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市西城区200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09年1月6日在北京市西城区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西城区财政局局长 周慧来
各位代表:
我受西城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西城区200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
一、2008年预算执行情况
2008年,全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区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各项决议,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全力做好奥运保障和服务,着力促进和改善民生,不断深化公共财政改革,圆满完成各项预算指标,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一)2008年财政收支情况
2008年,我区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545297万元,同比增加574017万元,增长59.10%,完成区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的财政收入预算1068500万元的144.62%。剔除待上解的跨省市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财政收入实际完成1431149万元,同比增长47.35%。
我区总财力预计为1019238万元,其中:体制财力为901857万元;本年度市追加专项资金为111237万元;动用以前年度专项结转资金为6144万元。
我区财政总支出预计为983922万元,同比增加59932万元,增长6.49%。其中:区级财力支出预计为894090万元,完成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批准的区级支出调整预算930288万元的96.11%,比上年增长29.59%。
与年初预算相比,体制财力增加171800万元。其中:对民生领域投入128000万元,占超收财力的75%;首次建立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0000万元。
总财力与总支出相抵,并扣除预算稳定调节基金,预计当年结余25316万元,其中结转下年使用的市专项资金为24749万元。
以上数据是按照2008年年终预算执行情况汇总的,最终数据将以财政决算为准。
(二)2008年预算执行特点
1.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税种结构发生变化
受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我区2008年财政收入呈现"前高后低"的运行态势。上半年收入高速增长,下半年虽出现回落,但全年收入仍然实现了较快的增长速度,总量跃上新台阶。企业所得税是拉动本年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这主要得益于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分配政策调整带来的新增因素,以及2007年企业利润增长带来的汇算清缴税款增加。全年企业所得税累计入库725740万元,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46.96%,取代营业税成为我区第一主体税种。受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低迷的影响,营业税本年增速明显减缓,全年累计增幅为14.09 %,低于去年同期近46个百分点,对财政增收的贡献作用有所减弱。
2.做好奥运服务保障,强化奥运资金管理
为实现"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三大理念,投入奥运环境建设和服务保障资金156110万元。投入1013万元,支持开展以奥运为主题的文化体育活动;投入839万元,支持奥运指挥平台软硬件建设,确保政府网络安全运营;投入147042万元,推动西单商业区、什刹海风景区、城市"边角地"等综合整治项目顺利实施,确保奥运场馆和奥运景观周边道路按期竣工;投入7216万元,支持奥运安全保卫和志愿者服务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制发《关于加强奥运专项经费管理的通知》,明确规范使用专项资金的具体要求。制定《西城区政府投资奥运会(残奥会)资产和物资处置工作方案》,统一管理和处置奥运资产和物资,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3.加大民生领域投入,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全年依法投入教育经费125100万元,保证教育优先发展,支持办学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促进教育服务均等化。投入81888万元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确保平房区"煤改电"工程和危旧房修缮改造项目的顺利实施。投入2932万元落实社会保障各项新政策,发放无社会保障老年人养老补贴,落实"一老一小"大病医疗保险补助资金,保障劳动年龄内的无业居民享受基本医疗服务。投入8111万元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支持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卫生执法监督工作。投入10709万元,全额保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工资和运转费用,实现药品"零差价"销售,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4.深化公共财政改革,提高科学理财能力
财政授权支付改革范围不断扩大,已覆盖全区91个一级和二级预算单位。创新财政资金支付方式,积极开展公务卡改革试点。政府采购资金规模达到52141万元,公开招标率提高至72%,市场公开化程度大幅提高。财政监管方式多元化,将126674万元的财政资金纳入绩效考评,对307215万元的财政资金开展监督检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开创新局面,全区所有预算单位的固定资产实现动态化管理,实物资产的报废和处置通过"入场交易"走向公开和透明。不断提高财政应急保障能力,制定紧急拨款工作预案,设立西城区公共应急专项资金。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通过缩减全区预算单位10%的公用经费等方式,筹集对地震灾区的援建资金9648万元。及时拨付160万元,用于食用问题奶粉婴幼儿的筛查和诊治工作。
各位代表,总体来看我区2008年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政管理水平继续提高,为今后的财政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我们也充分认识到财政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首先,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一方面经济环境的复杂变化,使得财政增收形势趋于严峻;另一方面,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使得财政支出面临总量扩大和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其次,财政政策功能有待进一步增强。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部署,要求我们合理运用财政政策工具,搭建有效的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第三,阻碍财政事业科学发展的"瓶颈"亟需突破。随着财政改革向纵深推进,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问题仍然突出,需要我们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优化管理手段。为此,我们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改革谋发展,以创新求突破,努力做好2009年财政工作。
二、2009年财政预算草案说明
(一)2009年财政收支预算
根据中央和北京市编制2009年财政预算的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我区2009年预算草案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区委的总体要求和部署,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延伸奥运效应,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和城市环境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更高层次上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2009年主要预算指标安排如下:区级财政收入1545700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8%(以2008年实际财政收入为基数)。扣除体制上解,区级财力支出预计为1000000万元,比2008年增长11%左右。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的预算草案是按照现行市区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编制的,对于完善市区体制新方案涉及的收入和支出事项变化情况,我们将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做出调整,届时向区人大常委会汇报。
(二)2009年财政预算安排考虑的主要因素
1. 机遇挑战并存,财政收入具备适度增长条件
2009年,中央和北京市为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政策措施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我区加快发展营造了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建设,区域经济和财政实力不断壮大,为支撑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筹办奥运会,我区的区域环境更加优化,吸引力和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持续发展仍有潜力。另一方面,国际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将对财政收入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企业利润增长空间缩小、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萎缩、税收政策调整等,都将造成我区主体税种减收。此外,近年来财政收入连续快速增长形成了相当高的基数,使得我区2009年财政收入继续保持高位增长的难度加大。总体判断,我区经济发展的基本面良好,财政收入具备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的有利条件,2009年财政收入增长率按照可比口径安排8%。
2. 加大政府投资,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后劲
坚决贯彻中央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保障重点领域和重点建设支出,促进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安排资金120000万元,支持市政道路、轨道交通建设,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安排资金120000万元,用于重点大街、城市"边角地"等地区的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改善城市面貌。安排资金50000万元,落实金融产业促进政策,支持以金融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安排资金5000万元,完善德胜金融后台的服务功能,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和文化创意产业平台建设。按照上年度财政收入的1%安排资金15400万元,支持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
3.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财政支出继续向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困难群体倾斜,坚持"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建设。安排教育经费135108万元,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确保教育支出法定增长,促进基础教育在较高水平上均衡发展。安排就业再就业扶持资金2822万元,支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就业环境,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安排社会救助资金5409万元,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和帮扶力度。安排卫生经费19826万元,支持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资源整合,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安排医疗经费20096万元,保障全区行政事业单位、"一老一小"及无业居民的基本医疗费用。安排资金2800万元,兑现各项惠老政策,支持老龄事业发展。安排社会建设专项资金1000万元,建立健全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安排资金160000万元,支持建设保障性住房和实施文保区"煤改电"工程。
三、坚持科学发展,发挥财政职能,确保2009年预算任务圆满完成
2009年是高质量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活动也将在全区展开。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首都意识、首善意识、首创意识",坚持"经济强区、文化兴区、环境优区"的发展战略,把促进发展与深化改革更好地结合起来,圆满完成全年预算任务。
(一)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促进经济与财政良性互动
加大政府投资力度,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着力扩大内需。合理安排政府投资规模,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重点支持城市路网和轨道交通建设,促进城市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支持公共服务和改善民生项目。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继续执行好涉及个人所得税、储蓄存款利息税、证券交易印花税等各项减税政策,提高居民消费意愿。
加强财源建设,增强支撑发展的动力。全面落实各项产业促进政策,培育和完善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巩固金融产业在我区的支柱地位,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支持西单商业区和什刹海风景旅游区开展综合整治,发挥商业和旅游业对消费的拉动作用。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政扶持力度,支持企业改革发展。
多措并举,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坚持依法征管,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高度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跟踪分析产业发展趋势和税收政策变动带来的影响,提高收入分析和预测能力。健全税源监控体系,将税收管理与税源建设相结合,细化征管,有效组收。
(二)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提高财政资金统筹能力
深化改革、创新手段,有效集聚可用财力。综合运用政府投融资、财政补贴等手段,吸引社会投资参与我区建设。区分轻重缓急,统筹安排资金,加快建立有利于财政资金整合的预算分配机制。积极寻求解决资金分散问题的破解之策,探索部门间、层级间对同类性质资金进行统筹使用的有效途径。协调有关部门,通过加强实地调查、参与项目可行性评估和论证等方式充分做好项目储备,积极争取市财政政策支持。
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不断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合理界定财政保障范围,扩大公共服务,切实把有限的资金用在群众最需要、事业最需要、发展最需要的地方。从严控制会议费、招待费、差旅费和出国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公务购车限于报废更新,原则上不再新增车辆。配合有关部门严格控制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建设,严禁超面积、超标准建设和装修。
坚持勤俭办事业,推动节约型政府建设。增强勤俭节约的理财意识,反对盲目攀比和铺张浪费。通过政府优先或强制采购节能产品,促进机关节能降耗。以奥运资产和物资的处置为突破口,搭建政府资源整合平台,减少资产闲置和损失浪费。
(三)完善财政体制机制,提高财政管理绩效
继续深化以部门预算为核心的支出管理改革,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探索建立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更加符合实际的公用经费预算定额体系。建立滚动项目库,细化和精确项目支出管理,规范项目预算编制和执行流程。着力推进财政授权支付改革,将改革面扩大到所有二级预算单位。进一步推动公务卡制度改革,加强公务支出管理。完善政府采购分级管理体系,不断提高政府采购监管水平。
推进预算绩效考评,加强财政监督检查,树立资金绩效意识。尝试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高绩效考评的科学性。强化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实现预算安排与绩效考评结果的有机结合。通过日常监督与重点检查两条"监管线",有效减少监管盲点。选择民生领域的重点支出开展绩效考评,对奥运专项资金实施重点检查,逐步实现从注重资金投入向注重支出效果的转变。
创新政府投资资金管理模式,探索建立"四算"与投资评审相结合的监管机制,努力提高政府投资效益。继续完善现有的制度体系,切实抓好工程项目的概算、预算、结算和决算四个管理环节。加快建立财政投资评审制度,充分发挥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在资金管理中的作用,对政府投资资金实施更加专业化的管理。
各位代表,2009年积极财政政策将全面实施,财政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将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以创新的魄力,务实的态度,努力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京ICP备190149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