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记者任钗宁)“您看,剩菜剩饭是厨余垃圾,得倒在绿色桶里,塑料袋要单独放进其他垃圾桶。”清晨7点,月坛街道汽北社区垃圾投放点前,志愿者张大姐正耐心指导居民分类投放。如今在月坛街道,这样的“志愿引导岗”已成标配,“党建引领+志愿同行”的垃圾分类模式,正让文明分类理念融入居民生活。
自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启动以来,月坛街道始终以“夯实分类习惯、共建文明社区”为核心,联动居民、志愿者与辖区单位形成治理合力。“我们以党建为纽带,把分散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就是要让垃圾分类从‘政策要求’真正变成大家的‘行动自觉’。”月坛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月坛街道在各社区投放点设立“高峰双值守”岗位,每日早晚投放高峰,志愿者与普法监督员共同在岗,针对“厨余垃圾混装”“废旧电池误投”等常见问题现场示范。“以前总怕分错被说,现在志愿者手把手教,还编了‘能吃易腐是厨余、无毒能卖可回收’的口诀,记起来特别容易。”家住铁三社区的王大爷竖起了大拇指。
与此同时,月坛街道结合世界环境日、邻里节等节点,志愿者牵头开展特色活动。铁三社区的“垃圾变废为宝”手工课上,废旧纸箱变身台灯、塑料瓶改成花盆;公安社区的校园课堂里,“分类知识竞赛”“模拟投放游戏”让孩子们成了家庭分类“小老师”。“孩子回家就教我们认分类标志,现在全家都养成了先分类再投放的习惯。”参与亲子活动的李女士说。
此外,针对餐饮企业,志愿者聚焦厨余垃圾减量、油污处理等重点,定期上门检查指导;面向机关单位,开设15分钟午休微课堂,高效传递分类知识。
从“被动引导”到“主动参与”,月坛街道的志愿力量正让垃圾分类落地生根。月坛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街道将继续完善“社区为基、单位为翼、居民为核”的联动机制,让“志愿红”成为绿色街道建设中最亮丽的色彩,推动分类习惯真正转化为生活方式。
月坛街道供图
回到顶部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