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试乘修缮后的电梯。
宣西社区召开电梯点验试乘会。
维修工人介绍电梯运行情况。
电梯夹人、骤然下坠、突然停用……老旧小区电梯的维修换新一直是困扰居民及基层政府的难题。西城区广内街道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推进物管会、业委会发挥实效,以“接诉即办”和《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为抓手,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有效模式,搭平台、促合作,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用一年多的时间改造了4个社区的17部电梯。随着修缮一新的电梯陆续运行,居民幸福感持续“梯”升。
聚焦群众“关键小事” “考评+接诉”紧盯风险点
今年年初,西城区房管局引导社区、业委会(物管会)、居民等多方主体,根据《西城区开展居住小区物业服务综合评价工作方案(试行)》的部署,共同对全区15个街道688个住宅项目物业企业进行全方位综合评价。在对物业工作进行考评时,不仅会对业务进行评估,还会对共用设施设备管理情况进行考评,最后将区15个街道评价结果予以公示。在今年的考评中,广内街道的两家物业公司荣登好评榜。
记者了解到,类似这样的考评广内街道每年都有,考评的意义不仅得到一个结果,更是找问题。街道将检查出来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物业公司,涉及物业管理范畴的督促及时整改,涉及专维维修的列入小区年度维修计划,报业委会(物管会)研究决策。同时,街道还结合12345居民反映的集中诉求,形成“评估+接诉”双向印证解难题的工作方式。2021年末,物业综合考评结束后,街道通过数据分析和实地走访,发现西便门内社区、西便门东里社区、长西社区和宣西社区17部电梯存在隐患。这些考评+接诉的数据为街道2022年物业管理工作重点提供了客观清晰的数据支撑,指明了工作方向。
随后,广内街道城市管理办、社区物业专员、天岳恒物业公司、首开天宇电梯维修公司成立调研组,根据考评数据和前期调研结果,街道按照电梯隐患的轻重缓急和小区人群特点将4个社区分类,有计划地推进电梯改造。但迎来的第一个问题便是:这17部电梯是修还是换?
“电梯是修还是换,在专业机构评估后,百姓自己选择。”广内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乔恩泽说,专业问题判别上,大家都不甚了解,物业公司按照专维资金管理办法聘请专业鉴定公司对电梯进行评估,包括轿厢、电机使用情况、配件磨损情况,还有电梯的使用年限等。经过综合评估,公司给出了一个参考结果。评估结果出来了,接下来的工作便有了方向。
同时,街道充分发挥物管会(业委会)的牵头作用,以党建引领,打通房管局、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电梯维修公司等多样化业态的沟通壁垒,打造“全域全流程”服务理念,在意见征集、方案确认、设备进场、旧件点验等过程中,不断召开居民议事协商会,鼓励大家积极参事、议事、管事,以此来增强不同住宅区居民的参与感,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也是保障工作公开透明,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业主共商定决策 打造共享共治格局
西便门内社区锦上国际小区是2008年投入使用的高端商品房,其特点是租户较多,属于“生人社会”,大家相互之间联络很少,信任度低,参与度也低。由于很多房主平日里并不住在小区里,租户也基本上不参与小区事务,如何让更多业主参与进来表达意见成为电梯换新工作的重点。
为了方便大家更加客观理性地做决定,广内街道特意邀请电梯维保公司工作人员在协商会上为业主普及电梯专业知识。“整体换新所需费用较高,而且咱们电梯轿厢、导轨等基础设施无需更换,如果想提升轿厢内的环境水平,可以进行轿厢内部装修,同样可以达到焕然一新的效果。”电梯维保单位工作人员介绍。最终居民统一了意见——将西便门内社区的5部电梯集中大修并装修。
西便门东里社区进行电梯改造时,社区将改造公告贴在小区公告栏上和各单元门门口,社区及物业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上门寻征求业主意见,签署同意与否协议书,据社区党委书记王亚琪回忆:“那段时间我们和物业人员每日奔波在小区各个单元楼里,同样的话一天说上二十几遍,用一个月的时间走访了369户居民。因为需要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参与,双过半同意后才能支出公共维修资金,差一户或一平方米,此项工作都无法顺利进行。”
最终,经过评估和业主共同决策后,决定对4个社区17部电梯中的3部进行更换,14部大修。
快速瞄准难题 分类施策平稳推进
民意统一了,目标明确了,改造的难题也接踵而至。长椿街西里和宣武门西大街社区老旧小区多,大部分是房改房,房屋产权关系复杂,改造电梯所需的专项维修基金被储蓄在不同的机构,想要一一弄明白,得做足案头功夫,跑通各方流程。
为了充分了解小区的房改房情况,一有时间,项目调研小组的成员就交流学习《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把政策吃透。社区共有多少户房改房,占比多少,产权单位涉及哪些,专项维修基金都存在了哪里,应该去哪个机构申请资金,理清头绪做到流程“门儿清”。
接下来在流程审批上,主要紧盯一个“快”字。乔恩泽说:“在住房专维资金审批流程上,区房屋管理局特为我们开通了‘绿色通道’,靠前指导,加班加点审核,大大加快了审批进程。”
目前,广内街道已有9部电梯完成验收投入使用。其中,锦上国际小区的5部电梯于去年6月份完成大修,西便门东里的1部电梯于去年8月正式启用。如今宣西2号、4号楼的两部电梯也已完成点验顺利运行,剩下的8部电梯4部正在大修,预计将在今年6月底前全部完工启用。
试乘点验 居民满意验收成果
电梯工程不是“一换了之”,电梯乘坐感受如何?是否还会出现偶发问题?带着这样的顾虑,物管会又开始带领小组成员和不同居民进行电梯“试乘”。每次电梯试乘要上下来回至少20趟,记下的每位居民体验和运行数据都为后期电梯维护提供了依据。
2月21日,广内街道宣西社区的居民聚集在6号楼电梯门前,这里正在进行新电梯的点验验收和试乘工作。新电梯有宽敞明亮的轿厢,电梯内部更换了新的控制按钮,操控盘上还配有盲文,当电梯到层即将开门时,还会发出提示音。这些细微的变化充分结合社区适老化改造相关要求,极大地方便了老人和特殊人群乘坐。“现在电梯很稳,也没有噪声,很多小细节也照顾到了我们老年人,非常贴心。”72岁的赵女士在试乘之后感叹道。
“翻修后的电梯门加装了激光感应装置,从接触式升级为激光感应,避免夹手情况发生。”乔恩泽介绍说,“我们同时也对电梯内部进行了装修,更换了轿厢内破损的大理石地板和电梯顶灯,环境更好、照明更亮。”
随着“叮”的一声脆响,电梯停在了十层,社区工作人员引领居民来到楼顶存放旧电梯配件的地方,带着大家对电梯维修更换的零部件台账进行查验。“这是换下来的旧电机和一些零配件,改造后的电梯电机由过去的机械涡轮蜗杆式更换为永磁同步,运行更快,杂音更小,更节能,这些是换下来的电梯补偿链和钢丝绳,这些是旧的轿厢操作盘……”大家在天宇维修公司工作人员的解说下对照着账目进行点验,确保易损件应换尽换。
广内街道办事处主任李松山表示:“我们充分发挥业委会(物管会)的牵头作用,打造‘全域全流程’服务理念。通过不断召开居民议事协商会,鼓励居民积极参事、议事、管事,以此来增强不同住宅区居民的参与感,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切实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打造共享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今年,广内街道还将持续关注老旧小区电梯维修,据统计,广内地区划分了55个住宅物业管理区域,已成立37个物管会和18个业委会,目前在业委会(物管会)发挥作用下,已解决电梯修缮、上下水管改造、路面修整、自行车棚修缮、人脸识别门禁安装等11个问题。下一步,街道将继续强化党建引领,用心用情把小区物业管理做成惠民工程,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基层公共治理,盘活社区居民、单位、企业等资源,拓宽社区管理与服务的亲民覆盖面和质量,提升基层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力”,不断提升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水平。(北京社会报)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