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那叮铃铃的下课铃声送来十分钟,来吧来吧来吧,大家都来轻松轻松……这首旋律欢乐的校园歌曲,正是当下我区学生们课间十分钟的真实写照。
中小学校安排课间活动十分重要、十分必要,有利于学生调节情绪、放松身心、增强体质和防控近视。一直以来,我区非常重视课间十分钟,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坚决纠正以“确保学生安全”为由而简单限制学生必要的课间休息和活动的做法,努力让区域每个孩子身体强健、心中有爱、眼中有光。如今我区的学校已经摸索出许多适宜课间十分钟的玩法,跳绳、抛软球、武术操……花样活动得到孩子们的喜爱。
错时、延长,让课间活动更充足
上午10:00,北京小学广内分校的校园里,体育课软梯组合练习正在操场一隅进行着,同时在大操场上,两个年级学生的课间操也在进行中,在教学东楼前的空地处还同步进行着一节体育课。
北京小学广内分校德育主任卞娜介绍:“由于学校室外活动空间有限,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享受户外运动的快乐,学校实行各年级错时到操场上课间操,面向全体学生推进‘阳光体育’活动。学校为了室外上操和室内上课的学生互相不干扰,把教室窗户更换成双层隔音玻璃窗,同时通过校内教研引领,指导教师将课程设计的更有趣,从而应对错时课间时的户外声音。”为了学生能有一个轻松的户外活动的课间,除了错时的大课间活动,针对现在校园活动空间有限、学生人数多、教学楼楼层高的特点,在每周、每日课程总时长允许的范围内,学校调整在高楼层上课的三四年级学生的课间10分钟延长到15分钟,五年级下午的课间活动时间延长至20分钟。
卞娜还介绍了学校关于课间活动的宣传教育:学校通过广播、班校会等号召学生在课间积极开展户外运动,多去户外晒太阳;学校通过开展秋季运动周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带动校园开展文明课间活动。此外,学校还为个别有特殊情况、需要在教室内休息的学生,在班级内准备了军棋、跳棋、拼图等益智玩具。
此外,学校体育教研组组长赵金龙老师介绍:学校体育组教师集体编创了室内活动操,以应对极端天气下课间无法开展户外活动。在编创过程中,老师们充分考虑不同年级学生年龄和身体特点,结合学生在室内活动空间需求和活动要求,设计了集趣味性与专业性于一体、不同年级的室内课间操。截至目前,学校体育教研组共编创七套自编操,分别是一套武术操,六套室内操。
对于学校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五年级学生江染墨说:“学校12月份就要举办‘跳动校园’冬季跳绳比赛了。集体长绳比赛是角逐最激烈的项目,所以最近的课间活动我们班同学都在练习跳长绳。还有的同学练习单摇、双摇和编花个人项目。也有同学在课间打羽毛球、打篮球和做游戏。如果遇到刮风下雨和雾霾,我们会做室内课间操。”
课前展示让孩子快速“收心”回归课堂
什刹海小学六年级学生李龙阁非常喜欢打篮球,也是学校篮球队的一员,每个课间,他都会到操场的篮球运动指定区域排队投几个篮。李龙阁说:“除了上厕所、喝水,基本上在课间我都会去投篮。上课铃响后,我赶快收球,回教室上课。”
作为全国七所近视防控校之一,什刹海小学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心仪的活动项目,克服胡同学校学生多,场地小的困难,充分利用每一寸合适的户外空间,划分成篮球区、跳绳区、毽子区、软包区、软梯区等供孩子们安全畅快地进行课间活动。
为了提醒学生在课间及时休息,学校还调整了课间管理铃声,把单一的铃音换成轻音乐搭配语音播报,提示学生“下课铃响,要喝水呦,身体健康,阳光快乐”“远眺时间到了”“伸伸腰,动动腿,我们一起做运动”……以此培养学生课间室外活动的习惯。
什刹海小学德育主任罗慧介绍,学校要求,在天气好的情况下,老师们要在课间带领学生到室外活动。
欢快轻松的户外环境让学生们得到充分的休息,那么课间结束,如何快速地让学生“收心”回归课堂呢?什刹海小学采用了课前精彩展示2分钟。罗慧主任说:“课前精彩展示2分钟的内容根据每节课的授课内容,由学生自我展示提前准备好的课堂拓展内容。以此让学生尽快从下课的激情活动中转换成上课的集中精力听课模式。”
课间十分钟安全措施有保障
“课间十分钟”,是很多学生最开心的时光,欢声笑语响成一片,然而怎样才能让课间十分钟既有益又安全呢?
北京小学广内分校设有课间活动“党员先锋岗”和少先队大队“红领巾志愿岗”,党团员教师及“红领巾志愿者”们会在课间时段进行巡视,提醒孩子们活动时注意安全。
此外,学校每周通过安全课和校园广播开展校园安全宣传教育。班主任老师及时、随时对班级安全文明课间活动情况进行总结、表扬和引导。
多年来,我区一直探索,如何让学生有一个有益又安全的“课间十分钟”,针对中心城区学校普遍操场较小的特点,我区开展以跳绳为引领的“跳动校园”活动,倡导中小学校开发适合小场地的体育项目。此外,我区还培养了一批能有效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引领区域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骨干教师,开展有趣、有效、复合的体能锻炼和游戏活动设计、方法实操,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记者石伟文 相关学校供图(北京西城报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