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 致敬坊间战“疫”劳动者
2020-05-25
抗疫天使“同”舟共“济”60天
4月20日,北大人民医院驰援武汉的133名医护人员经历60天的浴血奋战,和返京后14天的集中隔离,终于得以与家人团聚。人群中,马荟找到了等待已久的丈夫,夫妻俩相视一笑,紧紧相拥……
下午六点,白纸坊平原里北区社区工作人员一早守候在小区门口,迎接这位勇敢的“抗疫天使”归来,接过一束盛开正妍的鲜花,马荟有些腼腆地笑了,“圆满完成任务,回家啦!”
匆匆,是出征的号角
家住平原里北区7号楼的马荟是北大人民医院妇产科的一名护士,2月6日下午晚上9点,科室的一封紧急“通知”吹响了她出征的“号角”:“2月7日一早7:30,你将作为北大人民医院第九组队员前往湖北武汉疫区一线支援。”
匆匆收拾完行李,马荟拨通了电话:“妈,我明天要去武汉支援了。”“一定得去吗?”一阵沉默之后,电话那头传来了声音。“你去吧,去了那儿,记得每天下班后第一时间给我打个电话。”
马荟回忆,因为行程紧、任务重,母亲并没多说些什么,可等到第二天临出发的前一刻,才告诉自己昨晚上失眠了一整夜,临别前重复着一遍又一遍的叮嘱:“闺女儿,到了武汉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妈等你早点回家……”
“同”舟共“济”,不惧向前
2月8日下午两点左右,包括马荟在内的北大人民医院第九组六名队员抵达武汉同济医院新法院区,自此开启了60天与时间赛跑、同病魔抗争的风雨征程。
武汉同济医院新法院区作为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主要负责接收中度——危重症患者,而负责发放药品,执行口服、注射等治疗手段,乃至提供喂饭、清洁等生活护理的护士,是和病人直接接触最多的人。当问起有没有紧张、害怕等情绪时,马荟摇了摇头:“刚开始多少有点忐忑,但作为医护人员,我们投入战斗前便进行了全面的防护培训,所以实际应战时,内心更多的是必胜的决心和底气!”
随着天气逐渐转暖,医护人员身上厚厚的防护服似乎越发密不透气,“就跟夏天里穿雨衣似的!”刚进病房奔走忙碌没多久,马荟就沤出了一身汗,。四个小时交一次班,脱下防护服,摘下口罩的那一刻她才能透过气来,脸上全是挤压出的褶皱和红印,“有时候口罩边缘或者里边衣服没压平,戴上护目镜、系好拉紧绳之后就没法再调整,哪怕磨破皮了也只能忍一忍。”马荟说,真正忙起来的时候顾不上这些,还有病人在等着自己去救治,偶尔累了稍作休息,同事们看看彼此防护服上加油鼓劲的口号,顿时又“满血复活”,充满了干劲儿!
离别与新生,深情太浓
2003年非典病毒来袭,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马荟志愿请征,但遗憾未能亲历抗击疫情前线。时隔数年,当她真正直面战“疫”,才深切感受到,在巨大的灾难面前,离别与新生,情感都太过浓烈。
一次,病房中一名男性患者病情突然转重,必须立刻上呼吸机,正当医护人员紧急安装设备时,病人颤抖着从枕头下面掏出家里的房本、存折,托付给了身边的一位病友:“如果我没能坚持下来,麻烦老哥你帮我把这些转交给我的女儿……”
几天前,这名患者的家人由于病情加重,纷纷离世,只剩下在上海没能回家探望的女儿,一家人还来不及团聚便面临着措不及防的诀别,这份沉重的“嘱托”深深刺痛了现场的医护人员和患者,马荟也不由得红了眼眶,她心中剩下唯一的信念,就是和同事并肩作战,一起战胜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从漫天风雪到春暖花开,眼看着病房里的病人一个个痊愈,感染的病例一天天减少,这场战疫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交接最后一班的时候,恰好一名患者康复出院,马荟和同事一推开病房的门,告知患者,所在社区的工作人员已经来到了医院进行手续交接。
“还等什么?那咱走吧!”这个四十多岁的汉子此刻高兴地像个孩子,从床边一把提溜过自己的背包,扛在肩上,三步并作两步走到了病房口,因为步子太快,还差点踉跄绊倒了,引得大家开怀地笑个不停。这一刻,马荟突然觉得,为了像这样的新生和喜悦时刻,所有的坚守和辛苦都值得!
想家了……
马荟所在的第九组,团队中有好几个90后,几个小姑娘瞒着父母来了武汉支援,每次和家人聊视频,还得四处找“片场”伪装在京正常上班,几十天下来,终于瞒不住,露了“馅儿”。
每天下班后,马荟都会给家里打个电话,但聊天的时候,从不提工作,说的都是些日常琐事,丈夫一直唠叨个不停,叮嘱她防护工作绝对不能马虎。说到这儿,马荟笑了:“他哪有我懂呀,就是担心我,又怕我知道。”母亲也总是问什么时候能回来,可病房里的病人来了一批又一批,马荟只能含糊着回复:“没准就这几天。”
有些话,虽然电话里没说,但彼此心里都明白,她想家了……
“疫”路同行,庆幸有你
“虽然工作很累,但是有患者的支持和信任,就不觉得辛苦。”马荟描述,患者们都特别“可爱”,因为医护人员防护服过于笨重,再加上戴着手套和护目镜,注射扎针无法分辨血管位置、深浅,时常扎不准针。
每当这时,病人们没有丝毫怨言,还“大方”地“晒”出手臂,“放心扎吧!”有时候,手臂都扎青了,还安危一旁扎针的护士:“小姑娘,别紧张,我没事儿。”
马荟记得有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患有牙周炎,每回吃完饭都塞牙,硬生生牙疼了好几天,最后实在忍不住了,才求助医护人员。马荟和同事从居住的酒店带来牙签,缓解老奶奶的痛症,又询问她为什么忍着不说,老奶奶嘀咕着推辞半天,才道出了实情:“你们大老远的跑过来帮我们,我不愿意这么点小事再给大家添麻烦……”
善解人意的患者,并肩作战的同事,马荟说,这六十个日夜的坚守里,她遇见了太多美好的人和事,团队里有同事爱拍抖音,下班空闲时候,几个小姐妹聚在一起拍创意短视频,和同济医院的医护同僚学习“手势舞”,两个月下来,彼此间仿佛成了没有血缘关系的亲兄弟姐妹……说到这,她伸出手比了几个自己学到的不同爱心。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