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

文化服务
信息详情
六载升级焕新!2025“白塔夜话”主场活动成功举办 聚焦文物活化与文化传承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9-28 10:30    

分享:

文脉承古今,焕新启未来。9月26日晚,2025“白塔夜话”文化系列活动在大高玄殿盛大启幕。国内外专家学者、文化名人,以及教育、金融、科技领域重点企业代表齐聚西城,围绕年度主题“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潮起来”,通过主旨演讲、文艺表演、文化发布、案例分享、点亮白塔等环节,以数字光影技术赋能文化遗产新图景,智汇国内外文物活化新范式,共话文化遗产创新活化新路径。北京市副市长司马红,新华通讯社党组成员、秘书长徐玉长,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单霁翔,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解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霍志静,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郭怀刚,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立新,西城区委书记刘东伟,区委副书记、区长郅海杰,区政协主席刘国强等区四套班子领导出席。

解冰在致辞中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物工作。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确立“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要求。近年来,北京市在文物保护利用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的西城区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在推进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实施文物腾退修缮、创新活化利用等方面率先垂范,为全市乃至全国文物事业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和生动注脚。“白塔夜话”历经五载耕耘,已成为响亮的城市文化品牌,围绕“历史文化遗产活化”这一时代命题,搭建起汇聚政、学、企、媒多方智慧的高端对话平台,不断带来思想激荡与实践启迪。本届活动以“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潮起来”为主题,精准切中当前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关键脉搏。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持续深化对文化遗产价值的挖掘阐释和传播利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真正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焕发时代新光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文化力量。

司马红在致辞中表示,北京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着力做好首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这篇大文章。西城区始终以高度责任感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面向未来,北京市将紧扣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目标,全面加强文化遗产整体性、系统性保护传承,强化法治保障与科技赋能,深化文商旅体融合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塑造城市文化展示新场景,打造更多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希望西城区继续积极发挥历史文化资源的独特优势,不断强化博物馆、美术馆、城市会客厅等文化设施功能,在文化繁荣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文明交流互鉴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市乃至全国前列,实现文化传承、消费升级与城市软实力提升的有机融合、协同发展,让古都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期待更多人成为文物的守护者、文化的传播者,共同推动首都的历史文脉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刘东伟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西城区立足首都功能核心区定位,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精心打造包括“丁香诗会”“白塔夜话”“宣南文化博物馆”在内的三大文化会客厅,汇集各方力量和智慧,努力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核心承载区。经过多年发展,“白塔夜话”已经成为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平台。依托平台,我们共同打造专家学者的“智囊团”、产业赋能的“动能链”、文脉赓续的“传送带”。接下来,西城区将以白塔之光照耀传承之路,牢记历史使命,担起时代责任,继续推进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项目,扎实做好中轴线申遗“后半篇文章”,大力推进“文融西城”创新发展;以白塔之光照耀合作之路,持续加强央地协同,进一步推动名城保护“四名汇智计划”“共见美好行动”,深入推进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以白塔之光照耀前行之路,诚挚欢迎国内外朋友走进西城,以白塔为媒,携手探索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的新路径,促进与科技、消费融合发展,进一步推动以文润城、以文兴业,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多元视角共话文物保护利用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遗产因对话而永恒。活动特邀三位专家学者,从不同维度分享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的真知灼见。

“白塔夜话”的老朋友——单霁翔《文化的力量,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为题,结合文化遗产创新实践,用大众听得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阐述如何通过功能赋予、科技赋能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讲述文化遗产背后的动人故事。他说:文物保护不是将遗产封存起来,而是要让它成为当代文化建设的参与者。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播,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表达,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围绕《行走中的文化新叙事》,她与我们探讨分享了如何与历史古迹和文化遗产进行深度对话,挖掘、构建并传播全新的文化故事与时代内涵,实现参与者与文化目的地的双向赋能和情感连接。如何在现代城市发展中,让古老的文明得以延续?如何让历史的记忆不被时代洪流所淹没?如何实现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与活态传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文明对话视野下的文化遗产》演讲中提出,要从单体建筑保护转向系统性保护,将历史环境、城市文脉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融合创新,演讲内容发人深思。

三位专家从资源活化、叙事创新与系统保护等多维视角,由理论至实践,为现场嘉宾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思想盛宴。


国际国内实践焕发遗产价值新生

案例分享环节汇聚了来自国内外创新实践,分为国际、省际及本地案例分享,为活动增添国际视野与实践深度。

加德满都阔帕工程学院访问教授、德满都杜巴广场九层神庙修复项目顾问、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文化遗产顾问希丽斯·帕塔分享尼泊尔与白塔寺的历史渊源,展现文化遗产作为国际交流桥梁的重要价值。

福建省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吕秀家分享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遗产保护经验

首旅集团副总经理丛日芳则通过“如是莫高”敦煌艺术大展案例,分享如何将千年敦煌文明成功打造为现象级文化展览,实现文化艺术价值与市场效益双赢。

这些案例虽来自不同地域,但都指向同一个目标:让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命力。


两大文化项目“落户”西城

助力文明交流与遗产保护

活动现场,两大文化项目的发成为焦点。

全国首个“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交流对话基地”落户西城。该基地由西城区与中国传媒大学联合推动,依托该校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构建双向赋能机制:研究院以海外研究中心与跨领域专家资源,为西城文化国际传播、文旅对接提供支撑;西城区凭借区域文化资源,为研究院调研、交流提供保障,助力“开放型文化强区”建设。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刘梅英与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院长李怀亮共同为基地揭牌。

活动重磅发布“都之始”文化遗产保护专项基金成立。该基金由北京京企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与西城区政府共同发起设立,基金来源全部通过社会募集方式筹集,将专项用于支持西城区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文物保护利用、文化遗产宣传教育、非遗活态传承、“文化遗产+旅游”特色活动等,为北京老城保护与文化遗产传承提供新的支持机制。成立仪式由张立新、郅海杰和北京京企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梅松共同启动。


传统艺术赋能文化盛宴

活动现场,中央音乐学院骑士四重奏的优雅乐章流淌耳畔;国家京剧院艺术总监、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副会长、梅花奖获得者袁慧琴带来京剧名段《钓金龟》精彩唱段尽显戏曲艺术的博大精深;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演员工作委员会副会长陈建斌则深情朗诵老舍先生散文《想北平》节选字句间满含对古都北京的深切眷恋,既呼应老舍先生与西城的深厚联结,也彰显西城区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全国文化中心核心承载区的历史文脉与人文温度。精心安排的艺术表演与“文物故事”“古建意象”深度关联,让文化表达兼具深度与美感,通过艺术的形式展现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融合的无限可能。


数字科技打造白塔文化圈沉浸式体验

活动以数字科技构建沉浸式文化场景,让静态的白塔文化资源焕发动态活力。现场通过多重数字光影形式营造浓厚白塔氛围:以数字投影呈现妙应寺白塔与北海白塔组成的“双白塔”特色景观,嘉宾穿行其中,可直观感受“双白塔”四季中的不同景致。现场还借助数字技术还原文化细节、讲述背后故事,进一步增强可视性与感染力,为观众带来一场融合白塔文化特色的视听盛宴。

值得一提的是,最具象征意义的经典环节——“点亮白塔”如约登场:现场光影与室内空间、屏幕形成互动,以中国传统建筑藻井中的金龙图案为灵感,用传统水墨画质感的光影勾勒呈现,穿梭于西城区内的文化地标之间——画面从黑白渐变为彩色,在勾勒时光印记与文化厚重感的同时,让两处白塔在光影间共同点亮,以跨越时空的联动感和仪式感传递文化理念。


两大配套活动带动消费活力

据了解,本届“白塔夜话”除主会场活动外,还包含3个街区联动和文化探访活动,重点围绕“品牌赋能+场景落地”双主线展开。街区更新促消费活动以白塔寺、大吉巷、法源寺三个历史文化街区为载体,以“线上曝光引流+商户与平台消费双补贴+线下打卡互动”的方式,覆盖西城区酒店、博物馆、景区等文旅业态,推动“文化+商业+旅游”融合促消费,发挥文保与更新的协同效应。携手美团平台,设计特色Citywalk路线,搭配主题美陈打卡活动,采用“内容种草+优惠补贴”双轮驱动模式,将文化影响力延伸为消费拉动力,实现“活动品牌—文化展示—商业消费”的联动,有效激活区域消费活力。同时活动还将组织文化大V分批探访西城区重点文物活化项目,以“活化故事”和“创新亮点”为切入点,吸引全民参与文物活化实践,探讨活化利用新路径,感受文化惠民的新成果。



回到顶部

政务服务热线:1234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27号 邮编:100032
技术支持邮箱:work@bjxch.gov.cn
官方微信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