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椒山祠(松筠庵)
位于西城区广安门内街道达智桥胡同12号及旁门、校场三条2 号。杨继盛(1516—1555), 字仲芳, 号椒山,直隶容城人。杨椒山祠原为明嘉靖时期名臣杨椒山的住宅,现杨椒山祠内仍有其手书的汉班固《汉十八侯铭阙》石刻四块。杨椒山殉难之后,房屋几经易主。因杨椒山被尊为北京城的“城隍爷”,此处便成为城隍庙。清朝初年又改为松筠庵。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刑部的一些官员访得此处是杨椒山故居,遂将其正屋辟为杨椒山祠,名“景贤堂”,以供奉祭祀。道光二十七年(1847),杨椒山弹劾严嵩的谏章被嵌于扩建大厅内,并由当时著名书法家何绍基提名“谏草堂”,次年于谏草堂西南建八角“谏草亭”,从此祠寺合一,逐渐成为清末士大夫集会议论时政的场所。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清廷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群情激愤。广东举人康有为发动1300 余名举子在松筠庵及对门的河南会馆签名于万言书,反对割地赔款,要求变法强国。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杨椒山祠坐南朝北,主体建筑分为庵祠和谏草堂两大部分,总占地面积2348 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834 平方米。1949 年后,杨椒山祠划归河北省会馆财产委员会管辖,同时又是该会的办公地址。久为民居。已进行腾退修缮。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