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师”学手艺
2018-11-22
“我现在有些发福,但我年轻时帅气又有才艺,可是收了不少礼物和情书呢!”翻看着老照片,吴宝森欣赏着年轻时的自己,通过时间通道回到了几十年前。
北京有句老话,“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内联升的布鞋全北京有名,而吴宝森在内联升不仅学到了工艺本领,更是得到了一颗精益求精的匠心。但真正说到这段经历的起源,吴宝森用“无心插柳柳成荫”来形容。
吴宝森是家里的老四,上边有三个姐姐,下边有三个弟弟。1962年,全国实行供给制,各家生活都不富裕,因为要供7个孩子读书,家里的生活过得很紧巴。吴宝森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读了财贸学习班,希望早点工作。“当时我才14岁,年龄不够,我就虚报了两岁,这才有机会留了下来,之后分配到了内联升。”吴宝森介绍,刚到内联升工作,吴宝森帅气的面孔吸引了不少姑娘注意。“原来长得帅也是一种苦恼”,为此,吴宝森被调离了前台,去了厂里,开始学做鞋。干一行就要爱一行,不仅要爱还要做得精,为了让自己学到手艺,“偷师”成了吴宝森的“法宝”。三人行,必有我师。不管哪个师傅外出做鞋、量脚型,吴宝森就主动跟着,师傅在前头做,他在后边偷偷学,跟着琢磨。几年时间过去,吴宝森从一个打下手的小学徒变成了真正的手艺人,26岁就成了师傅并收了徒弟。
画样子,做鞋子,吴宝森都会;做皮鞋,做布鞋,吴宝森也会。一寸鞋底需要81针,砸鞋底一次要砸3600下,每一道工序,吴宝森都不含糊,用匠人之心做着这项事业。“我还给重要的领导人做过鞋呢,周总理的鞋码是41,邓小平的鞋码是38.5,我当时给邓小平做的凉鞋他特别喜欢……”这段作为手艺人的经历,一直是吴宝森记忆中的闪光点。
怀创新意识 追时代潮流
吴宝森不仅是一个踏实肯干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敢于创新、抓住机会的人。在内联升做鞋的时候,吴宝森不仅认真完成每一道做鞋工序,更是在其中按照个人喜好加入独特风格。就拿给邓小平做的凉鞋来说,外观看起来是布的,但实际上内里却是皮的,深受邓小平喜欢。当时,吴宝森还自己设计,制作了三阶头皮鞋,和现在流行的皮鞋款式十分相似,深受当时女性的欢迎。“做鞋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因为我喜欢往里面加上一点创意。”吴宝森说。
1987年,吴宝森因为劳累过度,在医院住了三个月。身体好后,他决定离开内联升,寻求人生更多的可能。借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吴宝森开始南下经商。“我有做鞋的经验,所以在经商之初,我还是做着批发皮鞋的生意。到后来,时间长了,我也渐渐找到了其中的门道,不再只是单纯做鞋,而是为厂子提供设计样式,让这种样式的皮鞋批量生产。”正是在这样的摸索中,吴宝森小有收获。
除了不断进行创新之外,吴宝森更是懂得洞察社会的流行风向。从一开始的批发皮鞋,到抓住潮流趋势,批发羊毛衫、涤确良制品,吴宝森的每一个投入都让他有所成功。“我自己也没有想到事情会这么顺利,这可能是我的运气积攒够了。”吴宝森说。
赚了点小钱,吴宝森身上的责任心反而更重了。“我既然赚了钱,那别人有需要我的,我就多帮助一点。”长久积累下来的发展眼光,让很多人对吴宝森刮目相看,身边人只要想寻求发展建议,准会找吴宝森出谋划策。“看来我还是有点眼光的,他们相信我才让我帮忙,我肯定要做好啊。”吴宝森笑着说。
温柔对生活 善良待他人
认真的态度,创新的思维,是朋友给吴宝森的“标签”,但吴宝森最喜欢的还是别人叫他“吴大善人”。用吴宝森的话说就是“所付出的都会反馈回来”。对世界温柔以待的生活态度,是吴宝森的母亲留下的财富。
“内联升是前店后厂,下班后,所有人要打扫干净才能离开,有两个同事常常偷奸耍滑,我总一个人打扫……”吴宝森说,“刚开始,我心里不舒服,但母亲告诉我,吃亏是福。”正是这种不怕吃苦、不计较得失的做法,使吴宝森成了大家眼中“靠谱的人”。
吴宝森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在生活中乐于助人。“我的价值观都是从母亲那里继承下来的,孝顺是福,多做善事,知恩图报,母亲用言传身教塑造了我的性格。”吴宝森介绍。
如今,吴宝森所居住的小区内物业人员的孩子上学资金不够,吴宝森就不定期把钱送上门;他楼下邻居老太太的牙口不好,吴宝森就带着老太太去了医院,换了一口好牙;社区组织捐款,吴宝森也是走在前头,为社区居民带个好头。“每年,我和老伴都达成了一致协议,家里的支出肯定要有资助经费这一项。”吴宝森说。
对生活 常怀敬畏之心
初见吴宝森,吴师傅的和蔼可亲令人心生亲近之感。在采访过程中,我了解到,吴宝森常怀敬畏之心。不论做什么事情,他都会尽全力做好,做鞋也好,做生意也好,常常都是认真对待。
在别人看来,吴宝森的生活顺风顺水,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曾经受过的苦。但实际上,吴宝森用善良之心踏破坎坷,用温暖融化坚冰。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