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

信息详情
两代模范解读劳动真谛

两代模范解读劳动真谛

发布时间:2016-05-13

    劳动是光荣的,劳动是幸福的。正是坚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努力付出播撒汗水的劳动者,创造了我们的美好生活。今年5月1日是第126个国际劳动节,在这个劳动者的节日中,《白纸坊》报与地区两代劳模对话,解读时代发展潮流中劳动的真谛;走近离居民最近的普通劳动者,聆听他们的劳动故事。
(信息来自右内后身、清芷园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宁心园养老照料中心)
铁人“老李”:踏实苦干是成功阶梯
■人物名片
姓名:李俊友
年龄:83岁
所在社区:右内后身社区
主要经历:在建筑行业工作46年,于1990年、1995年两次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劳动宣言
    从基层做起,只要踏实肯干,勇于钻研,就能进步
    今年83岁高龄的李俊友,头发花白,寡言少语。不相熟的人们很难将这位老人和高级建筑专家、劳动模范等字眼联系到一起。
扎根基层 实践中学真知
    1951年,18岁的李俊友毕业于华东建筑工程学院,成绩优秀的他成功分配到北京市第一建筑公司工作。在那个年代,中专毕业的他已经成了人们口中的“高级知识分子”,但手握文凭的他,并没有进入管理岗位,而是和建筑工人们一起,从捆钢筋、搬砖等基层的工作做起,在不断的基层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
    四年的基层实践让李俊友成长为建筑行业的技术人员。在之后的46年工作生涯中,吃苦耐劳、敢于钻研的李俊友更是完成了从技术员到队长,再到施工处主任,最后到公司副总经理的转变。
善于钻研 坚持质量第一
    工作角色逐渐改变了,但李俊友从来都认为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作者。但在建筑专业上,李俊友也有着属于自己的自豪与骄傲。
    “40多年来,我主管的建筑项目没有出现过质量问题。”说起工作,李俊友底气十足。在近五十年的职业生涯中,李俊友曾参与了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国际大饭店、电报大楼等建筑的修建工作。在这些历史建筑上留下自己的记忆,李俊友特别自豪。
    李俊友介绍,建设人民大会堂时,普通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党团员要工作14个小时。作为团员骨干分子,李俊友工作时间要比普通职工多了近一倍。“不仅是我,大家都这么干,劲头十足。”李俊友说。
    除了工作认真、不怕辛苦,李俊友还和同事一起钻研技术。和大家一起利用滑模工程技术,用300天完成了24层共15000平米的高楼建筑工程,创造了当时建楼时间最短的记录,这一记录,令同行业竞争者们都刮目相看。
老而弥坚 荣誉压在箱底
    1990年、1995年,李俊友连续两次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并进入人民大会堂接受荣誉。“获得劳模时,很激动,但之后没有觉得轻松,相反,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李俊友说,获得劳模后自己工作更加努力,要起好带头作用。
    如今,年过八旬的李俊友安享晚年,但他仍然放不下他热爱一生的建筑行业。如今,李俊友参与制作《滑模工程》杂志,并经常受邀进行建筑科学技术攻关。而曾经的荣誉、奖章被放到了箱底,也成了宝贵的珍藏品。
“多面”书记:创新意识是不竭动力
■人物名片
姓名:孙爱娟
年龄:53岁
所在社区:清芷园社区
主要经历:有着17年的社区工作生涯,于2014年获得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
劳动宣言
    劳动最光荣,干好社区工作,除了扎实苦干,创新意识也不可或缺
    与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共建,专家多次进社区为居民体检;举办跳蚤市场,传播低碳环保绿色意识……近年来,清芷园的特色品牌越来越多,而对于社区的发展,社区党委书记孙爱娟特别有感触。
成熟干练成“标签”
    2008年,孙爱娟来到清芷园,并于次年当选为社区党委书记。身为一位女书记,脏活累活,孙爱娟总冲在前头。正是这种干练的作风,让她很快和居民打成一片。她也在工作中养成了“为自己找麻烦”的习惯。每天下班,孙爱娟都会第一时间为手机充上电,保证手机24小时开机,保障社区和居民有紧急情况随时能联系她。
    每一个活动都精心安排,每一次慰问都细致准备……工作17年,孙爱娟凭着真心、诚心、耐心和热心为社区居民解决各种困难,她早已把居民当成了朋友。
    除了对居民亲切,孙爱娟对社工团队的每一名都关心爱护,体恤大家的困难。如今,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很积极,在为民服务上动脑筋,了解居民的困难和需求。经过共同努力,清芷园先后被评为“首都文明社区”、“首都花园式社区”、“北京市先进居委会”、“北京六型社区”等。
创新意识是动力
    在已获得的成果上,清芷园社区不断创新进步。清芷园社区拥有社团文化、老干部课堂、健身小伙伴、数字家园、跳蚤市场等特色服务名片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创新,开展了居民协商自治、党群服务站、清芷园老年餐吧为老人提供物质、精神双重大餐。
    2014年,孙爱娟获得首都劳动奖章。对于荣誉,孙爱娟归结于扎实的工作和创新意识:“我认为创新能让工作充满动力,更起劲,也能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感。”
把好婴幼儿健康第一关
    “每天跟孩子打交道,需要很大的耐心,但也可以从中得到很多的乐趣。”张小玲说。
    2008年,张小玲来到白纸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负责婴幼儿体检、疾病筛查。作为筛查婴幼儿疾病的基础场所,医生耐心观察每个孩子的举动。张小玲最繁忙时半天要面对三四十名婴幼儿,中间甚至连水都顾不上喝。
    三年前,一名前来体检的8个月大的孩子引起了张小玲注意。观察到他的手、腿动作跟平常的孩子不一样,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筛查流程后,张小玲发现孩子疑似智力有问题。“当时把心里的推测告诉家长,却受到了很大的质疑,他们觉得我们水平低,在胡说。”张小玲说,虽然自己很委屈,但还是劝告家长尽早去医院检查。后来孩子家长辗转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市妇幼保健院等医院,最终孩子确诊为颅内囊肿。得知情况的家长一方面很伤心,一方面又对张小玲很愧疚,特地跑到卫生服务中心道谢。由于发现及时,经过3年多的康复训练,现在孩子的智力基本上恢复正常。
    除了婴幼儿疾病筛查、体检结果分析外,张小玲还会把每一个前来体检的孩子的信息进行登记,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对孩子定期跟踪追访。“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看似小,意义却挺大,我会认真对待每一个孩子,把好婴幼儿健康的第一关。”张小玲说。
“燕子”飞来才是春天
    “燕子,飞哪儿去啦,快回来吧。”90岁高龄的王秋屏唤着杨春燕的小名,亲切的语气让人很难猜到,杨春燕其实不是老人的亲闺女,而是照顾老人生活的护工。
    “这就是我闺女,她勤快,心眼好,她疼我,我也疼她。”王秋屏拉着杨春燕的手,满脸幸福。“老人叫我的小名,我就觉得真是老妈在唤我,特别亲。”杨春燕也满脸笑意。
    据了解,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母女”之间还有段小故事。原来,王秋屏老人住在鼓楼辖区的老年公寓,杨春燕照顾老人三个月,短短时间内,杨春燕的热心和耐心就获得了老人的认可。后来,老人转到白纸坊养老照料中心,特意把杨春燕带过来。“我就认定她了。”王秋屏老人的信任成了杨春燕最大的褒奖。
    去年,王秋屏过88岁生日,杨春燕特意买来18块钱的饺子,让老人寿辰当天吃。“这是我老家习俗,我也照着办,让‘老妈’感受到,有我这个闺女在旁边。”杨春燕说。
    其实,由于24小时照料两位失能、半失能老人,杨春燕工作很繁重,但她每天笑呵呵的。“我结婚早,早早离开家,我一直遗憾没有对老妈尽孝,现在到了养老照料中心,我就把这两位老人当成妈,我心疼她们。我每天都乐呵呵的,让我两位老妈也跟着快快乐乐。”杨春燕说出心里话。
世界读书日 坊间人享“悦读”好礼
    ■图书推荐会解读“人类故事”  ■跳蚤市场居民以书会友
本报讯(记者 张红尧)“读万卷书,行万里路。”4月23日是第20个世界读书日,读书日前后,广播电视大学宣武分校、建功北里社区联合举办了读书推介会和图书日主题跳蚤市场等活动,让居民体验读书的魅力。
◎镜头一
读书推荐
居民记满两张纸笔记
    “有老师推荐书目,省去了挑选的时间,还有针对性。”居民陈萍生说。
    近日,广播电视大学宣武分校举办读书推介活动,社区教育学校学员们与建功北里社区居民一起了解“人类的故事”,体悟文明发展。
当天,广播电视大学宣武分校的老师吴琼为大家推荐房龙所著的《人类的故事》。“《人类的故事》作为中小学生的必读丛书,由一个个世界历史故事组成,有趣易懂。”吴琼介绍推介此书的原因。作为世界历史的喜爱者,吴琼表示,《人类的故事》是作者写给自己孩子的书籍,以普及历史知识为目标,语言风格轻松易懂,居民通过阅读此书,可以简单了解人类数千年的文明。
    活动中,吴老师通过PPT,用图文和视频的方式为大家简单介绍书中的内容,例如文艺复兴、美国独立战争等内容,并通过提问与居民互动,调动大家学习热情。居民边听边记,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居民陈萍生把两张32开的白纸记满了。“老师每次推荐的书可读性都很高,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知识。《人类的故事》回去一定好好看,多了解一下以前不知道的历史。”陈萍生说。
    据了解,为了准备这次图书推介活动,吴琼前后耗时一周查阅大量资料,制作PPT。“有时搜集资料到凌晨两三点钟,就是希望能把精髓讲给大家听,激发居民的阅读兴趣。”吴琼说,希望居民能从《人类的故事》中得到一些知识与启示。
◎镜头二
跳蚤市场
10块钱买成套《暮光之城》
    近日,建功北里社区跳蚤市场再次开市,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活动以“快乐读书,绿色交换”为主题,除了居民家中的旧物,各种图书成了市场的主角。
    活动当天,在居委会旁小花园摆摊儿的有居民和广播电视大学宣武分校的老师,各个“卖家”纷纷拿来自己心爱的图书和旧物,在活动开始前一早就前来布置场地。活动中,为了吸引更多“顾客”,“卖家们”使出浑身解数……
    当天的摊位上图书有养生类、旅游类、小说类、文学类等,内容涉及范围较广。广播电视大学宣武分校的老师吴琼的摊位上,一套九成新的“环游世界”系列图书格外令人瞩目,而其中的部分图书就是来自吴琼一位同事的“赞助”。这些图书不但种类繁多,价格也是低于原价数倍,甚至1块钱就可以买一本几十块钱的书。“4本九成新正版的《暮光之城》10块钱就到手了。”居民王海峰拿着新买的书笑道,这书买的真是太值了。除了低价购买图书外,居民还可以选择“以书易书”,即用自己看过的图书去跟他人交换,不花一分钱就可以读一本新书了。
    “举办图书跳蚤市场活动,既可以鼓励大家互相分享图书,又可以鼓励居民阅读更多书目,使图书利用最大化。”广播电视大学宣武分校党委书记鲁军表示。
  (建功北里社区、广播电视大学宣武分校)

   

回到顶部

政务服务热线:1234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27号 邮编:100032
技术支持邮箱:work@bjxch.gov.cn
官方微信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