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间孝星啥样 本报为您揭晓
发布时间:2017-01-17
评选“孝星”,弘扬“孝行”。2016年度西城区“孝星”评选活动近日揭晓,白纸坊74人获评“孝星”荣誉称号,1人获评老有所为先进典型人物,另有一家单位获评敬老模范单位。这些“孝星”有何孝顺故事?本期《白纸坊》带您倾听。
表彰会上为“孝星”点赞
白纸坊各社区都有居民获得“孝星”称号,各社区也通过表彰会、荣誉证书颁发仪式等方式,为孝亲榜样点赞,传递传统美德。
12月15日,在樱桃园社区表彰会上,社区为市级“孝星”顾万华佩戴孝星奖章,发放荣誉证书;为3位区级孝星发放荣誉证书。久病床前的孝女、自身身体不适仍尽心孝亲的主妇、为老人健康每天注意营养膳食的儿媳都成了供人们学习的孝亲榜样。
在清芷园社区,社区将大红证书颁发到市级“孝星”满淑华,区级“孝星”杨磊、王春玲、宁肇基手中。工作人员介绍,市级孝星满淑华照顾好老的,爱护好小的。全家四世同堂,在她的努力下,从未发生过口角。她坚持“孝敬今天的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的孝亲原则,并影响了很多人。
在建功南里社区,有4位居民被评选为区级“孝星”,表彰孝星、组织孝星交流“孝顺经”成了弘扬孝老传统美德的良好契机。“居民王之秋是评选的孝星之一,她多年照顾公公,即使前不久丈夫去世了,王之秋也仍旧坚持尽孝。像这样的事迹建功南里还有很多,我们将把这些孝星作为‘能量源’,带动更多人关爱老人。”社区工作人员表示。
街道多措施打造地区孝文化
为进一步落实“九养政策”,积极营造孝敬父母、关爱老人的浓厚氛围,促进公民思想道德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提升,依据相关政策、文件,西城区在辖区内广泛开展了孝星命名和老有所为典型推荐活动。
据统计,在此次2016年度“孝星”评选活动中,白纸坊街道共评选出74位“孝星”,其中市级孝星13个,区级孝星54个,敬老孝星榜样6个,老有所为先进典型人物1位,敬老模范单位1家。
近年来,白纸坊街道始终将养老助老作为街道重点工作之一。在成立老年协会为老人提供针对性服务,加强居家养老事业建设的同时,街道还积极打造地区孝文化,通过主题文化墙,家风家训论坛等方式,促进白纸坊地区“孝文化”的推广,引导更多人加入到关爱老人的孝亲行列。
74名白纸坊人获得了孝星称号,在他们眼中,这不仅是一种荣誉,还是对孝行的点赞,对孝顺精神的弘扬。白纸坊的孝星中,有哪些温暖故事,有哪些闪光的人物?本期带您一同了解。
战胜残疾 久病床前做孝子
主人公:右内后身社区杨旺(市级“孝星”)
右内后身社区的残疾人杨旺52岁,年过八旬的父亲瘫痪在床,79岁的母亲患有乳腺癌。
近来北风凛冽,但是杨旺依旧风雨无阻,陪着老母亲到医院作化疗。杨旺母亲患有多种老年病、糖尿病、高血压,一年四季药不停。2013年又查出乳腺癌,在医生建议下,杨旺一家决定保守治疗,每隔20多天进行一次化疗,每次化疗,杨旺总要陪着老母亲一起,4年下来,无论天气多冷多热,从没有间断。
父亲2000年得了脑血栓,经过治疗病情有所好转。“2013年父亲的病复发,至此行动不便,我就买来了轮椅和坐便椅,方便老人出行和如厕。”杨旺介绍,如今天气变冷,每晚杨旺就给老父亲用热水泡脚,减轻一些肿痛。
此外,每天早上杨旺想着老人喜欢吃肉包子,送孩子去学校后,杨旺总不忘捎回老人爱吃的包子,还不忘换着馅料买,让老人换换口味。
为了让两位老人膳食营养,杨旺准备早点就变着花样来,今天油条烧饼,明天鸡蛋豆腐脑,老人牙口不好就经常买些软糯易消化的糕点给老人。
“我文化不高也说不出什么大道理,我只是觉得他养我小,我就要养他老。”杨旺表示,今后他会一如既往继续下去。
悉心照料 让婆婆颐养天年
主人公:樱桃园社区齐祥增(区级“孝星”)
为照顾老人,自己与丈夫放弃了退休后本来悠闲的休闲时光;为老人身体健康,一天2顿水果,3顿正餐不重样……齐祥增今年64岁,对于如今88岁高龄的婆婆,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照顾。
在齐祥增心中,婆婆虽没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在生活中的细节上对她的帮助,足以让她一辈子怀有感激之心。
1982年,齐祥增和丈夫搬新家,婆婆的关心让齐祥增很是暖心。“当时搬家,婆婆知道我们小两口家里缺东西,就提前帮我们买好。锅碗瓢盆,各种小件物品都置办齐了。”齐祥增介绍婆婆还细致地给他们买了花生、瓜子等零嘴儿和花椒、大料等调味品。虽然搬了家,但婆婆的关心和爱护仍让小两口感到温暖。在当时供给制的环境下,有钱都买不到的东西,婆婆却省下来给自己和丈夫吃。除了帮忙购置东西,夫妻工作忙,照顾孩子的任务也交到了婆婆手中……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婆婆已88岁,身体大不如前,为了让婆婆安度晚年,齐祥增跟丈夫轮流照看,身边不离人。
知道婆婆爱吃海鲜,齐祥增常给婆婆做海参和虾吃。齐祥增介绍,家中一日三餐,绝不会凑合,必然荤素搭配,餐点、水果搭配完全,从饮食上保证健康。“家里人都希望尽最大努力,让老人能够颐养天年。”齐祥增说道。
优质服务 设老人专用菜谱
主人公:自新路社区大天丰餐厅(敬老模范单位)
“孝老是为人子女的基本德行,我不仅要自己做到讲孝道,我的店也要始终坚守这一底线。”大天丰餐厅负责人石瑞勤说。
考虑到老人高血糖、高血脂等用餐困扰,大天丰以清淡、无糖、少油、易消化为标准,特推老人专用菜谱。根据老年顾客建议,老年饭菜适度减量,适应老人小饭量特点。
大天丰餐厅设置老年人优先、无标准送餐服务,即老年人送餐无起送要求,无点餐要求。“只要老人需要,即使只是一份米饭我们也会给老人送到家门口。”石瑞勤介绍,有时老人点菜不想吃米饭,餐厅的专门送餐员就会根据老人要求在半路为老人代买烧饼,回来的时候也会帮老人倒下垃圾等。餐厅留有“老年记录本”,将每一位订餐、用餐老人信息登记在册,从而为老人提供更便捷服务。此外,大天丰餐厅内还专门设有老年人专用餐桌、老年人专用无障碍通道……
大天丰的坚持得到良好回馈。2005年,大天丰获评居家养老定点餐桌示范点;2016年,被授予“为老服务先进单位”称号……
(民政科,白纸坊老年协会,樱桃园、自新路、右内后身、建功南里、清芷园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