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间人践行公益新“锋”尚
发布时间:2017-03-30 联合单位志愿服务 党员陪伴高龄老人游首博 “小雷锋”爱心义卖募善款
今年3月5日是全国第54个学雷锋纪念日,白纸坊掀起新一轮学雷锋,做好事的热潮。党员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社区居民纷纷用实际行动践行乐于助人、扶贫济困、奉献社会的雷锋精神。
居民享“一条龙”服务
3月2日,建功北里社区联合辖区单位共同学雷锋,为居民们带来了理发、理疗、体检、首饰清洗等“一条龙服务”。
当天参加志愿服务的共有5家单位,菜百首饰、博爱眼科、百姓阳光大药房、阿洪爱客理发、鸿禧族养生会馆都积极参与其中。现场,除了理发、检测血糖、筛查眼病等服务受到欢迎,按摩服务摊位前也是人气十足。
在这五家服务单位中,不乏阿洪爱客理发、鸿禧族足疗等熟面孔。鸿禧族养生会馆王经理介绍,今年已是第四次参加学雷锋志愿服务了。“今天,门店派出了4位理疗师,带来了肩颈按摩和生物理疗服务。因为和社区联系密切,只要社区有服务需求,只要招呼一声,门店就尽量支持。时间一长,社区很多叔叔阿姨也和我们熟悉了。”王经理表示,对于地区企业来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是紧密社区联系、增强居民互动的良好机遇,还进一步促进了辖区单位承担社会责任,让企业价值得了更好的体现。
当天与辖区单位一同举办学雷锋活动的还有清芷园社区,社区联手顶道造型美发义务志愿服务队及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望康动物医院为居民进行义务理发、理疗、义诊等志愿服务。
磨刀师傅“有求必应”
自行车打气,磨剪刀菜刀,测量血糖血压,免费理发,手机故障咨询……
3月1日,万博苑社区联合小区物业、国安社区、右安门社区服务站等辖区单位举办“学雷锋日”主题活动,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多重便利服务。
“和磨菜刀磨两面不一样,剪刀只能磨外口,否则剪刀刀刃变薄,两刃不能合紧,使用起来就不锋利了。”走进小区小广场,首先看到的就是一位磨刀老师傅周围7位居民正翘首以待。“刚才听邻居说这有个师傅磨刀磨得‘削铁如泥’,还是免费服务,我就赶紧过来了。”刘阿姨打趣说道。
据了解,磨刀师傅名叫李金才,今年65岁,从小便擅长家庭这点手工活儿,随身携带的磨刀石也已经跟了他7年了。李金才自2004年成为万博苑小区乐生活物业客服部的一员后,居民有相关服务需求,李金才随叫随到,为居民带去了很多便利。
红会党员陪老人游首博
3月2日,新安中里社区党委携手区红十字会党支部及“路德先锋”、“希望之光”志愿者服务队举办学雷锋主题党日活动,带领社区老党员、空巢老人、统战人员参观首都博物馆。
来到首都博物馆大厅,区红十字会党组书记王志东与现场50余人在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并将应急包送到老人手中。
随后,首博专职讲解员李珮带领大家参观“走进养心殿”展及牦牛展。“在北京住了几十年,还真没进过首博,今天坐着轮椅近距离参观皇帝的养心殿,回忆中国文化,就俩字,开心。”91岁的老党员王乃鼎现场点赞党组织给予的关心。据了解,区红会与新安中里社区结对共建,每年均会举办为老服务,自救互助培训等活动。“我们期待与社区举办更多共建活动,为社区居民带去服务。”红会党组书记王志东表示。
萌娃义卖募万余元善款
2月27日,西城区实验小学召开纪念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4周年活动,西城区关工委、教委、街道办事处相关领导、量子公益负责人与家长志愿者到校参加。
“这尊铜像是一件艺术孤品,制作精美,赠送给我们学校,希望学校师生继续学习雷锋精神,做雷锋传人。”纪念大会上,原抚顺雷锋团政委宋若波向学校赠送一尊由他珍藏多年的雷锋铜像。大会还表彰了在各项学雷锋志愿活动中被评为学雷锋最佳志愿服务的中队和小队,同时产生新一届“雷锋号专列”的列车长和列车员。“列车长和列车员”表示将带领同学们向“懂礼守规”站出发,争做“小雷锋”。
纪念大会后,学校爱心基金还举办了以“勤俭节约 变废为宝”为主题的小雷锋爱心义卖活动,一些不起眼的旧报纸、碎布头、易拉罐,经他们的手变成了杯垫、小垃圾盒、卡通玩偶等。义卖刚刚开始,这些小物件便被抢购一空,共募得善款11320.5元。善款全部捐给量子公益,用于资助山区孩子上学。
据了解,西城区实验小学是一所雷锋教育特色学校,开展学雷锋活动已有31年历史。
尊敬的贾崇贞:
我是你的老街坊杨惠兰。还记得我们住街坊,我丈夫生病每次去医院,你都主动帮着我用轮椅推着他。他很胖,170斤,而只有120斤的你却从不会嫌累。因为家园“棚改”,我们虽然经常通电话,但是已经很长时间没见面了,我们夫妻都很想念你,也一直想郑重地对你说一声谢谢,感谢你一直以来的帮助。
——光源里社区居民 杨惠兰
尊敬的“陌生人”:
您好!两年前的一天,因休息不好、状态不足,独自开车的我将车开向了桥墩。车当即冲到了隔离带上,现场一片狼藉。您看到后主动下车叫人帮我把车抬了出来……
发生车祸后我已经完全“吓傻”,并未给您道一声谢谢。在这里,我对您表示诚挚的感谢。
——经济日报社团委书记 王玲
敬爱的社工同事们:
你们好!一直以来,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都是我的愿望。从2009年开始直到现在,我一直积极争取进步,向党组织靠拢。在这个过程中,我必须感谢社区党委的各位同志们,谢谢你们一次次主动帮助我,谢谢你们在准备入党材料等方面给予的指导。
——新安南里社区社工 赵培培
尊敬的无名阿姨:
我叫崔明丽,在这里,我想感谢您多年前“暖心”帮助。
当时,我走在回娘家的路上,怀里抱着几个月大的孩子,手提一堆礼物。这时,已经60多岁的您脚蹬小三轮从后面跟过来,主动让我上车,要送我们一程。虽然只有一站地路程,但是当时您给予的温暖我至今难忘。
——万博苑社区居民 崔明丽
寻找您身边的“坊间好人”
在我们的身边,始终都会有这样一些“好人”。当你遇到困难时,他会为你搭一把手;当你遇到心烦事儿不知找谁诉说时,他会充当心灵导师。他们可以是街乡邻里,也可以是社区工作者,或者是一出门就能看到的热心保安、环卫工人。
即日起,欢迎您来信、来电或投稿,告诉我们您身边的坊间豪恩,说说你们之间的感人故事和经历,让我们一起去发现感动,传播正能量!
要求:可告知线索,也可以提供文章、摄影等作品,可将电子版发送至本报邮箱。
电话:83512235
投稿邮箱:
(团工委,建功北里、万博苑、右北大街、光源里、新安中里、新安南里、清芷园社区,西城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