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服务连接民生冷暖,也暗藏治理考题。近日,金融街街道新华社社区与德胜街道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党建引领、精准施策、精细执法为抓手,分别破解快递负重配送与噪音扰民难题,用实打实的举措把“民生小事”办进群众心坎里,彰显基层治理的力度与温度。
增添小拖车 配送减负重
“以前送桶装水得扛着穿过整个小区,现在有了平板拖车,轻松多了!”美团快递员小李一边用社区配备的拖车运送大件快递,一边笑着说道。如今,在金融街街道新华社社区,像小李这样的快递员再也不用为“负重配送”发愁,而居民也能够更快收到快递。这份“双赢”的背后,正是社区党委以居民需求为导向,联合物业、快递行业破解配送难题的生动实践,也是党建引领基层精细化治理的暖心缩影。
随着电商经济蓬勃发展,快递已成为居民生活“刚需”,但小区管理安全的诉求与配送效率的需求之间,却逐渐形成一道治理“鸿沟”。为保障居民安全出行,避免电动车占道、人车混行引发事故,新华社社区所负责小区制定了“禁止外来电动车入内”的规定。可这一规定实施后,快递员配送桶装水、家电等大件、重件时,需徒步穿行小区,不仅耗时费力,还常因超时面临投诉。居民也因配送延迟,对快递服务的不满情绪渐增,12345热线中相关反馈次数明显上升。“如何既守住安全底线,又兼顾配送效率与居民便利?”这道“两难”考题,成了检验社区治理能力的关键所在。
对此,社区党委主动担当,精准施策,于今年10月,联合物业、快递公司,创新推出“快递便民服务”系列举措:针对快递员配送大件“徒步难”问题,在小区西门等入口处专门配置两辆平板拖车,由保安负责登记借用,让快递员从“扛着重件跑”变为“拉着拖车走”,精准解决“负重痛点”。同时,拖车不仅服务快递员,居民搬运大件物品时,也可凭居民卡借用;社区还牵头建立“快递员联络群”,邀请顺丰、美团、京东等快递公司快递员入群。如出现错派、漏派问题,居民可第一时间在群内反馈,快递员也可第一时间接单。同样,如快递员遇到小区通行、临时存放等问题,也可通过群聊进行反馈,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前往现场帮助。
如今,在金融街街道新华社社区的小区入口处再也不见快递小哥“扛件狂奔”的身影了。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拉一送”彰显了社区治理温度。未来,新华社社区将继续深化“党建+协同+便民”模式,努力把“民生小事”办得更细致、更贴心,让基层治理既有“措施力度”,又有“民生温度”。
“三步协同”工作法 筑牢民生“隔音墙”
“前后对比很明显,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这些天你们的工作我都看在眼里,辛苦了!”家住新康街的王女士在接到执法队员回访电话时,连声道谢。原来,就在前不久,与她家仅一路之隔的快递工作区,曾因昼夜不停的噪音让周围居民苦不堪言。“由于快递行业的运输特性,每天凌晨货车的频繁进出、倒车提示音、货物落地震动声此起彼伏,严重影响睡眠质量。”王女士回忆。
接到居民投诉后,德胜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立即启动接诉即办机制,通过“三步协同”工作法开展源头治理。
第一步:精准把脉,科学检测定症结。执法队员现场勘查发现,噪音主要源于车辆倒车提示音、货物搬运声及因地势高差导致的发动机轰鸣。虽然专业检测显示平均分贝未超标,但结合居民提供的凌晨视频,执法队仍果断约谈企业,开展普法教育,共商降噪方案。
第二步:驻点督导,柔性执法促整改。执法队抽调6名骨干轮流驻点巡查,同步在居民区设置监测点收集数据。在确保企业正常运营的前提下,帮助快递点积极落实整改,包括调整作业时间至6点后、关闭车辆提示音、铺设减震地垫、修补破损路面等,并通过员工培训强化静音意识,尽可能做到“快递区工作不扰民”。
第三步:双向沟通,闭环管理保长效。“最近睡眠有改善吗?”执法人员持续开展入户走访,既收集民情民意,又及时反馈整改进度。通过这种面对面沟通形成了良性互动,以便更好地帮助居民解决诉求。
经过近两周的努力,截至目前,该区域噪音投诉已保持“零记录”。未来,德胜街道将持续深化精细化执法,用务实担当筑牢民生“隔音墙”,真正把群众的“烦心事”办成“暖心事”。
记者石伟文
回到顶部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