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老师社区授课8年获赞
12月29日,三里河一区社区党委书记与社工走进西城区经济科学大学,将写有“支持社区学校教育为全民终身学习做贡献”的锦旗和两封感谢信送到校长的手中,表达对社区学校志愿老师的敬意和谢意。
老师8年义务任教感动“老”学生
三里河一区共有9个学习班,每个班都有一位志愿老师,除了英语班和古诗词班的老师来自西城区经济科学大学,其余的老师均由社区居民担任。
英语班老师李曼和古诗词班老师张亚宁已经是三里河一区的“老熟人”了,张亚宁已经连续8年在三里河一区任教,而李曼老师也在社区执教近6年。与传统学校有所不同的是,两位老师的学生多数比他们的年纪还要大上几十岁。
“我们班上年纪最大的学生今年87岁了,比李老师要年长很多,但是大家都特别尊重老师,老师对我们也特别耐心。”英语班的学生柯肖枚告诉记者,班里的同学多是老人,学习英语多是出于兴趣。班里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厚,每当下课学生们总会追着老师问问题,而老师也都耐心地讲解。
“三里河一区英语班的学生不仅有本社区的居民,还有海淀区和朝阳区的。大家为了得到更多的上课机会,都不辞辛苦地从很远的地方赶来。”柯肖枚听同学说金融街社区也有一个英语班后,就主动申请参加,现在她不但在三里河一区上课还每周跑到金融街听课。如她一般上课的人大有人在,同学之间互相介绍其他社区的课程,然后相约一起上课,一起学习。
老花镜、助听器且学且珍惜
张亚宁年近花甲,身体并非十分健康,每上完一节课都十分耗费精神和体力,但是他仍不辞辛苦坚持为社区老人上课,并将这项志愿服务坚持了8年。8年来,张老师风雨无阻,每到上课时,他都会提前赶到教室,把当天要讲的诗词全部抄写出来,为上课做准备。
“这8年里,老师每讲完一节课后,我们从来不送鲜花,不送礼品,甚至当场感谢的话都没说过,只是每个人都为老师鼓掌,这一鼓就是8年,而老师也回送给我们同样的掌声。”
据古诗词班学生裘淑纺介绍,她的同学中有不少是高龄老人,酷爱诗词的李老先生快90岁了,但是每次课都坚持来,有的同学坐着轮椅也坚持来听课。
上课的时候,有的同学戴着老花镜或高度近视镜,有的带着助听器,就是为了能记下老师讲的每一句话。“为了听好课,我习惯带录音笔上课,录下老师讲的每一句话,回家得空了就再听几遍。”裘淑纺笑称自己是张老师的忠实粉丝,为了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她写了一封长信致谢老师多年来的辛苦付出,并委托社区工作者转交给张老师任教的学校,也将全班同学的敬意送给西城区经济科技大学。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