;夏日里,丛生福禄考铺就紫色花毯,月季绽放艳丽色彩;秋日里,八宝景天、菊花傲霜挺立,增添别样韵味;冬日里,矾根的彩色叶片在寒风中格外醒目。错落有致的花箱与古老的胡同建筑相得益彰,成为居民休闲拍照、游客打卡留念的新地标。
相关负责人介绍,胡同环境的改善不仅提升了生活品质,更让大家感受到了共建共享的温暖。下一步,社区将继续深化校社合作,持续深化“楼院+”党建品牌,积极探索开展互动活动,进一步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让“微景观”汇聚成共建美好家园的“大能量”。
记者张怡飒 通讯员沈虹文 姜灏摄
回到顶部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