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夫妻奉献社区 邻里讲述其人其事
发布时间:2016-10-14
“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红楼梦》中著名情节之一。在白纸坊,不仅有主题文化公园大观园,还有与人为善、常怀公益之心的党员夫妻“刘姥姥”和“刘姥爷”。
他们之间有何暖心故事?他们老两口为社区做了哪些贡献?他们为街坊近邻带来了哪些感动?本期邀请与这对热心老夫妻相熟的社工、邻居、好友,为您讲述“刘姥姥”和“刘姥爷”的好人故事。
新闻事件
“多亏了楼下的刘师傅,要不我家里可就出大事了。真得好好谢谢他。”近日,居民程禄将一封感谢信送到了新安南里社区居委会,为好街坊刘昌太夫妻热心助人的精神和行为点赞。
感谢信
尊敬的刘师傅:
年纪大了忘性也就大了。8月20日下午,我正在休息,却忘了火上还坐着炖鸡翅的锅。我睡得正香,忽然听到急促地敲门声。我起来看时,浓烟已充斥了整个房间,我被呛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我打开门看见楼下街坊刘昌太,幸亏他及时叫醒了我,否则家中失火,后果不可想象。
这一次家中险些失火给了我深刻的教训,我也非常感谢刘昌太同志!
程禄
8月22日
◆事件回顾
遗忘炖锅险酿祸
脱险多亏刘姥姥
78岁的程禄和73岁的老伴董静是新安南里5号楼的老住户。8月20日中午,程禄夫妻忙活着做中午饭。由于老人忘性大,起初,老两口只想着把鸡翅炖“烂糊”点,但时间一长,老夫妻就把鸡翅这一码事忘了。
两位老人回到卧室休息,危险也慢慢地袭来。原来,随着加热的时间一长,被老两口遗忘的炖锅被烧干了水分,开始冒出黑烟。
正当失火的危险降临时,刘昌太老人爬上楼,及时敲响了程禄老人的家门。原来,刘昌太和刘凤英两夫妻就住在程禄的楼下。中午时分,刘凤英买菜回家,看到满楼道都是黑烟,一抬头,刘凤英发现滚滚的浓烟正从二楼往下蔓延。
叫了一声“不好”,刘凤英心想一定是楼上的老两口又忘记关火,于是,她连忙叫来丈夫刘昌太,让他赶紧敲门救人。
刘昌太第一时间爬上楼敲门叫醒了程禄,等关闭厨房燃气灶,开窗通风等急救措施完成,几位老人发现,本想炖“烂糊”一点鸡翅已经成了黑炭……
除了帮助程禄处理险情,刘凤英还将患有哮喘病的董静搀扶下楼,到自己家休息。“幸亏提醒得早,才没有烧起来,我本想做顿好饭,没成想险些酿成了大祸。”程禄心里对刘昌太充满感激。
讲述好人印象
据介绍,80岁的刘昌太与75岁的刘凤英两人都是社区优秀共产党员,老夫妻平时与邻里间关系相处融洽,助人为乐,积极参加社区活动,深受居民爱戴。时间一长,老两口成了社区人口中的“刘姥姥”“刘姥爷”。本报采访了老夫妻的身边熟人、街坊,共同讲述对“刘姥姥和刘姥爷”这对好人夫妻的印象。
老两口是我的“事妈”“事爸”
我平时一直和刘姥姥一起进进出出,大家都说我是他们两人的“女儿”,他们又都“爱管闲事”,我就直接喊他们“事儿妈”、“事儿爸”。
我们小区道窄,旁边还常有各种菜摊儿,平时经常堵车。“事儿爸”只要看见堵车,就上去劝导,虽然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可也受了不少气。
平时我就劝他别老管闲事,遇到脾气好的没事,要是脾气不好,被推搡一下就危险。去年,“事儿爸”在路上看见一个小伙子偷小姑娘的钱包,就当即喊了一声:“小伙子,你干嘛呢!”喊完前边就出现了一个身材很魁梧的男人。他和那个小伙子是团伙偷窃,还幸亏小姑娘机灵,拿出手机要拍照,才吓走了两人,不然,“事儿爸”就危险了。
此外,知道年轻人工作累,“事儿爸”坐公交都尽量躲开高峰期,在车上看见有年轻人站着累,还反过来让座;“事儿爸”以前在四川工作时,听说一次爬山特别渴,看到老农地里的胡萝卜,他拔了一个之后在那个胡萝卜坑里埋了两毛钱,说是老农种庄稼不容易;前些日子在路口“事儿爸”被车撞倒,去医院昏迷了一个多小时,检查是轻微脑震荡,肇事者要给他一张银行卡,他硬是不要。
“事儿爸”每次做好事,回到家都特别高兴,他是真的把“助人”当成是“快乐”了。
老两口是我做好事的榜样
去年春天,刘姥爷敲响我们家的门,告诉说我家正在楼门口充电的电动车差点着火。我下楼一看,电动车插座已被刘姥爷拔下来了,插座插头已经融化,烧成了黑色。那时候我家刚装修完,用得还是旧电线。多亏了刘姥爷,要不然非着火不可。
8月31号,社区内一个保姆头部撞到一铁棍上,半边脸都是血,她血糊糊地过来,吓了我们一跳。我们想把人送去医院,那个保姆怕花钱不去。看着伤得很严重、又是头部这个关键位置,大家伙都不敢往家带。刘姥姥和刘姥爷看到,立即把人领到了家里,又给上云南白药,又给擦脸清洗……
总是看刘姥姥和刘姥爷做好事,我也受到了鼓舞。前几天在附近饭店吃饭,看到一个书包被人忘在了旁边的椅子上。我打开包想看看有没有手机、身份证之类的,却发现里边放着几千块钱。等了两个小时一直没人领,我就等到周一时把包送到了派出所,花了一上午的时间才找到失主。虽然挺麻烦的,但就像刘姥姥说的那样,助人真的是会收获快乐的。
有刘姥姥在 大家都放心
刘姥姥和刘姥爷是社区活动室的义务管理员,平时负责保管活动室钥匙和基本的日常管理。早上七点开门,中午十二点关门,下午一点开门,晚上九点再关门,长年来,两位从来没误过事。
活动室的地脏了老两口帮忙打扫;刚开始活动室椅子不够用,他们就从家里搬来了两把,平时还慢慢地把邻里淘汰却能使用的椅子收集起来放到活动室。
有居民想把活动室变成储物空间,存放自己的旧家具,原本很温和的刘姥姥却坚定地拒绝,还苦口婆心的说:“这是公共场所。”知道刘姥姥平时的为人,居民也没生气,表示理解。
今年7·20大雨,活动室漏水,他们自己收拾不了,便组织居民将活动室清理了一遍。后来刘姥姥专门来居委会反映活动室的漏水问题,最后,社区决定修缮活动室,给老人们提供了更加安全舒适的活动环境。
自从老两口管理活动室,活动室每天都热热闹闹的。无论是社区居委会还是居民们,大家都放心。
说一万句不如做一件
在我的人生中,有一个信条,那就是,说一万句话不如做一件事。这句话,也是我老伴儿一直在坚持的。多做实事,这和国家提出的“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是相契合的。我和老伴儿都是党员,虽然退休了,但作为党员,对自己的标准不能降低,我们要多为大家服务。
我和老伴虽然上了年纪,但还愿意继续做点事,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
讲述好人故事 分享身边感动
新安南里社区的刘姥姥和刘姥爷常怀公益之心,长做为善之事,不仅为社区建设发展助力,还为街坊们的邻里生活增添了温暖。
其实,在白纸坊街道,在我们身边,就有一群人,他们和“刘姥姥”“刘姥爷”一样。他们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耀眼的光荣荣誉,却为我们的生活默默的贡献着力量与温暖。
即日起,本报征集好人好事,无论您身边有乐于助人的好街坊,还是所在小区有爱为大家张罗大事小情的大管家,都可以联系我们,分享身边感动,讲述好人故事。
联系方式:
电话:83512235
邮箱:
baizhifangbao@126.com
读者QQ群:332661726
(新安南里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