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来月坛变身志愿者
| ||
| ||
| ||
|
![]() |
10月11日,数名志愿者化身“和珅”、“奕訢”等历史大腕,与多位“公主”一起亮相“故居”恭王府,向月坛居民表演了包括《恭王府的主人们》历史情景剧在内的一系列文化节目。志愿者们身着清代朝服,让居民在家门口与恭王府文化“亲密接触”,感受恭王府的历史文化魅力。
现场逦递 “主人”演绎王府故事
“我是和珅,是恭王府的第一任主人……”只见一个身穿清代朝服的志愿者打着官腔介绍着自己在恭王府的“生活”经历。随后,“恭亲王奕訢”等多位清朝王公大臣亮相“故居”恭王府,向观众讲述自己的故事。当看到驸马向公主献花以表爱慕时,看惯了宫廷大戏的观众也不禁笑出声来。
“看到穿着龙袍的皇帝和慈禧太后从我们面前走过,听着他们讲述一段段恭王府的历史,感觉更加真实生动,也能轻松记下来恭王府的历任主人之前的关系。”一位月坛居民坐在观众席上的第一排目不转睛地看着台上的表演,在演员们登台的间隙,不时翻着手里的《恭王府知识100问》,了解恭王府的背景知识。
恭王府的志愿者还在现场表演制作了后罩楼奇特窗户造型的拓片过程,只见拓片中间有个窗口,窗口上面是蝙蝠衔着(蝠谐音福),下面是双鱼腾越(鱼谐音余),栩栩如生,体现了“福庆有余”的意境。
另一位志愿者则向观众展示了陆机的《平复帖》,并介绍了它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平复帖》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件书写在纸张上的名家法帖,距今已有1700余年,它现在被收藏在故宫博物馆,到目前为止只展出过三次,且时间特别短。”听到这些介绍,台下的居民纷纷坐直了身子,仔细观察着志愿者的每一个动作,在拓片做好后,不少居民走上前去,用自己的手机将拓片内容拍摄下来。
恭王府也有5年规划
据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公共教育部主任陈桂兰在活动中介绍,此次活动是由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公共教育部主办的“魅力北京,魅力恭王府”文化讲述系列活动。这项活动自去年开始,预计将在5年的时间里,走进100家高校和社区,深入学生和居民中间,传播恭王府的“福”文化。
此次活动中的志愿者最小的年仅7岁,年纪最大的有72岁了,他们当中有的是在职员工,有的是高校大学生,还有的是退休干部。
团队中的最小志愿者孙亦涵从4岁开始就跟随妈妈李颖参加恭王府的志愿活动,“文化是需要传承的,我希望他长大以后能继续做志愿者,向社会奉献爱心。”李颖笑着说道,因为儿子一直参加志愿活动,了解了很多课堂以外的文化知识,经常在学校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志愿经历。
“今天来表演的历史情景剧的演员都是恭王府的志愿者,我们的志愿者中就有月坛地区的居民,听到月坛志愿者介绍月坛地区居民很喜欢这类的文化活动,我们便决定将恭王府的文化活动引到月坛。”陈桂兰表示,希望“魅力北京,魅力恭王府”文化进社区、进高校活动在传播恭王府文化的同时,也能吸收更多的志愿者,为大家服务,将恭王府“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的福文化传扬开来。
相关链接 首博志愿者带您聊“文玩”
10月14日,月坛街道办事处联合首都博物馆志愿者开设了一堂具老北京特色的讲座———《老北京的“玩物”》,志愿者与地区居民和街道老干部聊起了老北京人养的宠物,鸟、虫、鱼、兽,讨论老北京“玩”的文化。
“今年社区文博学苑将邀请首博的志愿者为学员举办8次宣讲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目前课程已经接近尾声。”据街道文化建设与社会组织科工作人员介绍,社区文博学苑每周二开展一次宣讲课程,除古代人的服饰文化、瓷器鉴赏课程等还未开始,其余课程已经结束。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